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破产立法的主体适用范围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是破产立法首先需加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无论在<企业破产法(试行))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目前对破产法的修改中,始终都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主要有...
我国破产立法的主体适用范围
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是破产立法首先需加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无论在<企业破产法(试行))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目前对破产法的修改中,始终都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一可称为企业法人说。依此说,我国的破产法只能以企业法人为适用的主体范围,只有企业法人才能被申请破产,成为破产主体。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维持破产法的现状,认为不必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二可称为所有企业说。这种观点比起前一种观点来,意识到破产法不能仅仅局限于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而应当适应现实需要,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民事、经济主体也纳入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按照这种观点,不仅企业法人可以被宣告破产,而且诸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其他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也可以被申请破产。三可称为所有主体说。依此观点,我国应建立能够适用于所有民事主体、经济主体和商事主体的统一破产法典,也即在破产能力或破产资格上实行一般破产主义。根据这种观点,我国破产法的适用范围达到了法律所能允许的最大限度,不仅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而且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以及所有的公民个人,均可成为破产的主体。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第一,采用一般破产主义是破产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不可抗拒的国际趋势。商人破产主义是一种古老的立法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立法原则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原来采用商人破产主义的少数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等,现在已通过立法修订破产法,纷纷改而采用一般破产主义。可以说,采用一般破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通例①。处在这个时代背景的我国破产立法没有理由不顺应这个发展趋势。第二.选择一般破产主义是实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步伐的日益临近,跨国破产以及涉外破产的问题日益变得突出,如果我国依然恪守企业法人破产主义或者排斥个人成为破产主体的立法体例,则势必造成破产司法上的诸多冲突以及难以解决的难题。比如,如果我们不承认个人可以破产,那么,对外国个人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民事活动能否被宣告破产,以及我国公民在外国被宣告破产后在中国将产生何种法律效果或法律影响,则必然会造成处理上的僵局。第三,实行一般破产主义也是完善和健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法治经济,它的健康发展必然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配合。在此法律体系的巨大网络中,破产法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破产法仅仅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市场主体,那么,整个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就不能说是健全的。这种法律体系上的残缺性势必影响市场经济机制的正常发育和运转。第四,实行一般破产主义也是实现平等原则和公平理念的需要。市场经济是对身分社会与等级、特权社会的一种否定,它天然地呼唤平等、公平、一视同仁等价值观念和社会理念。缺乏这些观念和理念,市场经济便难以健康发展。破产法对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便起着一种平等的保障和调节作用。任何市场经济的主体,无论它是否为法人组织,也无论它是否具有经营性质,只要它使用信用机制参与市场进行民事或经济活动,它就应当受到破产法的制约和保护。破产法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对市场主体起着无情的淘汰作用,又对市场主体发挥着有力的保障功能。它既有清算的功能,又有免责的机能。破产法对债务人而言,是一种体现人道主义的公平救济法和债务豁免法,对债权人而言,破产法则是一种平等求偿的法律保证。第五,实行一般破产主义,也是弥补民事执行制度不足的需要。民事执行中较多地存在着执行难的现象。这个现象的成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破产机制的缺乏。对企业法人而言,因支付不能而造成的执行难固然可以通过破产程序化而解之。但是,对公民个人因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而造成的执行难又如何化解呢?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破产法可以适用,那就永远解决不了这种执行难现象。执行难现象的长期存在,一方面会导致市场秩序的凝滞,另一方面,又会致使所谓父债子还的传统习性沿袭下去。而这种习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和背景下,是极不利于市场主体的重新振作、东山再起的。此外,对于个人债务的强制执行,也会因为没有破产法的运用而导致债权人之间在清偿上的不公平。第六,实行一般破产主义,也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破产的需要。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需要形成一个法律制度上的体系,破产法无疑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为,消费者参与民事活动也可能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问题,例如消费借贷逾期不还、租赁费用逾期不能支付、分期付款逾期无力清偿等等。遇此情况,如果运用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无法化解,则产生了运用破产机制予以彻底解决的必要。这对消费者是一个极其有力的保护。总之,实行一般破产主义,将所有的民事主体和经济主体均纳于破产法的调整范围之内,这既是实现民商事、经济法律主体和破产法律主体统一化的需要,又是实行同国际接轨、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我们应当乘此对破产法修订的大好机遇,果断地确立一般破产主义,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
我国民事讨债法体系及其适用范围
352人看过
-
关于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265人看过
-
我国刑法适用于什么地域范围?
158人看过
-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229人看过
-
企业破产法适用主体是谁
463人看过
-
破产还债步骤适用范围
112人看过
-
适当扩大适用主体范围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0如前所述,附条件不起诉作为一项特别程序,限定特定适用主体为未成年人,明显具有过渡性和局限性,也有违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度初衷:因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使大量的事实上符合条件的案件不能适用,难以达到通过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实现诉讼分流、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因此,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施行一段时间逐渐成熟后,可以逐步将过失犯、偶犯、初犯、被胁迫犯、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超限犯等纳入到适用的主体中来。逐步放宽适用条件
-
破产的法律适用范围有哪些?破产协议书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07破产程序适用范围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人企业以及设在中国领域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适用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
我国公司法适用于哪些范围?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25《公司法》中所称公司有其特定适用范围:依据属地主义原则,为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组织形式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立法未对其他公司组织形式作规定,在实践中则不允许设立。
-
破产还债手续适用范围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9破产还债程序适用范围:根据《》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非法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均不适用该法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破产还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其他经营组织只能适用《》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来凋整它们与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
-
我国刑法的抢夺弹药罪适用范围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18我国《刑法》对抢夺弹药罪的量刑规定是:一般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指的是公然夺取国家机关、军警人员和民兵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