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是一项严肃的事情,社会保险立法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出台时机等等都必须谨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感觉其中很多的基本问题还需要仔细斟酌。
一、立法宗旨问题
《草案》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社会保险参加人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草案》以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为宗旨之一。从构词法而言,关系一定是在主体之间形成的,而社会保险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令人费解。与其费解莫若使用社会保险行为更为妥当。如果我们把社会保险法理解为是规范社会保险行为的法律,那么,作为参加社会保险行为活动的主体,其合法权益都必须得到保护,《草案》仅仅规定维护社会保险参加人的合法权益,似乎有失偏颇。《草案》规定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由此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险是一种全民的保险,而本法实际上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公民,如无业者和农民的一些保险在本法里就没有具体的内容。另外,共享发展成果又令人费解:是公民之间相互共享成果,还是公民共享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样似是而非的用词只能使人对该法产生歧义,法律内容也难以体现立法的宗旨。《草案》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有专章规定社会保险,本法所称的社会保险与劳动法典所称的社会保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草案》内容看,本法主要内容还是劳动法典所称的社会保险。《草案》个别之处,试图把劳动法典以外的其它群体也包括进来,但是,鉴于没有既定的内容而只能做原则性的规定。由此,则使该法大有名不副实之嫌。
二、字词语意问题
《草案》内容用词不当或概念不一致的问题,可以说比比皆是。法律字词其涵义必须清楚,如果产生歧义则势必影响法律的权威性甚至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
《草案》第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条明显的问题就有四处。其一,养老和医疗实行的是基本保险,而工伤、失业和生育则不是基本保险。此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诚然,我们实际上还存在着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这些保险则没有被本法涵盖;工伤、失业和生育将来是不是还也可能出现补充和类似补充的其它形式呢?显然,本法没有给予其拓展的空间。如果强调养老和医疗保险是基本的而有意排除了补充保险的内容,那么,本法的名称就需要斟酌了:既然是社会保险法为什么不能把社会保险的形式全部涵盖呢?其二,一个等字又令人费解: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这里的等字究竟该怎样理解:一种理解是,除所例举的五项险种还存在着其它险种;另一种理解是只有所列的五项险种没有其它。从本法内容看,只有五项险种而没有其它了,如此看来等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三,保障公民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此处的等情况下,究竟又是指什么情况呢?从本法内容看,不存在此五种情况以外的其它情况,这里的等字也是没有意义的。另一个是保障公民在此情况下享受帮助的权利,从本法内容也看不出所规定的五项险种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名实不副。其四,本条规定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就本法内容来看,参加保险的公民依照本法只享受经济上的救济而没有其它任何物质的内容。此表述莫若沿用劳动法典的规定: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三、应当的使用问题
一部法律必须严格使用法律语言词汇,如其不能则歧义难免。应当、必须、可以、有权、不得、禁止等等,这些都是构筑一部法律的最基本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的使用亦有严格的限制和特指的涵义。
应当这个词汇在《草案》中使用频率最高。从法律而言,应当与必须虽然都是义务性规定,但是,两者又有不同。必须是指无条件义务,应当则是有条件义务。《草案》通篇使用了应当这个词汇,而认真研究起来则许多并非应当之义而是必须。《草案》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总额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应当参加社会保险。这里的应当,首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不一致,按照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其次,《草案》规定应当会使人误解为存在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能性。再次,《草案》第五十八条规定:社会保险费应当由用人单位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既然连缓免都不得,可见当事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没有条件的义务;既然如此则使用应当就不对了,正确的用法是必须。
除上述基本问题,《草案》中还有很多更明显和具体的问题,如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者遗属享受继承和丧葬与抚恤金问题不尽合理的问题,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比例在不同险种中用词不统一问题,还有一些不具有可行性与不符合用人单位现实情况问题以及多处使用另行规定问题等等,再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与劳动法、保险条例等之间的衔接问题。通篇看来,《草案》明显反映出对社会保险的理解和研究不足,《草案》并不比现行政策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从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实际情况出发,莫若待条件成熟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更具有现实性。(张喜亮)
-
公司强制清算若干法律问题刍议
7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中社会保险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131人看过
-
设立保险金信托时的若干法律问题
258人看过
-
保险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二
312人看过
-
协议离婚问题若干
494人看过
-
保证保险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382人看过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社会保险具有法定性、保障性、互济性... 更多>
-
山东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如何裁决社会保险湖北在线咨询 2022-01-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条、七十二条、七十三条,《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关于调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枣政办发[2001]104号),原山东省劳动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鲁劳发[1998]147号)第十六条之规定,经本委支持调解,双方争执较大,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现裁决如下:被诉人于本裁决书生效后15日内为申诉人补
-
非法集资若干问题的若干意见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3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关于“社会公众”的认定问题 下列情形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
-
立的问题。涉及若干张银行卡。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4继承:根据《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如果没有遗嘱那么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继承事宜。根据《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该法条所说的子女,
-
工伤保险待遇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6工伤待遇原则规定: 1、医疗康复待遇(含医疗待遇【医疗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留薪期内待遇和康复待遇。其中: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伤残待遇(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根据需要】); 3、劳动合同到期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工伤致残职工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单位承担】到退休年龄退休的除外! 工伤赔偿
-
行贿的若干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0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处罚. 是否免于起诉要看具体情形,是主动交待行贿行为还是直接被查出来!要分情况分析!数目不算大,有免于起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