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程序中的起诉和受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43:34 390 人看过

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法院受理案件是否需要考虑各种条件,是否应该先受理(即先立案),然后通过审查来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若不符,再驳回起诉。有一种观点认为,法院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必定要进行审查,但法院尚未立案即审查,是不符合逻辑的。另一个理由是,先受理而后再审查、判断并做有充分理由的驳回起诉裁定,比起当前法院轻易不予受理的现象,更能保障相对人权利。这些观点是否有力,尚待讨论。

1、起诉条件(行政诉讼法第41条)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个人或组织;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被告不合适可告知原告变更);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确认违法、撤销、变更、履行法定职责、赔偿等);

(4)起诉的案件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2、法院对起诉的审查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关系的规定(复议无须前置;复议前置;复议和诉讼选择);

①复议前置的:

行政相对人未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相对人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不受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60日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相对人对此不服,可以告复议机关不受理或者受理之后不作为。

②复议非前置的:

行政相对人先申请复议,在复议机关未作出决定之前又起诉的,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行政相对人先申请复议,后经复议机关同意撤回申请,而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又提起诉讼,法院应予受理。撤回申请意味着该案件已经不在复议过程中了。(司法解释第35条)

此时的法定起诉期限应为原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起算的诉讼期限。

(2)是否符合法律对起诉期限的规定(3个月;2年;5年;20年)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法第39条)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司法解释第41条)

这里: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未告知相对人诉权或者起诉期限,应理解为已经告知相对人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

诉权和起诉期限显然非同一概念,行政机关可能只告诉诉权,而未告诉起诉期限,所以,该条最好改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以及起诉期限;

所谓应当知道,是指在相对人否认自己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的情形下,法院有充分理由认为相对人知道。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司法解释第42条)

(3)是否重复诉讼

重复诉讼可以做两方面的理解:

起诉人已经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其再次向法院起诉

起诉人在撤诉后,或者经法院裁判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向法院起诉。

从司法解释第44条第8项、第9项的规定来看,重复诉讼针对第一种情形而言,不过,在理论阐述上可以看成包括两个方面。

3、受理、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15: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具体行政行为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中的勘验程序
    勘验是法院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场所、物品进行现场勘测,以发现、提取、收集和保全证据的行为。行政诉讼中,当出现了不便或难以在法院展示的案件现场和证据时,法院有必要遵循如下规范进行勘验:(1)法院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勘验现场。这就是说,勘验程序的启动有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不过,由当事人提出勘验现场的申请时,应由法院来决定是否准许,即法院对此享有自由裁量权。(2)勘验现场时,当事人或其成年亲属应到场,勘验人必须出示法院证件,并邀当地基层组织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
    2023-06-06
    109人看过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中止和中断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一、违建拆除行政诉讼时效多久违建拆除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行政诉讼最长时效是多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三、拆迁协议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拆迁协议签订诉讼时效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2023-02-27
    335人看过
  • 行政诉讼程序之起诉规定
    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起诉是原告行使起诉权的单方诉讼行为。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有两种类型:l、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经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起诉的条件为防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滥用起诉权,同时也为便于监督人民法院的受理工作,行政诉讼法对起诉设定了以下条件:l、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二)起诉与行政复议依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与行政复议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复议是起诉的必经程序。2.选择复议的处理(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提起诉讼又申请复议的,由先受理的机关管辖;
    2023-05-01
    321人看过
  • 行政诉讼案件起诉的时间、程序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给予救济的诉讼行为。一般条件: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将诉状递交给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并不因此丧失诉权,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已经立案的,受诉法院应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时间条件:1、一般期限: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不服行政复议而起诉的一般期限为15日,即在受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若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当事人要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特殊期限是行政诉讼法所认可由其他单行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023-06-06
    397人看过
  • 中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思考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我国台湾地区著名行政法学者蔡*方先生曾言:"诉愿与行政诉讼制度,均系用以救济人民受行政权之侵害,以求其复原,从其目的而言,均属相同,并不因前者为自律、后者为他律,前者欠缺独立性保障,而后者适用审判独立,在其救济价值有根本之差别。"[1]事实上,自近代以来,各国行政法治的经验均已显示:作为行政法领域两种最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权利救济路径,只有通过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制度价值,进而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无漏洞"维护。由此可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程序上的衔接应当成为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殊少关注,本文拟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关系的理论设想,希冀引发学界同仁更为深入的思考。一、域外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之典型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
    2023-06-02
    108人看过
  • 中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思考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我国台湾地区著名行政法学者蔡*方先生曾言:"诉愿与行政诉讼制度,均系用以救济人民受行政权之侵害,以求其复原,从其目的而言,均属相同,并不因前者为自律、后者为他律,前者欠缺独立性保障,而后者适用审判独立,在其救济价值有根本之差别。"[1]事实上,自近代以来,各国行政法治的经验均已显示:作为行政法领域两种最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权利救济路径,只有通过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制度价值,进而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无漏洞"维护。由此可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程序上的衔接应当成为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殊少关注,本文拟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关系的理论设想,希冀引发学界同仁更为深入的思考。一、域外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之典型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
    2023-06-02
    203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具体行政行为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起诉和受理程序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7-05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 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即起诉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请求以及提出这些请求的事实根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 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程序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7
      根据相关法律,关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下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问题是行政诉讼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存在着一个受案范围,即并不是所有行政争议,行政相对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争议在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行政相对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什么是行政诉讼的受理程序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1
      行政诉讼的受理,是指人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决定立案审查,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开始的职权行为。
    • 行政诉讼法的受案程序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3
      1、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 2、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的原则是: (1)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出发,适当扩大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2)正确处理审判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审理,但是不应当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以保障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 (3)由于当前我国的行政法还不完备,人民法院行
    • 行政诉讼法的起诉和受理的区别
      青海在线咨询 2021-07-05
      行政诉讼是“民告官”的诉讼,行政机关是应诉者,不存在“行政机关委托的诉讼代理人”。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行政诉讼活动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才是行政诉讼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