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制度探析----兼论调解制度的构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20:58 460 人看过

[摘要]:仲裁调解制度的改革应按照怎样的思路,循着怎样的步骤进行?作为一个仲裁制度起步较晚的国家,我们在各项制度的设计和构造中常常有必要审视先行者的足迹,为我们的改革寻找可供借鉴的模式或可资参考的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制度作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评析,以便为我们的仲裁调解制度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上的支持。

[英文摘要]:

[关键字]:

[论文正文]:和解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理想途径。联合国大会在其1980年12月4日通过的第35/52决议中推荐,在国际商事关系中发生争议而且当事人寻求通过调解方式友好解决他们的争议时,使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调解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业仲裁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会均定有调解规则。在我国的仲裁制度中,调解制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仲裁的调解制度与国际上先进的仲裁大国的调解制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现行的仲裁调解制度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些差异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仲裁调解制度的改革应按照怎样的思路,循着怎样的步骤进行?作为一个仲裁制度起步较晚的国家,我们在各项制度的设计和构造中常常有必要审视先行者的足迹,为我们的改革寻找可供借鉴的模式或可资参考的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制度作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评析,以便为我们的仲裁调解制度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上的支持。

一、对我国仲裁调解制度的考察。

我国的仲裁制度中的调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上关于调解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下称《仲裁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中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这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是同出一辙的。《仲裁法》第五十二条中关于仲裁调解书的制作、送达、签收生效以及一方反悔的法律后果,都与《民事诉讼法》的第八十九条、第九十一条一一对应。这样的规定,在各国的仲裁制度中都是鲜见的,而且仲裁与诉讼中的调解混同,仲裁的优势和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从调解的时间段来看,现行的仲裁调解只能是在选定或指定仲裁员之后,而且仲裁员往往是在开庭时才能真正了解案情,调解未能贯彻仲裁程序始终。

有些案件的当事人常向我们反映:其实在立案之前已经想和对方和解,但是由于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来协调,再加上无法估计自己的地位,以至于一直未能调解或调解不成,直到开庭时有些东西才真正心中有数,清楚哪些权利是可以让步的,哪些权利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仲裁员的从中疏导,才使双方放下芥蒂,达成和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一是双方有过和解的意向,但在开庭前苦于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来调解,所以走了仲裁的途径;二是通过仲裁又回到了和解的过程,使当事人的纠纷绕了一个圈子才得到解决,仲裁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最好的体现;三是通过这一系列的途径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双方及仲裁委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

(二)现行的仲裁法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保护不够,以至于出现程序反复。根据《仲裁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自行和解的既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但这又面临着一个矛盾:就是自行和解撤案后如果被申请人不肯履行,而这个和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这就只能够重新提起仲裁了。有没有更加合理的程序,使其时间上比走仲裁程序更节省,达成的和解协议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确认下来,使这一和解协议的内容更具有执行力的?

(三)现行的《仲裁法》规定的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也一直备受争议。按照我国现行的《仲裁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是一个可选择性的处理结果,而根据我国仲裁的实践上看,大多数的仲裁员还是延用法院的模式,即制作调解书。这会造成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调解书在送达当事人签收之前可以反悔,会延长仲裁时间,对当事人不利;另一方面,国际仲裁有一部分裁决将在域外申请承认和执行,基于《纽约公约》申请其他缔约国法院承认及执行,仅限于裁决书,而调解书在域外法院得不到承认及执行。这在涉外案件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的仲裁制度应该进一步更新,以便于和国际接轨。

(四)现行的调解制度没有充分体现仲裁灵活的特点。在国际的调解机构中,调解员可以选择合理的调解方式,包括与双方用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联系,或奔走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可以采取双方见面或不见面的方式,与仲裁和诉讼相比,调解的灵活性是更大了。而且调解也兼有仲裁的保密性的特点,用中立的而非诉讼或仲裁的第三方来解决问题更能有利于当事人互谅互让,维护双方商务友谊,迅速处理纠纷。

二、其它国际组织或仲裁机构的调解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组织的调解制度简介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业仲裁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会均定有调解规则。以国际商会为例,它定有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按其规则第一条一切国际性商业争议均得提交由国际商会任命的一名独任调解员进行调解。申请调解的当事人应向国际商会仲裁院秘书处提出申请,简单具明申请目的,同时按照费用表缴纳规定的费用,以便立案。仲裁院秘书处应将调解申请尽快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并给予该方当事人15天的期限以便其决定是否同意或拒绝调解及通知仲裁院秘书处。如该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则必须在期限内通知仲裁院秘书处。如在此期限内没有任何答复或者答复是否定的,则调解申请应视为拒绝,仲裁院秘书处应尽快通知申请调解的一方。依据或参照这些调解规则,不少商事组织、仲裁机构定有一些地区性的调解规则,如海峡两岸经贸易协调会与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调解规则,欧洲--阿拉伯商会调解、仲裁和专家鉴定规则,北京-汉堡调解规则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03: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调解相关文章
  • 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和制度完善(三)
    三、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衔接构想(一)程序衔接一是建立诉前调解机制。一方面,可在诉前引到当事人到相应的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另一方面,可选择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的法官及经过一定程序聘请的人民调解员组成专门的调解机构,负责诉前调解。二是建立诉中委托调解制度。诉讼中,对于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法院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选择由法院出具调解书,也可以撤诉,选择由人民调解组织出具调解书。三是设立巡回法庭。人民法院应当从审判业务部门抽调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组成巡回法庭,负责审理各县(市)、区调处中心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未成功的民间纠纷案件。四是建立实行经人民调解程序的诉讼绿色通道,方便快捷的巩固民调组织的工作成果。(二)工作制度衔接一是建立定员、定点、定期联系制度,选派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法官担任辖区街道调委会的指导员,建立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建
    2023-06-06
    176人看过
  • 消费争议仲裁制度之探析
    一、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就不会有有效的仲裁。一项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既是仲裁庭行使管辖权的依据,又是裁决具有执行效力的法律基础。但在消费争议仲裁中如何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达成仲裁协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现阶段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即时即清式的合同关系,一旦侵权案件发生后,消费者想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真是难于上青天。目前各地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大都采取推定承诺制度,即对拥有315标志会徽的企业或经营者,仲裁机构即认为其已做出仲裁承诺。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尝试,可以缓解当前消费争议仲裁的“瓶颈”状况,但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在法律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才可推广实行。二、仲裁员名册如果消费者提起了仲裁,那么由谁来担任仲裁员?消费争议仲裁机构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一份仲裁员名册呢?目前我国各地的仲裁委员会都规定了仲裁员名册,实施名册制有利于保证仲裁员的水平,从而有利于保
    2023-04-15
    310人看过
  • 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初探情况
    [1]显然,这样的观点是注重强调行政公权力的至高无上的原则。《行政复议条例》曾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案件不适用协调,《行政复议条例》虽然取消了不适用协调的规定,但也未明确规定行政复议中可以适用协调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法》最初的立法宗旨在于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监督机制,[2]行政复议制度被定位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查案件的实践,以及行政复议案件中的申请人、被申请人的真实愿望和要求,重新审视这一传统观点,我们看到,如果行政复议首先是为了维护行政权,仅仅是监督下级行政机关依法办事,这种制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途径有很多,靠行政复议制度的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新形势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行政复议的功能,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行政复议制度框架下寻求解决行政争议的新方式方法才是行
    2023-06-02
    67人看过
  • 论台湾仲裁制度
    仲裁制度
    [摘要]:台湾将能够调解与和解作为仲裁的唯一限制性条件,只有能够和解或者调解的事项,才可以提交仲裁。依据台湾地区原仲裁商务条例第1条的规定,仲裁处理的范围仅限于有关商务上现在或将来之争议。[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现设7市、16县,全省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2172万,2005年台湾GDP总量为3234亿美元,人均27600美元,人均GDP约为大陆的15倍左右。台湾地区面积约为济南市的4倍,人口数量约为济南市的4倍。我国台湾的仲裁制度,是由民国时期的公断制度发展而来的。1921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民事公断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1949年10月1日以后,该暂行条例在台湾地区继续施行,直到1971年将该暂行条例予以废止。台湾地区正式的仲裁机构是1955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商
    2023-06-06
    15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仲裁管辖制度
    一是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时,申请人可以选择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规定双方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也就是说,当存在两个争议案件时,同一争议的双方都是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三是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本地区的劳动争议负责。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域管辖权。由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其区域管辖权不是按行政区划划分的,而是按其设立时的管辖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具有管辖权。管辖范围可以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也可以不相一致。本法不直接规定直辖市、设区的市及其区县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级别管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时,应当明
    2023-05-07
    63人看过
  • 青岛市创新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
    一、完善人事争议仲裁配套法规制度,使仲裁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人事争议仲裁是一项准司法性质的工作,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法规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是否严格,关系到仲裁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此,我市立足在高起点、专业化上下功夫。1、研究制定《人事争议处理普通程序规范》,使案件处理工作程序化。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是一种准司法性的活动,每个环节必须程序化、格式化。为此,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照《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合理吸收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和法院现行办案规范,研究制定了《青岛市人事争议处理普通程序规范》。该规范,进一步明确细化了人事争议案件在审前准备,宣布开庭,庭中调查、辩论、调解、评议、裁决等环节应遵循的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并将庭审用语格式化、程式化。实践证明,严格执行该规范,能够体现人事仲裁员依法办案的良好素质和公正形象,提高办案质量。2、研究制定《人事争议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2023-05-31
    324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调解是指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裁决书,并按照裁决书的内容执行。 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则可以继续进行裁决程序。 仲裁调解是仲裁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 更多>

    #仲裁调解
    相关咨询
    • 如何改善劳动仲裁调解制度?
      江西在线咨询 2021-01-27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作为我国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对预防矛盾激化、减少诉讼发生、维护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预防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期,把争议解决在基层,是做好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做好当前劳动仲裁调解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普及率 2、完善调解手断,积极探索调解工作运行机制,根据不同的案情灵活调解,采用“设身处地
    • 仲裁法规定调解的制度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2
      (一)协议仲裁制度。这是仲裁中当事人自愿原则的最根本体现,也是自愿原则在仲裁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保证,仲裁法规定仲裁必须要有书面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可以是合同中写明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单独书写的仲裁协议书(包括可以确认的其他书面方式)。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当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约定的仲裁事项,以及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二)或裁或审制度。或裁或审是尊重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途径的制度。其含义是,当事
    • 劳动仲裁调解对接制度是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2
      有关劳动仲裁调诉对接制度是一)劳动争议诉讼 应当严格执行仲裁前置制度。在审判实务中,劳动争议仲裁(以下简称仲裁)前置制度已为广大司法工作者普遍理解和接受,但是仍有个别人员在严格执行该制度上还存有疑意。例 如: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已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而仲裁委员会长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结论,当事人不得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对此 有人认为可视为争议已经过仲裁前置程序,人民法院应予
    • 劳动争议仲裁案前调解制度规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09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12条至第14条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二、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三、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
    • 劳动争议仲裁院调解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
      1、事实清楚原则。所谓事实清楚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事实不清,不能调解。 2、自愿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是否进行调解,能否达成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当事人如果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