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禁止令有助于刑罚的实施、预防犯罪的发生
禁止令并不是一种新刑种、新刑罚,而是辅助并监督管制、缓刑这种非监禁性刑事处罚顺利实施的措施。
通过相关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禁止令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原因、性质、手段等因素确定的,且对于犯罪分子有明确的针对性。禁止令的实施实际上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以强制的手段矫正部分特定的犯罪行为。同时,通过禁止令的形式将犯罪人员与可能诱使其犯罪的环境相隔离,对于犯罪人员再触犯同类罪名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禁止令有利于法治建设的发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
禁止令作为管制、缓刑的一种监管措施,它的实施不但可以切实保障和强化刑罚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体现我国刑罚制度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的特点。通过建立禁止令司法制度,可以切实有效地帮助犯罪人员迷途知返,充分发挥我国司法制度中人性化的一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法院判决管制、缓刑的案件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一举措虽然是一种法治文明的表现,但却是也引起了部分社会公众的质疑,产生了不少社会矛盾。而禁止令的实施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对管制犯、缓刑犯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
三、禁止令有益于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维护社会的和谐
禁止令的实施是一种维护社会管理的创新体制,它通过推动和规范对于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及犯罪人员的矫正工作,不但维护了我国法律体制的权威,也能有效地惩治和预防犯罪。
同时,该制度的实施更有利于犯罪分子在接受非监禁刑时进行改造,从根本上做到弃恶从善,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和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知识延伸:
违反禁止令的后果
违反禁止令但情节并不严重的犯罪分子,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处罚。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以下情形:
1、3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
2、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分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
3、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从法条看,禁止令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的人。
-
管制和缓刑都有禁止令,两者的禁止令有区别吗
227人看过
-
适用禁止令被判缓刑合法吗
179人看过
-
禁止令限制犯罪分子进入特定地点
331人看过
-
缓刑期间的禁止令应该如何执行
255人看过
-
可以撤销缓刑禁止令的治安处罚吗
384人看过
-
刑事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指哪些?
63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管制缓刑禁止令制度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8一、“禁止令”有助于刑罚的实施、预防犯罪的发生 “禁止令”并不是一种新刑种、新刑罚,而是辅助并监督管制这种非监禁性刑事处罚和缓刑制度顺利实施的措施。 通过相关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禁止令”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原因、性质、手段等因素确定的,且对于犯罪分子有明确的针对性。“禁止令”的实施实际上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以强制的手段矫正部分特定的犯罪行为。同时,通过“禁止令”的形式将犯罪人员与可能诱
-
缓刑期禁止令如何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07违反缓刑期禁令的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禁令是指法院下达的禁止当事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指令。
-
缓刑期的禁止令是如何执行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25关于缓刑期适用禁止令的执行规定有: 根据《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 (一)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三)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
-
缓刑违反禁止令什么处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05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经司法所建议,区县司法局应当及时向其居住地公安分县局提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建议书,相关证明材料一同移送。公安分县局应当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书面通知区县司法局,同时抄送区县人民检察院。
-
罪被判缓刑会判禁止令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4法院的做法令人困惑,从法律相关条款的规定看,可以下达禁止令,并非是必须下达的“应当”,法院当年的判决并无原则性错误。时隔2年后,以此为由,认定为错误而启动再审,这是法院不尊重自身判决的表现,也是扰民的举动。唯一的解释,这是法院内部考核的需要。其实法院的做法,将令其进退失据:改判后,这个禁止令,又当何时生效?如何执行?如果改判后,又不执行,这岂不是更不尊重法律? 一、禁止令,可分为管制执行期间的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