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未告知相关权利怎么办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办案机关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时,没有告知嫌疑人相关权利的,嫌疑人对此有异议的,是可以申请申诉的。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第一百一十七条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
(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二、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享有哪些辩护权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一般包含:
(1)陈述权:当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时,给予其陈述和辩解的机会。
(2)诘问权:刑事被告人享有的在庭审时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
(3)调查证据申请权:刑事被告人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并申请法院传唤证人、鉴定人还有权请求与其他被告对质。
(4)辩论权:刑事被告人享有的就事实和法律进行辩论,就证据的证明力和程序问题进行辩论的权利。
(5)选任辩护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选任辩护人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进行辩护。
(6)救济权:刑事被告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有权获得救济。
(7)回避申请权:为了避免有回避原因的司法人员不回避而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而赋予被告人回避申请权,以资补救。
-
嫌疑人到案后未采取强制措施会怎么样
372人看过
-
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影响分析
192人看过
-
证据不足,能否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295人看过
-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强制措施是否正确
136人看过
-
派出所传唤嫌疑人是否采取强制措施
265人看过
-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哪些措施
468人看过
取保候审保证金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时,依照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更多>
-
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应当采取强制措施,是否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4首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法嫌疑人。其次,并不是所有案件都必须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也无法确实是否有证据。但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
-
-
什么是犯罪嫌疑人需要采取的强制措施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03强制措施是依法对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嫌疑人必须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形有实施犯罪、打击报复举报人、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
-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对违法嫌疑人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措施措施?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11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应当对违法行为人予以行政拘留的,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业务部门应当报其所属的县级以上公安决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三条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法嫌疑人依法享有陈述
-
对一名犯罪嫌疑人可否同时采取两种强制措施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7对一名犯罪嫌疑人不能同时采取两种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强制措施主要是: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对同一犯罪嫌疑人只可以适用这五种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种,不可以同时适用二种以上的刑事强制措施,如果适用某种强制措施不当的,则可由司法机关进行变更强制措施,如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