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T申请国际阶段的费用(单位:瑞士法郎CHF)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收取的费用
1.国际申请费1400
(1)超出30页部分,每页加收15
2.手续费200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取的费用(单位:人民币元RMB)
1.传送费500
2.检索费(截至到2005年12月31日)1500
附加检索费(截至到2005年12月31日)1500
3.检索费(自2006年1月1日起)2100
附加检索费(自2006年1月1日起)2100
4.优先权文件费150
5.初步审查费1500
初步审查附加费1500
6.单一性异议费200
7.副本复制费(每页)2
8.后提交费(自2006年1月1日起)200
9.滞纳金按应缴纳费用的50%计收;滞纳金数额按最低不少于传送费,最高不多于国际申请(1)项的50%收取。
二、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费用(单位:人民币元RMB)
(一)申请费
1.发明申请费900
2.实用新型申请费500
(二)公布印刷费50
(三)申请附加费
1.说明书超过30页(每页)50
说明书超过300页(每页)100
2.权利要求书超过10项(每项)150
(四)优先权要求费(每项)80
(五)宽限费1000
(六)改正译文错误手续费(初审阶段)300
(七)改正译文错误手续费(实审阶段)1200
(八)单一性恢复费900
(九)改正优先权要求请求费300
(十)著录项目变更费
1.申请人,发明人或者专利权人的变更200
2.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委托关系的变更50
(十一)恢复费1000
(十二)实审费2500
(十三)延期请求费(每月)300
1.第一次延期请求费每月300
2.再次延期请求费每月2000
(十四)维持费300
(十五)无效宣告请求费
1.发明3000
2.实用新型1500
(十六)复审费
1.发明1000
2.实用新型300
(十七)强制许可请求费
1.发明300
2.实用新型200
(十八)强制许可使用裁决请求费300
(十九)专利登记、印刷、印花费
1.发明255
2.实用新型205
(二十)年费
发明专利:
1-3年900
4-6年1200
7-9年2000
10-12年4000
13-15年6000
16-20年8000
2、实用新型专利:
1-3年600
4-5年900
6-8年1200
-
关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调整PCT申请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公告
381人看过
-
国家知识产权局优先审查怎么申请
409人看过
-
国家知识产权商标续展收费吗
488人看过
-
如何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缴费
418人看过
-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电子专利申请的规定
72人看过
-
如何申请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展会
481人看过
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为副部级。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 更多>
-
申请专利一定要去国家知识产权局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9申请专利时不需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出示实物。 专利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例如以电子申请的形式)办理。
-
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服务需要哪些人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13列人员有权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国际申请: 1、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公民和中国的法人,不论其住所或者营业所是否在中国境内; 2、在中国境内有长期居所的外国人或者有真实营业所的外国法人、非法人单位; 3、同中国签订有代为受理协议的《利合作条约》的其他缔约国的国民或者在该国有长期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居民或者单位。
-
如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到知识产权特殊标志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03保护特殊标志的方法: 1、举办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者或筹备者可以申请登记其主办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特殊标志; 2、特殊标志所有人许可使用的,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报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
pct国际专利申请费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1分为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申请发明专利的标准官费是3450(包括申请费950和实质审查费2500),如果符合公司费用减缓条件可减至1070,如果符合个人费用减缓条件可减至560;授权登记时还需交纳255和授权当年的年费。 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标准官费是500,如果符合公司费用减缓条件可减至150,如果符合个人费用减缓条件可减至75;授权登记时还需交纳205和授权当年的年费。
-
哪些人有资格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国际申请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14列人员有权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国际申请: 1、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公民和中国的法人,不论其住所或者营业所是否在中国境内; 2、在中国境内有长期居所的外国人或者有真实营业所的外国法人、非法人单位; 3、同中国签订有代为受理协议的《利合作条约》的其他缔约国的国民或者在该国有长期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居民或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