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
房屋维修通常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开发商维修,业主委托第三方维修,重大质量问题可以选择退房。
一、开发商维修
如果房屋质量出现问题,又达不到退房的标准,业主应通过物业反馈给开发商,因为开发商在交房时都会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这两书对保修提供了承诺,开发商不得拒绝维修。需要注意的是保修期是从交付当日起开始计算的,而不是其他的某个时间节点。
二、业主维修
有的开发商不能及时帮助业主维修,业主可自行维修,但需要注意的是,维修产生的费用和损失必须由开发商来承担。为了确保业主权益,我们建议各位业主做到以下几点:
1、应保留房屋质量存在问题的确切证据,每个业主在收房时,都会有物业或开发商工作人员陪同,发现问题应及时在收房通知上注明,对于一些明显的质量问题,业主也可委托相关机构出具报告。
2、在决定自行维修之前,业主因多次联系开发商维修,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开发商还没有任何维修行为,业主才可以自行维修。
3、保留施工的费用和材料清单,以便日后向开发商索取相关费用。
三、退房
如果房屋出现重点质量问题,购房者此时应主动选择退房。可以退房的质量情况有以下几种:
1、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无法交房;
2、交房后,房屋质量经检验不合格;
3、房屋质量存在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是指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干扰正常生活,不可修复等情况。
-
称蜂蜜质量有问题消费者索要十倍赔偿
435人看过
-
租房后房屋出现质量问题,退房赔偿问题
439人看过
-
精装修房验收时出现质量问题,购房者是否有权利拒收房屋?
184人看过
-
房屋质量问题分为哪些情况,出现房屋质量问题如何索赔
208人看过
-
房屋质量问题下求购房者的退房赔款权利
143人看过
-
如何因房屋质量问题而索赔或退房
264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房屋倒塌,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如何投诉,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如何维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6房屋倒塌,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如何投诉 (一)找开发商协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首先找开发商,因为购房者与开发商有着直接的合同关系。开发商作为商品房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商品房质量承担最终责任。开发商与购房者的质量关系通过《商品房购销合同》和《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来约束,如果购房者因质量问题要求赔偿损失,应由开发商向购房者赔偿,开发商再根据质量原因依照合同约定追索责任单位赔偿。(二)因商品房质量保修责任
-
房屋质量问题有哪些,哪些房屋质量问题可退房及赔偿?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30一、房屋质量问题有哪些房屋的质量问题有如下几种:(一)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所谓“不合格”,应指房屋未能通过验收或经核验被认定为不符合质量要求,如:地基、承重墙等,这些部位出现结构性迸裂、倾斜、坍塌等问题,应当视为主体结构存在问题。(二)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质量问题。这是指由于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买受人享用房屋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用途的情形。如不能正常供水供电等。(三)其他质量问题。如房屋渗水、
-
消费者在所有产品质量问题上都有哪些权利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01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第23条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消费者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这一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在产品质量问题上的两项权利:1.建议处理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
-
网购出现问题,如何索赔,网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该如何维权上海在线咨询 2022-01-2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
-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哪些行为需要向维权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2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售后维权可采用下列方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