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有哪些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的规定,逃逸当事人的责任可以有以下几种认定结果: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二、肇事逃逸事故认定书怎么开
交警会当场开,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方车辆肇事逃逸,肇事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交警不开事故认定书,可以向警务督察处举报。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8条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作为证据,当事人可以就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法院应依证据规则审查其效力性及证明力,若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存在错误,法院不应采信该证据,而应以自己审理认定的事实作为定案根据。
三、肇事逃逸拘留几天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拘留的时间当然从做出拘留决定实施拘捕后起算,对于重大、复杂的交通肇事案件,最长拘留时间可达37天。
-
交通肇事逃逸后肇事逃逸车主有责任吗
267人看过
-
逃逸肇事轻伤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58人看过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的认定有哪些情况?
423人看过
-
逃逸肇事追责该有哪些处罚
394人看过
-
事故逃逸肇事逃逸的责任怎么划分?
284人看过
-
肇事逃逸的行为有哪几种,肇事逃逸情形有哪些
206人看过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
-
交通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有哪些,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14《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
-
交通事故逃逸的责任认定有哪些情况,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2所谓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那么,交通事故逃逸的责任认定有哪些情况,共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
-
肇事逃逸侵权责任划分类型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3-12-19肇事逃逸侵权责任划分类型有哪些 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按照事故现场勘验和调查的事实,依据交通法规而作出的鉴定。以下是具体分类: (1)、全部责任和无责任。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2)、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
-
撞人肇事逃逸对事故责任的影响有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11撞人肇事逃逸对事故责任的影响有4种认定结果,事故因当事人逃逸,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和意外事故这两种情况下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逃逸方有责任的逃逸方负全责;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的确定过错比例,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