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在纳税人的界定上存在较大差异。原条例采用按独立经济核算标准来判定,也就是只要同时满足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三个条件,便可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这样规定就将总机构设立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也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可以分别纳税。而新税法采取以法人作为判定纳税人的标准,对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采取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这是所得税制度发展的方向,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但在执行新税法预缴税款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需要探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总分机构预缴税款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各分支机构均由总机构汇总计算税款,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很可能会造成分支机构所在地减少一块财政收入,即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源被合法地转移到了总机构所在地,影响到分支机构所在地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根据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原则,制定了《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总分机构所在地政府的分享比例和办法。总机构设立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部门,且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部门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与管理职能部门分开核算的,可将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视同一个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对于需就地预缴税款的分支机构,其分配的比例按各分支机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占各分支机构三个因素总和的比例进行计算。总机构应按照以前年度(1-6月份按上上年度,7-12月份按上年度)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各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计算公式如下:某分支机构分摊比例=0.35×(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工资总额/各分支机构工资总额之和)+0.30×(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该税款分摊比例按上述方法一经确定后,当年不作调整。各省、区、直辖市的财政厅、税务局依据上述规定又进一步明确了本省、区、直辖市跨区(县)经营总机构、分机构所在地政府分享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支机构所在地财政利益受损的矛盾。
二、现行总分机构预缴税款管理制度的不足
为了解决好总机构汇总纳税,以及总分机构之间采用通过加大分支机构的费用支出,降低分支机构对总机构关联交易的销售价格等方式,达到将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源转移到总机构所在地的现象,出台了《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但是,由于预缴税款计算方法设计的还不够科学合理,采用的是以经营收入、职工工资、资产总额等与经营效益无直接关系的三项指标及权重比例来划分各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款,很明显,可能会造成将盈利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源通过合法的途径转移到其他分支机构或总机构。另外,当前我国税源监控措施还不够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还不能够完全与之相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三个突出的制约因素:一是,税务机构利用网络信息监控税源的程度还不高,纳税人汇总纳税数据资料传递的真实性、预缴税款划分的合理性,税务机关都无法适时动态准确掌握,无形之中增加了税源监控的难度;二是,从我国税收征管权限划分以及管理的现状来看,总机构及各分支机构很可能会涉及到不同行政区域的多家国、地税机关,全国不同行政区域的国、地税之间还没有能够实现网络连接,既是地税系统自身的网络能够实现有效连接的也十分有限,税务系统内部协作监管税源的有效机制在近几年还不可能顺利实现;三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分灶吃饭,不同行政区域财政利益划分的十分清晰,目前还不够规范透明的总机构确定的预缴税款比例,汇总清算的过程,财政分配的情况等都还不能满足现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需要。
三、进一步完善总分机构预缴税款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配套措施已经实施,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不少的实际问题,影响到了预缴税款工作的顺利开展,仅从塔城地区辖区内跨地区经营的总分机构来看,就有相当部分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及时合理地划分预缴税款的比例。笔者从如何进一步完善税款预缴管理办法的角度考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避这些问题。
(一)、在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总原则下,改变现行按经营收入、职工工资、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及依其权重比例划分预缴税款的做法。采取按独立经济核算标准来判定分支机构是否具备预缴税款的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分支机构只要是盈利的,以其实现的盈利额直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50%的比例预缴税款;不赢利的分支机构将不再预缴税款;总机构平时也不划分预缴税款比例,待年终汇总清算,多退少补,财政调库。
(二)、依法核定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不实行汇总纳税制度。在税收征管的现实中确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都实行了核定征收税款,但国税函[2008]747号却规定,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收入涉及到跨区利益,跨区法人应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并准确计算经营成果,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这个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是无法完全实现的,纳税人财务核算的情况受行业特点、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少数纳税人财务核算不健全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税务机关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确属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或分支机构可以不实行汇总纳税。
(三)、建立总分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合作管理的工作机制。汇总纳税的纳税人总分机构多数是跨省、跨地区、跨县(市)而设立的,仅依靠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要对各分支机构进行税源监管,难度很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是解决了总机构如何在跨地区间划分预缴税款,没有解决总分机构之间如何协作加强纳税人的税源监管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的监管职权,形成总分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合作监管的工作机制。
(四)、明确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核定预征税款的权限。从目前新税法执行的情况看,确实存在总机构不及时和不真实向分支机构提供企业所得税分配表的情况,导致了分支机构无法就地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经核实认为收到的分配比例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先按分配的税额预缴,并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复核建议,但对没有按时收到分配比例或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疑义未及时答复的,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要求分支机构按当期盈利计算的应纳所得税(或上年同期应纳所得税)的50%预缴。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各异。对于各分支机构如何才能按照现行税法预缴税款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地划分预缴税款,确保预缴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具体操作中,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
税总完善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管理
388人看过
-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该如何完善
483人看过
-
完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
366人看过
-
加班管理制度要怎么完善
216人看过
-
完善管理制度的制订要科学务实。
485人看过
-
完善保荐人监管制度
475人看过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更多>
-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操作。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18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操作。 企业设立专门的法律岗位,对内部的各种合同及外部的各种协议进行预审;建立风险评估岗位,坚持对客户的资信评估,各种岗位互相批审、验证后还需要提交上级领导签字批阅,以此环环相扣、互相牵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也尽最大可能规避了各种债权债务的风险的出现。 同时要加强对于交易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存各种交易资料和凭证。
-
完善时效制度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6即使员工退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终止,依然有权利通过仲裁手段申请自己应得的权利。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从原有的60天增加到1年,即自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而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仍然可以向仲裁部门提出申请,但是需要提醒劳动者的是,一定要注意时效问题,要在终止合同之日起1年之内提出,否则,超出1年时效的,劳动仲裁部门
-
如何建立健全健全的制度模式,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如何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1(一)建立健全的制度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保障。因此,在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其基本制度的建设应该始终贯穿于财政立法以及执法监督等内容中,强化顶层制度管理的设计,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以及制度内容,通过绩效管理模式发展方向的明确,为整个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所以,我们企业在相关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充
-
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制度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3关于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每个人有其对婚姻的独特期望,有的人是因为相爱而结婚,有的人是因为家庭压力而结婚,也有的人是因为贪图对方的财产而结婚。婚前财产公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那些贪图财产的人提供了一个保护伞,而并不是为爱情提供保护伞!当然,婚前财产公证对婚姻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婚前财产公证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有了保护自己权利思想的同时也使本来现实的现代爱情和婚姻关系变得更现实,它提醒人们,爱情并不是理
-
路过怎样完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07怎样完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 因为公安局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办理。使笔者的精神上生活上受到的限制(公安局违法了吗?), 谁能完善公安局的管理制度,公安局的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完善公安局的管理制度,他们知道管理制度出现问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