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罪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及窝藏毒品罪的界限行为人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的行为都是以非法持有为前提的。在司法实践中,有证据能够证实已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的任何一种罪,即以该罪论处,而不应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在犯罪分子拒不供认,又无证据认定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任何一种罪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另外,还须注意的是,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有法定的数量标准,达不到法定标准的只能按违法处理。然而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只要有行为即构成犯罪,无需毒品数量达到较大。
(二)本罪与盗窃、抢夺、抢劫罪的界限行为人在实施盗窃、抢夺、抢劫他人财物时附带获取毒品的,如果在来不及清理赃物或不知犯罪所得中有毒品的,应按盗窃罪或抢夺罪或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明知获取的赃物中有毒品而非法持有的,应按盗窃罪或抢夺罪或抢劫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事先明知他人有毒品,而实施盗窃、抢夺、抢劫行为得手后又非法持有的,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认定。总之,根据其法律特征划清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三)从犯罪嫌疑人身上搜出的毒品属于运输毒品还是非法持有毒品刑法中运输毒品行为是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行为排列规定在一起,供选择适用的罪名,其社会危害性也应当与其他三种行为的危害性相当,因此处罚才能一致。只有当运输毒品成为走私、贩卖、制造毒品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时,也就是说缺少运输毒品就无法实施走私、贩卖、制造毒品时,运输毒品才具有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相当的危害性,才可以同罚。而出于其它目的运输毒品时,比如出于吸食、窝藏目的而移动毒品,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显然要低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危害性,不能认定运输毒品罪。如果将运输的范围任意扩大,就会出现将无罪变为有罪、轻罪变成重罪的现象。勿将动态持有毒品等同于运输毒品。
-
毒品非法持有怎么判是正确的?
416人看过
-
从哪些方面正确确认非法组织卖血犯罪
179人看过
-
什么方面正确确认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犯罪
305人看过
-
非法持有毒品罪到底应该要如何确认
311人看过
-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主犯地位是否明确?
174人看过
-
对于过失爆炸犯罪的正确确认
484人看过
毒品犯罪是指,破坏毒品管制活动,违反国家和国际关于禁毒法律、法规,必须受到刑法处罚的违法犯罪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都属于毒品犯罪。无论数量多少,只要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都会被追究刑事... 更多>
-
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需要注意哪些?如何正确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5非法持有毒品罪怎么认定?本罪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及窝藏毒品罪的界限行为人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的行为都是以非法持有为前提的。在司法实践中,有证据能够证实已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的任何一种罪,即以该罪论处,而不应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在犯罪分子拒不供认,又无证据认定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任何一种罪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另外,
-
持有许多少毒品犯罪的法律正确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26法律分析 行为人持有很少的毒品,一般不构成犯罪。持有的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正确认定制造毒品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3-02-28如何正确认定制造毒品罪,制造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严禁鸦片烟毒的规定,非法制造鸦片、吗啡、海洛因或其他麻醉性毒品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本罪主要特征是: 1.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即明知为毒品而制造,多具有营利或嗜毒的目的。 2.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制造毒品的行为,包括原料的种植、购买、提炼或配制。实施本罪行为同时又进行贩卖、运输的,按一罪处理。 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
-
非法持有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界限是什么,怎么认定非法持有罪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4行为人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的行为都是以非法持有为前提的。在司法实践中,有证据能够证实已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的任何一种罪,即以该罪论处,而不应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在犯罪分子拒不供认,又无证据认定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任何一种罪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另外,还须注意的是,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有法定的数量标准,达不到法定标准的只能按违法
-
处理犯罪物品的方法正确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6针对涉案物品的处置措施如下:首先,应尽一切努力追回或促使相关责任人员赔偿,并将原物归还给受害人。如果受害人已经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无法归还,那么可以依法予以没收,并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在某些特定案件中,如藏匿于罪证中的物品被视为重要证据,应交由司法机关作为证据检查和审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