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制度探析----兼论调解制度的构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0:20:58 460 人看过

[摘要]:仲裁调解制度的改革应按照怎样的思路,循着怎样的步骤进行?作为一个仲裁制度起步较晚的国家,我们在各项制度的设计和构造中常常有必要审视先行者的足迹,为我们的改革寻找可供借鉴的模式或可资参考的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制度作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评析,以便为我们的仲裁调解制度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上的支持。

[英文摘要]:

[关键字]:

[论文正文]:和解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理想途径。联合国大会在其1980年12月4日通过的第35/52决议中推荐,在国际商事关系中发生争议而且当事人寻求通过调解方式友好解决他们的争议时,使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调解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业仲裁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会均定有调解规则。在我国的仲裁制度中,调解制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仲裁的调解制度与国际上先进的仲裁大国的调解制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现行的仲裁调解制度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些差异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仲裁调解制度的改革应按照怎样的思路,循着怎样的步骤进行?作为一个仲裁制度起步较晚的国家,我们在各项制度的设计和构造中常常有必要审视先行者的足迹,为我们的改革寻找可供借鉴的模式或可资参考的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制度作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评析,以便为我们的仲裁调解制度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上的支持。

一、对我国仲裁调解制度的考察。

我国的仲裁制度中的调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上关于调解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下称《仲裁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中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这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是同出一辙的。《仲裁法》第五十二条中关于仲裁调解书的制作、送达、签收生效以及一方反悔的法律后果,都与《民事诉讼法》的第八十九条、第九十一条一一对应。这样的规定,在各国的仲裁制度中都是鲜见的,而且仲裁与诉讼中的调解混同,仲裁的优势和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从调解的时间段来看,现行的仲裁调解只能是在选定或指定仲裁员之后,而且仲裁员往往是在开庭时才能真正了解案情,调解未能贯彻仲裁程序始终。

有些案件的当事人常向我们反映:其实在立案之前已经想和对方和解,但是由于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来协调,再加上无法估计自己的地位,以至于一直未能调解或调解不成,直到开庭时有些东西才真正心中有数,清楚哪些权利是可以让步的,哪些权利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仲裁员的从中疏导,才使双方放下芥蒂,达成和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一是双方有过和解的意向,但在开庭前苦于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来调解,所以走了仲裁的途径;二是通过仲裁又回到了和解的过程,使当事人的纠纷绕了一个圈子才得到解决,仲裁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最好的体现;三是通过这一系列的途径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双方及仲裁委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

(二)现行的仲裁法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保护不够,以至于出现程序反复。根据《仲裁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自行和解的既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但这又面临着一个矛盾:就是自行和解撤案后如果被申请人不肯履行,而这个和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这就只能够重新提起仲裁了。有没有更加合理的程序,使其时间上比走仲裁程序更节省,达成的和解协议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确认下来,使这一和解协议的内容更具有执行力的?

(三)现行的《仲裁法》规定的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也一直备受争议。按照我国现行的《仲裁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是一个可选择性的处理结果,而根据我国仲裁的实践上看,大多数的仲裁员还是延用法院的模式,即制作调解书。这会造成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调解书在送达当事人签收之前可以反悔,会延长仲裁时间,对当事人不利;另一方面,国际仲裁有一部分裁决将在域外申请承认和执行,基于《纽约公约》申请其他缔约国法院承认及执行,仅限于裁决书,而调解书在域外法院得不到承认及执行。这在涉外案件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的仲裁制度应该进一步更新,以便于和国际接轨。

(四)现行的调解制度没有充分体现仲裁灵活的特点。在国际的调解机构中,调解员可以选择合理的调解方式,包括与双方用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联系,或奔走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可以采取双方见面或不见面的方式,与仲裁和诉讼相比,调解的灵活性是更大了。而且调解也兼有仲裁的保密性的特点,用中立的而非诉讼或仲裁的第三方来解决问题更能有利于当事人互谅互让,维护双方商务友谊,迅速处理纠纷。

二、其它国际组织或仲裁机构的调解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组织的调解制度简介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业仲裁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会均定有调解规则。以国际商会为例,它定有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按其规则第一条一切国际性商业争议均得提交由国际商会任命的一名独任调解员进行调解。申请调解的当事人应向国际商会仲裁院秘书处提出申请,简单具明申请目的,同时按照费用表缴纳规定的费用,以便立案。仲裁院秘书处应将调解申请尽快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并给予该方当事人15天的期限以便其决定是否同意或拒绝调解及通知仲裁院秘书处。如该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则必须在期限内通知仲裁院秘书处。如在此期限内没有任何答复或者答复是否定的,则调解申请应视为拒绝,仲裁院秘书处应尽快通知申请调解的一方。依据或参照这些调解规则,不少商事组织、仲裁机构定有一些地区性的调解规则,如海峡两岸经贸易协调会与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调解规则,欧洲--阿拉伯商会调解、仲裁和专家鉴定规则,北京-汉堡调解规则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05: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调解相关文章
  • 重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之探析
    关键词:仲裁/诉讼/证据内容提要:我国仲裁法没有建立独立的证据制度,而由于对仲裁与诉讼之间的关系定位缺乏充分合理的认识,往往将仲裁的证据制度简单等同于诉讼的证据制度,由此导致仲裁庭在事实认定上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因此要建构和完善仲裁之证据制度,就必须理清仲裁与诉讼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仲裁证据制度既保持其独立性,避免受到诉讼的不当干预,又能在诉讼的协助和支持下,通过其证据制度的运行,使仲裁公平高效的解纷功能得到长足的发展。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从法律上规范和统一了国内仲裁制度,确立了仲裁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仲裁制度新时代的开始。从其实施至今,仲裁制度这一重要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它财产权益纠纷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与西方国家的仲裁制度相比,我
    2023-06-12
    77人看过
  • 论台湾仲裁制度
    仲裁制度
    [摘要]:台湾将能够调解与和解作为仲裁的唯一限制性条件,只有能够和解或者调解的事项,才可以提交仲裁。依据台湾地区原仲裁商务条例第1条的规定,仲裁处理的范围仅限于有关商务上现在或将来之争议。[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现设7市、16县,全省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2172万,2005年台湾GDP总量为3234亿美元,人均27600美元,人均GDP约为大陆的15倍左右。台湾地区面积约为济南市的4倍,人口数量约为济南市的4倍。我国台湾的仲裁制度,是由民国时期的公断制度发展而来的。1921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民事公断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1949年10月1日以后,该暂行条例在台湾地区继续施行,直到1971年将该暂行条例予以废止。台湾地区正式的仲裁机构是1955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商
    2023-06-06
    153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调解机制的构建
    所谓的调解,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调解的最终目的是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以此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改变法院强行判决后所形成的官了民不了的情况,不仅方便了当事人,同时也减少了诉讼的成本,提高了诉讼的效率。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和行政赔偿诉讼中广泛运用的一项传统制度,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然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随着法制的进步及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行政诉讼中是否适用调解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笔者尝试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对行政诉讼是否适用调解作一下探讨。一、司法实践对理论的挑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由于调解的本质特征是始终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使当事
    2023-06-06
    96人看过
  • 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探讨
    一、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必要性(一)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应当是正义和平等价值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具体体现。行政诉讼只有保持与法的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定位在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救济和补偿的基点上,才是符合正义的有价值的良法。行政诉讼的运作过程和处理结果,从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对人来说,其直接动力和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寻求司法救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是行政相对人追求的诉讼目的,及时解决纠纷和矛盾才是行政相对人的需要。因此,行政诉讼的这一目的,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二)行政诉讼实践的现实需要我国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原告撤诉的比例却不断扩大。在这些撤诉中,因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使原告申请撤诉并获得人民法院准许的占大多数。显然,高比例撤诉率的背后是法官所做的大量协调工作。但依现行规定,法院的这种
    2023-06-06
    333人看过
  • 消费争议仲裁制度之探析
    一、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就不会有有效的仲裁。一项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既是仲裁庭行使管辖权的依据,又是裁决具有执行效力的法律基础。但在消费争议仲裁中如何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达成仲裁协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现阶段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即时即清式的合同关系,一旦侵权案件发生后,消费者想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真是难于上青天。目前各地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大都采取推定承诺制度,即对拥有315标志会徽的企业或经营者,仲裁机构即认为其已做出仲裁承诺。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尝试,可以缓解当前消费争议仲裁的“瓶颈”状况,但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在法律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才可推广实行。二、仲裁员名册如果消费者提起了仲裁,那么由谁来担任仲裁员?消费争议仲裁机构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一份仲裁员名册呢?目前我国各地的仲裁委员会都规定了仲裁员名册,实施名册制有利于保证仲裁员的水平,从而有利于保
    2023-04-15
    310人看过
  • 青岛市创新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
    一、完善人事争议仲裁配套法规制度,使仲裁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人事争议仲裁是一项准司法性质的工作,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法规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是否严格,关系到仲裁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此,我市立足在高起点、专业化上下功夫。1、研究制定《人事争议处理普通程序规范》,使案件处理工作程序化。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是一种准司法性的活动,每个环节必须程序化、格式化。为此,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照《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合理吸收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和法院现行办案规范,研究制定了《青岛市人事争议处理普通程序规范》。该规范,进一步明确细化了人事争议案件在审前准备,宣布开庭,庭中调查、辩论、调解、评议、裁决等环节应遵循的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并将庭审用语格式化、程式化。实践证明,严格执行该规范,能够体现人事仲裁员依法办案的良好素质和公正形象,提高办案质量。2、研究制定《人事争议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2023-05-31
    324人看过
  • 刑事调解制度的内容
    附带民事诉讼
    1.适用案件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6条、第197条及相关规定,调解制度可以适用于非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中及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样就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及第三类自诉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排除在了适用范围之外。这主要因为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是代表国家集体行使权利,以维护公众利益,具有社会公益性,而且这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权,不具有可处分性。而第三类自诉案件在本质上属于公诉案件,犯罪行为侵犯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与前两类自诉案件受侵害的范围仅限于受害人本身的特征不同。由此可知,这两类刑事案件不能适用调解。2.自愿原则。这种自愿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调解的提出和进行必须双方自愿,必须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
    2023-06-12
    338人看过
  • 论我国仲裁证据制度的重构
    关键词:仲裁/诉讼/证据摘要:中国《仲裁法》没有建立独立的证据制度。由于对仲裁与诉讼的关系缺乏充分合理的理解,仲裁证据制度往往简单等同于诉讼证据制度,导致在认定事实时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因此,构建和完善仲裁证据制度,必须理清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使仲裁证据制度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避免诉讼的不当干预,同时,在诉讼的协助和支持下,通过证据制度的运行,仲裁在公平、高效的纠纷解决功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从法律上规范和统一了国内仲裁制度,确立了仲裁制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中国仲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仲裁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自实施以来,在解决公民、法人和其他主体平等的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产权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西方国家的仲裁制度相比,我国的仲裁制度还不成熟,与国际
    2023-05-07
    187人看过
  • 构建和谐社会下治安调解制度的思考
    治安调解制度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够完善,治安调解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重塑治安调解制度应有地位,解决治安调解主体的角色冲突,严格治安调解程序,实现治安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使治安调解制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和谐社会;治安调解?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1-0010-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05本刊网址:www.hbxb.net??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
    2023-04-24
    234人看过
  • 设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行政诉讼的基本功能是解决行政争议,判决和裁定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那么调解也应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之一,且是基于当事人的同意与合意,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以往强调的是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放弃、变更公权力。而情况恰恰相反,行政机关在诉讼程序之外放弃、变更公权力的行为大量存在。因此,行政诉讼适用调解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调解制度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早有先例,法国和德国均在法律中规定可以在行政诉讼中有限度地进行调解。例如德国和法国《行政法》均明文规定可以有限度的进行调解。德国《行政法院法》第87条规定:审判长或其指定之法官,为使争诉尽可能一次言词辩论终结,于言辞辩论前有权为必要之命令。其有权试行参与人为争讼之善意解决之和解。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诉讼法律虽然未明确规定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可以进行调解,但从有关法律条文中可以推知,法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解。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既有关于行政诉
    2023-06-06
    129人看过
  • 关于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尤其是和谐社会理念提出后,行政诉讼调解这一行政诉讼法学理论及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我国行政诉讼第50条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我国行政审判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以协调、和解的做法来变通适用调解。调解在审判实践中已是公开的秘密,从我国居高不下的行政诉讼和解撤诉率就可看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撤诉率从未低于收案数的1/3,最高时达到57.3%,个别地区一度竟然高达81.7%①。如此高的行政诉讼调解率,不仅在实质上缺乏法律依据,在形式上也违背了现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显然不利于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对此,我们应先行从理论上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予以探讨,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并最终为行政审判的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一、调解概述根据我国学理界对其的一般定义,所谓调解,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在法院法
    2023-06-06
    172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突破性制度设计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大的亮点就是,针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的问题,设计了一裁终局模式。一裁终局模式非常有利于及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劳动者来说,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权益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得到了保护,就不会再将劳动争议起诉到法院,也不用担心用人单位为了拖延履行义务而起诉到法院。实行一裁终局的范围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设计,改变了原有格局。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争议处理的格局将变成双轨制,即部分案件一裁终局制,部分案件仍是一调一裁两审制。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格局,有利于劳动者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提升了调解和仲裁的地位,重构了调解、仲裁和法院的关系,形成了保护劳动者
    2023-03-17
    221人看过
  • 探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审判阶段的构建
    提要刑事和解也称恢复性司法、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作为目前国内外刑事司法替代性模式,其产生有其深厚理论基础、人文基础、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恢复正义理论是刑事和解的核心理论,恢复正义理论认为,犯罪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恢复正义的任务是平衡这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建。契约精神是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契约精神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本质精神。传统中国无讼价值理念、和合传统文化对民众法律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使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助于在中国的构建可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要求建立和完善依法从宽处理的审判制度与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我国刑事实体法、程序法中就已蕴含着刑事和解制度价值理念和雏形。刑事和解制度有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其中公正价值体现对被害
    2023-06-11
    482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自行和解和先行调解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1、42条规定了的自行和解和先行调解制度。一、自行和解制度。1、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2、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对撤诉没有任何限制。二、先行调解制度。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作为仲裁裁决必经程序。1、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2、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法条链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
    2023-06-06
    141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调解是指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裁决书,并按照裁决书的内容执行。 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则可以继续进行裁决程序。 仲裁调解是仲裁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 更多>

    #仲裁调解
    相关咨询
    • 如何改善劳动仲裁调解制度?
      江西在线咨询 2021-01-27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作为我国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对预防矛盾激化、减少诉讼发生、维护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预防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期,把争议解决在基层,是做好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做好当前劳动仲裁调解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普及率 2、完善调解手断,积极探索调解工作运行机制,根据不同的案情灵活调解,采用“设身处地
    • 劳动争议仲裁院调解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
      1、事实清楚原则。所谓事实清楚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事实不清,不能调解。 2、自愿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是否进行调解,能否达成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当事人如果不自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制度效力是怎样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5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四十七条的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
    • 什么叫刑事调解制度?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29
      调解是在中间人的主持下,促使有争议的双方做出让步,达成共识,解决纠纷的一种手段。在刑事诉讼中,在中间人的主持下,促使被害人和被告人就赔偿纠纷达成共识。
    • 构建医疗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2
      仲裁是一种重要的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所谓仲裁,是指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由一定的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方式。建立医疗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医疗仲裁解决机制的特点 (1)具有公正性、权威性。仲裁机构具有民间性质,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员是兼职的,不属于仲裁机构,可以避免行政干预;仲裁没有级别和地域管辖,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