一、新刑法执行判决失职罪如何判
构成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供的材料
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供的材料有:
1、强制执行申请书一份。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加盖公章;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由本人在强制执行申请书上签名或捺手印。强制执行申请书不得使用圆珠笔书写,不得使用复印件。
2、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一份,受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一并提供委托代理资料。申请人申请执行非法院法律文书的,还应提供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一份。
3、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一份和复印件两份。法院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加盖承办法官的法律文书生效章,如果经过两级法院审理,一、二审法院的法律文书均需提供;仲裁机关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应附上仲裁机关关于法律文书已经生效的函件或双方当事人已签收的送达回执原件一份;行政机关出具的生效行政法律文书应附上当事人已签收的送达回执以及证据材料原件一份。
4、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应提交采取保全措施的民事裁定书复印件一份。
所以以上就是介绍的就是有关判决失职罪具体是如何判的具体内容,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有发生,但是比较少,大多数情况都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只要提供足够的证明材料,就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新刑法执行判决失职罪如何判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
-
执行失职罪刑事判决如何处罚
255人看过
-
法院如何判定执行失职罪?
215人看过
-
法院如何对执行判决失职进行裁决?
284人看过
-
量刑标准如何规定失职罪的判决执行?
371人看过
-
被依法判决执行失职罪怎么量刑
111人看过
-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23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如何依据刑法判决执行失职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24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立案标准是: 1.严重不负责任致使个人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法人或者单位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 2.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 3.严格不负责,一年内对3起案件执行失职的; 4.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执行失职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自杀、伤残、精神失常的。
-
执行失职罪的判决如何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12-11对于构成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犯罪分子,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对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刑事处罚: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执行判决中如何构成失职罪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05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既遂刑事责任的承担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判断已经执行判决失职罪既遂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2-30执行失职罪的定罪处罚: 构成执行失职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因失职给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判决不准执行刑法规定失职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09执行判决.判决失职罪是指司法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责任或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当事人或其他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的行为。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立案:1、当事人或其近亲自杀害,自残严重受伤,死亡或精神异常2、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足1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3、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