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舆论致死怎么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6 14:11:54
262 人看过
属于诽谤罪严重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舆论与误判的死刑存废
238人看过
-
制造社会舆论犯法吗
125人看过
-
乐于助人造成受助人陷于舆论怎么办
468人看过
-
正当舆论监督。
465人看过
-
什么是舆论监督呢
485人看过
-
煽动舆论有什么罪名
158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最新文章
#管制
相关咨询
-
什么算舆论监督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5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
怎么判刑? 怎样通过舆情造谣诽谤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利用网络虚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包括:(一)实际点击同一诽谤信息,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二)造成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
-
社会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是哪些司法对舆论如何回应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6宪法写道,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独立的内涵包括了司法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然而三者能否真正做到独立这个值得探讨。法官也是人,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司法的独立并不排斥公众或媒体的监督,然而这不代表公众和媒体能够越过红线去干涉司法的审判。司法审判可以对媒体选择迎合的态度,这是媒体对司法施加的成功表现,同时法官也避免承受巨大舆
-
舆论监督应该怎么解释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17舆论监督,全称为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
-
舆论监督是干什么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9-03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