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办案过程中,当事人经常会问我出轨有关的话题,他们希望通过抓到对方出轨的证据,来让自己获得争取子女权或者财产分割的优势。
但是我发现大家对“出轨”有着认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只要抓到对方一次不忠,或者收集到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短信聊天记录,就可以算是出轨,自己就可以获得夫妻共同财产中的大量财产,或者取得孩子的抚养权。
其实这些都是对出轨的认识误区,今天李晓娟律师谈谈这些误区。
误区一,有微信聊天记录就能证明对方出轨。
只有微信聊天记录很难证明对方出轨。
要证明对方出轨,最好是有多份证据,用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结合保证书或悔过书、录像等,更能证明待证事实,也比较容易被法官所从采信。
如果只有聊天记录,而且聊天记录里面也清晰的表明了对方出轨的事实,你可以在接收信息者未将短信删除的情况下,直接将此信息予以存储,并将手机封存。
误区二,证明对方出轨就可以多分财产。
这是最常见的认识误区,大家往往觉得只要证明了对方在婚姻中有出轨行为,自己就可能因此多分财产,甚至让对方净身出户。
李律师再次强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所以,只有被认定为过错方的出轨情形,法官才会在判决时照顾无过错方,但不必然出轨就少分财产。
误区三:对方出轨我就可以争取到孩子抚养权。
一般来说,一方出轨对孩子抚养权影响不是很大,法官判决孩子抚养权是以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为原则。
所以,对方是否出轨,不是因此而获得抚养权的理由,目前中国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撑这样的观点。
想要获得孩子的抚养权,提供的证据不应是出轨的证据,而应是孩子跟随自己生活,自己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的证据,这样更可能获得抚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n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
关于医疗纠纷的认识误区
148人看过
-
走出婚姻关系的误区拥有甜蜜幸福的婚姻
327人看过
-
婚姻关系中,配偶出轨,如何应对与解决问题?
428人看过
-
婚姻关系中出轨女人离婚怎么赔偿
400人看过
-
婚姻关系中,出轨方能否主张赔偿?
300人看过
-
婚姻中出轨对离婚的影响
188人看过
-
离婚双方对于离婚诉讼的认识误区天津在线咨询 2021-01-27在司法实践当中很多当事人对离婚诉讼的相关问题存在误解,这些法律上的误解往往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使当事人不能更好地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以下情况: 1、有婚外情就可离婚.有婚外情并不是离婚的法定条件.按照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离婚的法定条件.这里的同居是指与婚外异性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与婚外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证明有婚外情并不一定会判决离婚.有的
-
婚姻法对于对方出轨的离婚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10《民法典》中对方出轨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起诉离婚,但是是否判决离婚由法院决定,并不是出轨就一定会被判离婚。应当判决离婚的原因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以及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
-
民法典如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中关于出轨的相关内容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未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出轨行为,但考虑到出轨行为涉及道德伦理上的过失,夫妻双方在决定离婚并进行财产分配时,应该考虑给予无过错方适当的补偿或减少其所获份额。 无过错方有权提出赔偿要求。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之间应当保持忠诚、尊重和关爱的关系。对于夫妻间的不忠行为,通常被称为“婚外恋”或“出轨”,而我国现行法律主要针对的是同居和重婚两种情况。当夫妻中的一方向人民法院
-
在婚姻关系中,如何收集出轨证据?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1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等证据要被法院采纳,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律师表示,此类证据很难被法院采信,因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可能经过改动。为了让证据被采纳,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让它们互相印证。例如,需要知道邮件发送者和内容、以及发送者的真实身份。此外,在提取电子邮件或聊天记录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公证,自己单独提取的证据很难被采纳。 在婚外情被配偶发现之初,一些人会写下保证书表明自己今后“决不再犯”的决心。
-
婚姻法中关于收养关系是如何认定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12具体而言,事实收养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当事人与父母相待。具体可以表现为养子女改为养父母姓氏,相互称为父母子女;养父母履行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有户口簿、档案等材料。(二)长期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是父母和孩子最基本的相处形式。这样才能实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主要权利和义务。若养父母因工作、生活等特殊原因将养子女寄养到他人处,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也可成立事实收养。(三)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实际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