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外地人诈骗要怎么起诉
被诈骗不要自己起诉,只需要向公安机关举报即可。
如果诈骗金额超过3000元就成立诈骗罪,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
如果诈骗较小由公安机关调查后给予治安处罚。
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
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最长是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如何界定的
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界定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外地诈骗可本地起诉吗
321人看过
-
诈骗别人15万被起诉怎么办
484人看过
-
被外地起诉了怎么应诉
427人看过
-
怎么举报外地个人诈骗
57人看过
-
被起诉诈骗别人撤诉有用么
280人看过
-
被外地人诈骗如何报警呢?
355人看过
-
诈骗罪怎么起诉被害人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30被诈骗不要自己起诉,只需要向公安机关举报即可。如果诈骗金额超过3000元就成立诈骗罪,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诈骗较小由公安机关调查后给予治安处罚。 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被别人起诉诈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10我本人身上发生这样的一起纠纷能帮忙分析下吗,也希望请求你的帮助,我是高小型开发建筑的,在我开发时开发需要,用的手续出现啦问题,于是我请求别帮我办理这个手续,我当时我们有一个合同,合同是这么写的,他有三处民房也是在动迁之内的民宅,作抵押他说十天之内办完钱全数收下,办不完就吧钱全数返回,于是我给他拿啦一百五十万元,但是现在已经过去四个月啦,那边一直在说在帮里中,我现在怀疑他的能力啦,我这种情况算是经济
-
外地人在本地被欺骗起诉可以胜诉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3《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
-
外地人在南京起诉、起诉外地人、外地人在南京的法院起诉需要怎么办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6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需原告当事人到被告户籍所在地区法院,或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如果是牵扯到经济合同纠纷的案件,原告可以到合同履行地区法院提出诉讼。被告经常居住地区是南京,原告可以在南京的法院起诉被告维权。《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
-
诈骗罪被告人可以怎么起诉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1被诈骗不要自己起诉,只需要向公安机关举报即可。如果诈骗金额超过3000元就成立诈骗罪,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诈骗较小由公安机关调查后给予治安处罚。 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