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不确认误工日期就不能精准的计算出误工费,误工日期的计算不能受害者说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医院出具的证明和公司开的证明应该都是吻合的。与此同时,如果受害者拒不配合治疗导致误工时间延长的话,后果要自己承担。有些受害者在索赔的时候就很不理智。
交通事故诉讼的审理时限是多久
1、审理时限:一审法院审理交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审限为6个月,二审为3个月。
2、法院诉讼的时限: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己属不幸,漫长的等待更是耗尽心力,鉴于交通事故发生后很多当事人会比较关注时限问题,并且时限的法律规定也是交警、法院等有关机关、部门处理事故应当严格遵守的,相信时限规定的背后是对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一般的交通事故,法院均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因此,法院处理交通事故一般会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
交通事故车祸的处理期限是多久,交通事故处理步骤
206人看过
-
交通事故纠纷车祸赔偿是否有时间限制
481人看过
-
保险赔偿纠纷起诉周期是多久
206人看过
-
买卖不破租赁纠纷的审理周期是多久?
448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多久可以开庭审理
258人看过
-
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是侵权纠纷吗
311人看过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误工费是由肇事方承担。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 更多>
-
汽车追尾事故理赔周期是多久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31、24小时左右。 2、车辆追尾的事故处理需要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都需要24小时左右。 3、交警会根据现场的情况来判定责任方,会要求责任方对于此次交通事故了进行赔偿;若是都有责任,那双方按比例赔偿。
-
车祸死人人命赔偿费和周期纠纷案多久开庭?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01法院收到起诉书7日内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书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因而,法院在收到起诉书后大概一个月左右开庭。
-
-
交通事故牙齿赔偿纠纷案件审理标准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05关于交通事故牙齿赔偿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以及因工作耽误的损失赔偿。现在,《民法典》已经对人身损害赔偿做出了规定。例如,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如果有人受伤,则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费用,并考虑因工作耽误的损失。如果受伤严重导致残疾或死亡,则还应额外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或者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此外,第一千一百八十
-
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车损赔偿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18《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十九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第二十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