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刑罚判决后电子手环能监听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5 21:31:08 70 人看过

没有监听功能,有定位功能。佩戴“电子手环”的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范围不能超出管辖区范围,一旦越界,“电子手环”就会响起警报。如果社区矫正人员活动异常,包括长时间没有移动,“电子手环”也会报警。定位系统还可以随时调取任意一名矫正对象的GPS信息,准确掌握他的活动轨迹。

一、缓刑怀孕了要去义务劳动吗

要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缓刑人员必须服从常规的社区矫正管理,汇报、集中学习、公益劳动,一样不能少。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确定社区矫正执行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

二、电子发票和行程单只能申请一个?

是的,机票行程单和机票电子发票都是报销用的有价票据,是不能够重复开具的。由于现在开具行程单或者电子发票,都是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完成的,乘机人的信息在购买机票后就进入了乘机人管理系统,如果在机场打印行程单,系统辨识了乘机人身份后就会完成行程单打印操作,并在系统中标注行程单已打印。如果还想开具电子发票,系统会自动识别出行程单已打印,然后显示电子发票不可开具。

三、在我国规定缓刑可以出国吗

判缓刑的,一般不可以出国的,虽然判缓刑了也属于服刑人员,行动自由是受严格限制的,特殊情况须离开居住地的,七日内的须经司法所审批,七日以上的须报司法局审批。同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社区矫正机构相关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的要求。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5日 03: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缓刑交罚金后多久判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社会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不合法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乱象频发,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会出现,这属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过度时间,针对这个现象,我们的国家不断出台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刑法制裁进行严格打击。打击犯罪,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一部分。不论什么犯罪行为都是要负法律责任,要要承当相应的刑事责任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涉及到刑事犯罪,那么就是需要相关的审判机关,中国人民法院进行依法判决的,其中缓刑是刑法中的一种执行方式,那么缓刑需要交罚金么?需要什么时候交?我们要知道,罚金本身和缓刑是无关的,罚金是一种强制罪犯必须要交的一定的金额的一种刑法处罚方式。罚金本身属于一种刑法,是以处罚罪犯一定金钱的一种刑法处罚形式,它和其他的刑法处罚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我国刑法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况是要求对罪犯判处罚金处罚的:1.单科式。我国刑法规定,凡是涉及
    2023-06-03
    460人看过
  • 环境污染缓刑怎么判罚
    污染环境罪能判缓刑吗:现在对污染环境犯罪打击力度很大,判缓刑的难度加大。但是,如果确实情节轻微,有从轻、减轻的情节,并不是都不能判缓刑。构成污染环境罪,量刑起点为一年,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1至6个月的,可判处拘役;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4年。《意见》要求,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环境的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依法快捕快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快审、快结,增强打击犯罪的震慑力。对污染环境犯罪审慎适用缓刑。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防治环境污染的管理制度。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生态环境,国家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护条例》、《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条例》等一系列专门法规。违
    2023-06-02
    138人看过
  • 偷电缆100斤能判缓刑吗
    盗窃未投入使用的电缆,涉嫌盗窃罪,根据盗窃电缆的价值、犯罪情节由法院定罪处罚。盗窃使用中的电缆,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初犯盗窃罪如何量刑标准初犯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如下: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三人以上偷窃变压器盗窃未投入使用的电缆,涉嫌盗窃罪,盗窃数额三十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3-03-24
    303人看过
  • 缓刑判决后就释放吗
    判决缓刑后立即释放吗宣判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023-06-12
    294人看过
  • 缓刑后又能执行吗?缓刑怎么判?
    判处缓刑后的执行: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一、新刑法规定缓刑两年是什么意思?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二、缓刑制度的概念是什么缓刑制度概述: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023-03-27
    47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判缓刑后,子女还能享受监护吗?
    关于交通肇事罪能判缓刑吗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1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2023-02-19
    372人看过
  • 不交罚金能判缓刑吗判刑罚金不交后果是什么
    一、判刑罚金不交后果是什么不交罚金,会直接影响法院的判决: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处的罚金,一般是在判决没有正式宣判前就要求缴纳的。如果不交,本来可以判处缓刑的,一般就判处实刑了,比如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执行的,直接就判处3年有期徒刑,人就送到监狱去了;如果本来就是实刑,不交罚金的,可能直接在刑期上,上浮10%至20%。比如原来判处5年的,现在就判6年了。不交罚金的,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对减刑、假释等也是有限制的。总之,对于罚金刑,几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就有个通知,其精神是:对于拒绝缴纳罚金的,必须在刑期以及执行方式上有所体现,必须在以后的实际执行中有所体现,即在假释、减刑必须有所限制。二、罚金的数额如何确定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裁量罚金数额的一般原则,即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但对于罚金的具体数额未作规定。在刑法分则对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形:1、无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
    2023-03-22
    92人看过
  • 缓刑判决宣布后,能构成累犯吗
    不能。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犯罪分子未发生刑法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这就意味着刑罚没有执行,自然不符合累犯制度所规定的原判刑罚执行完毕之要求。一、缓刑两年什么意思缓刑两年的意思是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二、管制和缓刑区别是哪些管制是刑罚的一种,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被判处管制的被告人,不限制其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监督执行,期满则执行完毕;执行缓刑的,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被告人,给其一定的考验期,如果遵守了相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2023-03-31
    206人看过
  • 判刑后孩子无人抚养是否能判缓刑
    判刑后孩子无人抚养,不一定能缓刑。因为判缓刑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刑罚不超过三年的有期徒刑,而且犯罪嫌疑人得有良好的认罪态度,才可以判处缓刑。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缓刑的考验期限是什么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先期羁押的,不折抵刑期。判刑影响孩子抚养权吗一般情况下,判刑会影响孩子的抚养权。一方被判刑蹲过监狱,虽然民事权利没有被剥夺,依然有权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但是被判刑后就会有案底,会影响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因为有案底的一方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而人民法院也会按照具体的情况对抚养权的归属作出判决。所以判刑会影响抚养权。《
    2023-08-01
    200人看过
  • 缓刑判决:判缓,几天后获释
    判缓刑几天放人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地方判决当天就放人,有的地方判决后上诉期满才放人,但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宣判后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有关公安机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当将法律文书送达当地公安机关。判缓刑看守所放人时间宣判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第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率的,不能立即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
    2023-07-06
    58人看过
  • 强奸罪判决后强奸可能缓刑吗
    构成强奸罪不可能判决缓刑,因为强奸罪的最低刑罚都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的条件。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一、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二、诈骗罪判缓刑几率大不大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是否可以争取到缓刑,要看犯罪的情节是否严重与轻微,看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申请缓刑的适用条件,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2023-03-15
    50人看过
  • 故意伤人未判刑缓刑能探监吗
    已被刑事拘留,羁押于看守所,按照法律规定家属在法院判决生效前是无法探视的。如果家属确实需要与嫌疑人沟通,可委托律师前往看守所会见。一、关在监狱可以见其他人吗在被判处刑罚之后,关在监狱里的罪犯也是有被探视的权利的。根据法律规定,在服刑期间,经过申请并验证,征得罪犯本人同意后,家属、监护人及亲友可依法进行会见罪犯。一般最快在罪犯由看守所转入监狱服刑五天后,家属就可以进行申请探视。但是探视应当遵守监狱的相关规定,合法合规探视。二、被刑事拘留怎么办?被刑事拘留了之后,被刑拘人的亲属、亲戚、家属和律师应尽快联系承办警官,办理案件的侦查机关应在您的家人被拘留后的24小时内制作《拘留通知书》,写明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并送达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建议家属主动和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联系,可以主张不要邮寄《拘留通知书》,由犯罪嫌疑人的亲属直接去公安机关签领,一般情况下,只要能证明是犯罪嫌疑人的亲属
    2023-02-16
    100人看过
  • 涉黑判决能不能判缓刑
    一、涉黑判决能不能判缓刑1、涉黑若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就不得适用缓刑。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四条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二、缓刑的撤销和处理有哪些1、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若是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有法律规定应当撤销缓刑的事由
    2023-05-03
    405人看过
  • 刑事判决书罚金刑满后能退还吗
    罚金不能退还。《刑法》第五十二条【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第五十三条【罚金的缴纳、减免】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一、法院判罚金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罚金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无故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经强制缴纳仍不能全部缴纳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包括在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的,应当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犯罪分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少或者免除。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后,可以裁定对原判决确定的罚金数额予以减少或者免除。行政机关对被告人就同一事实已经处以罚款的,人民法院
    2023-03-11
    34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2022年缓刑电子手环能不能监听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20
      1、缓刑电子手环不能监听。 2、电子手环的功能是定位和报警。 3、佩戴“电子手环”的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范围不能超出管辖区范围,一旦越界,“电子手环”就会响起警报。如果社区矫正人员活动异常,包括长时间没有移动,“电子手环”也会报警。定位系统还可以随时调取任意一名矫正对象的GPS信息,准确掌握他的活动轨迹。
    • 缓刑监狱手环能不能监听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9
      1、缓刑电子手环不能监听。 2、电子手环的功能是定位和报警。 3、佩戴“电子手环”的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范围不能超出管辖区范围,一旦越界,“电子手环”就会响起警报。如果社区矫正人员活动异常,包括长时间没有移动,“电子手环”也会报警。定位系统还可以随时调取任意一名矫正对象的GPS信息,准确掌握他的活动轨迹。
    • 缓刑的人可以监听公安机关的电子手环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0
      没有监听功能,有定位功能。 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在缓刑考验期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
    • 缓刑人员能监听手机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29
      会。根据《刑法》缓刑人员手机卡被监控后,短信内容电话内容都会查到。如果短信内容涉及刑事案件,特别是重要的刑事案件侦查线索,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对这个手机号码采取技术侦查手段。这个手段可以追踪手机的位置(既是关机也没有用,一样能追踪到),监听通话,拦截短信。在启动技术侦查手段之前的一定时间内(具体多少时间不清楚),本人的通话和短信内容(无论收发)都会被保存到一个为了提供通信服务公司的计算机上。所以要
    • 判缓刑会不会监听电话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0
      判缓刑会被监听电话。 《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