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修改的新《商标法》第四十八条对商标的使用作出规定:是指将商标用于产品、产品包装或许容器以及产品生意文书上,或许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辨认产品来历的行为。
实践中断定商标意义上的运用,可从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在使用目的上,是用于辨认产品来历
即通过运用商标,使别人了解该产品或效能来历于什么地方或许来历于什么企业,使别人知道该产品是由谁出产制作、该效能由谁供给的。辨认产品来历,是商标最基本的功用。只需发挥了辨认产品来历功用的运用,才调构成商标意义上的运用。运用某一标志时,若仅仅是介绍、叙说本产品的通用称谓,或许直接标明该产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用、用处、重量、数量、产地及其他特征,不存在辨认产品来历功用的,就不属商标意义上的运用。
(二)在使用方法上,包含但不限于商业活动中的以下表现形式
1、将产品商标运用在产品、产品包装或许容器上,包含带有商标的产品、产品包装、容器、标签、标牌、产品说明书、介绍手册、价目表等。
2、将效能商标直接运用于效能场所,包含带有商标的效能介绍手册、效能场所招牌、店堂装饰、工作人员服饰、招贴、菜单、价目表、奖券、信笺以及其他与指定效能相关的用品等。
3、将商标运用在相关产品生意文书上,包含产品出售合同(合同意向书、合同正式文本)、出售发票、发货单据、收款凭证、进出口报关单据等。
4、将商标运用于和相关效能有联络的文件材料上,包含效能购买或供给合同(合同意向书、合同正式文本)、发票、收款凭证、修补保护证明等。
5、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中,包含在播送、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在店堂广告、户外广告、邮递宣告张贴的印刷宣传品等广告中运用,在产品效能促销活动中运用,等等。
6、将商标用于展览中,包含展销货摊上运用,在参展证明上运用,在展览会上展现、供给、宣告载有商标的产品、产品包装标签、产品相片、宣传材料等。
7、将商标用于其他商业活动中,如通过资助而在影视剧中出现其商标,通过资助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而让大众知道其商标,举办招待酒会、记者会等活动而现场展现其商标,等等。
-
注册商标的使用权归属如何界定?
402人看过
-
行为人使用商标违法如何判断
383人看过
-
商标撤销三年不使用中商标使用的界定
215人看过
-
侵权行为如何界定:商标侵权的认定条件
220人看过
-
商标跨类使用侵权行为如何维权
408人看过
-
如何成为商标合法使用人?
67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商标使用界定标准的重构是如何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27商标法上的商标使用不仅是商标功能产生和实现的前提,同时也是商标权取得、维持和得以保护的必要条件,更是提升商标信誉的基本途径。因此,对商标使用的界定,历来都是各国商标立法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营销方法的创新、消费习惯的演进和改变,商品(或服务)不再只透过传统交易环境进行宣传、促销和被认识,而是藉由因特网的推波助澜更快速、更多元、更大量的呈现,商标使用也因之出现多元化的特点。而各国现行商标
-
商标跨类使用侵权行为如何维权?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14在发生了商标侵权的行为后是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工商投诉或者是通过法院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索要赔偿时可以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同时也是可以根据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确定经济赔偿,具体的金额会根据侵权双方的当事人进行协商决定。
-
如何正确行使商标使用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05第一,要慎重选择商标许可使用的对象 有不少联营企业并非真心诚意投靠名牌,想借名牌搞“短平快”赚点钱,致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良莠不分。 第二,要及时完善商标许可的法律手续,即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必须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应当在许可合同签订之日规定期限内,将许可合同副本交送其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查,由许可人报送商标局备案,并由商标局予以公告。违反此规定的,将由许可
-
侵害商业秘密行为如何界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021、是否具备商业秘密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2、侵权人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 3、依据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析侵权人的行为违法性与权利人商业秘密的泄露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来予以认定。
-
使用近似商标如何判定为侵权呢?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1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企业通过大肆的宣传提高商品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而消费者在挑选商品、辨识商品真伪时,通常是认牌购货,也因此导致了因商标引起的商标侵权或者被侵权行为屡见不鲜。那么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如何认定商标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