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定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4 09:14:28 109 人看过

依据法律相关规定,行刑者基于相关权力,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世界上最古老、同时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坚决镇压,严惩罪犯者、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保护合法居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限等方面,拥有特殊及重要作用,其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各类私有制度社会,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它必然将像法庭、监狱、警察等国家机器一样,拥有长期的存在合理性。

目前适用死刑的罪名(不同国家以其具体规定为准):蓄意谋杀、严重的故意伤害、强奸、暴力抢劫、劫持、绑架、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情节极其严重的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数额巨大的贪污受贿等。

在中国,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2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

目前按国际惯例不适用死刑的人群:实施犯罪时未成年的人(中国为18周岁)、审判时怀孕的女子、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人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7: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死刑相关文章
  • 办理死刑案件,如何认定案件事实?
    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办理死刑案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办理死刑案件,对于以下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发生;(二)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与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三)影响被告人定罪的身份情况;(四)被告人有刑事责任能力;(五)被告人的罪过;(六)是否共同犯罪及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七)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相关法律知识:死刑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处死缓对于死刑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处缓期二年执行,法律没有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一般应具备以下情节:(1)民愤不是极大的;(2)犯罪分子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3)共同犯罪中有多名主犯,其中首要分子或者罪行最为严重的罪犯已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主犯不具有最严重罪行的;(4)犯罪分子智力发育不全,属于有限责任能力的
    2023-06-11
    207人看过
  • 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定义
    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遗弃罪具体是公诉还是刑事自诉案件遗弃罪通常是公诉案件,但如果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受害人有证据证明,可以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只有当受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犯有遗弃罪时,法院才能将案件视为自诉。因为法院没有调查权,只有当受害人有证据证明时,才有必要进行调查,而检察院也没有提起公诉来受理和审判案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
    2023-07-11
    262人看过
  • 死刑案件包括死缓吗
    审判机关在审判实践中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是否存在“疑罪”的情况。比如一个案件事实完全清楚、证据完全充分、则可以直接判为死刑立即执行,但如果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充分,还有部分未完全查清,或有的地方有疑问的,则应适当考虑死缓,否则一旦是错案,人被杀后则无法挽回。2、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情节。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或立功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并且行为人已有自首或立功的表现就说明该人有悔罪的表现,那么就应该从轻处理。3、是否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这也主要考虑其主观恶意不大。4、行为人的危险性。如行为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对周围人的危险性特别大,则不宜适用死缓。5、受害人及其他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被害人引起的,那么也应当适当考虑死缓。6、是否有特殊身份。如少数民族、华侨、归侨。7、是否可能是“活证据”。比如行为人是一个特大犯罪集团的知情人
    2023-05-01
    268人看过
  • 死刑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办理死刑案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指:(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四)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
    2023-06-11
    261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直接证据的定义
    这段内容讲述了刑事案件直接证据的几种类型,包括当事人所作的陈述、直接目击者的证言、物品或物证本身所具有的证据价值、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同时,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也属于直接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些材料都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成为证据。以下是刑事案件直接证据的几种类型:1.当事人所作的陈述;2.直接目击者的证言;3.物品或物证本身所具有的证据价值;4.鉴定结论;5.现场笔录。2、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3、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4、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视听资料。5、在特定情况下,能直接证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物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能 证 明 案 件 主 要 事 实 的 证 人 证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证人证言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
    2023-09-04
    210人看过
  • 死刑案件复核的规定解析
    死刑案件的报请复核规定是: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由中级人民法院在上诉、抗诉期满十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十日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认为原判认定的某一具体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存在瑕疵,但判死刑无误的可以在纠正后作出核准的判决、裁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十日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文号】法释[2007]4号【发布日期】2007-02-27【生效日期】2007-02-28【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7]4号,2007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6-30
    351人看过
  • 死刑复核将坚持程序正义杜绝冤错案件
    “死刑复核工作人命关天,必须慎之又慎,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首席大法官肖-扬在多次法院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强调。发生在2005年的佘*林杀妻冤案给人们留下了抹不去的灰色记忆。佘*林为此付出了11年冤狱的代价。腾*善、顾*武、胥*祥等冤错案的接连发生,暴露了个别法院在死刑案件事实、证据上把关不严,以致酿成错杀案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死刑案件复核权收归再次被聚焦。2006年两会上,肖-扬院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提及佘*林杀妻冤案:“佘*林案留下沉痛教训,司法改革重点是要深化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死刑复核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冤错案的发生。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权为本。”佘*林案件发生后,最高法院专门召开刑事重大冤错案件剖析座谈会,选取了解放以来的十几个案例,对这些冤案、错案是怎么造成的,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为避免死刑错案的发生,樊*义教授认为重点在审判程序上要把好“四关”
    2023-06-11
    197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如何定义直系亲属?
    在法律相关规定中,直系亲属会以另一个词汇表示出现“近亲属”。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可以享有多种权利,如申请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权利;在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判决或裁定后,对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权利等等。按此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属刑诉法上的近亲属。直系亲属包括岳父母吗?直系亲属的范围是包含岳父岳母的。在刑事法律关系内,直系亲属只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在民事法律关系内,直系亲属包括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直系姻亲可分为:配偶的直系血亲和直系血亲的配偶。前者譬如公婆、岳父母以及未形成扶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等,后者如儿媳、女婿、孙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2023-07-03
    489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判死刑有年龄规定吗
    判死刑有年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缓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刑法》第四十九条【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一、死刑执行流程是怎样的?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4、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
    2023-06-26
    216人看过
  • 逃逸致死案件量刑如何确定
    一、逃逸致死案件量刑如何确定逃逸致死案件量刑确定是: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却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逃逸而致人死亡的,对行为人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二、肇事逃逸交警多久通知车主肇事逃逸交警一般会在十日内通知车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三
    2023-08-07
    249人看过
  •  刑事案件立案有什么含义?
    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步,也是刑事案件的必要程序。其目的是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立案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材料后,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立案决定是否开始刑事诉讼程序,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诉讼任务。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步,也是刑事案件的必要程序。只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权进行立案,其他任何主体都无权进行立案。其意义就是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立案作为刑事诉讼
    2023-09-11
    287人看过
  • 死刑案件如何进行辩护死刑案件需要请律师吗
    死刑案件可以通过被告人有无自首、立功、是否是从犯、胁从犯等方面辩护,死刑案件必须请律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派律师提供辩护。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死刑的执行:人民法院在将罪犯交付死刑执行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2024-02-09
    60人看过
  • 首例醉驾死刑案的标杆意义
    民意的交锋,对立观点的争鸣,审判过程所彰显的法制教育意义,已经远超越了孙伟铭生或死的价值等待。不仅是穿着橘黄色球衣,在看守所羁押九月有余的孙伟铭,躺在重庆协和医院病床上的孙林,二审辩护律师施杰,失去父母的张志宇和金宇航,还有上百家媒体,数千万计的普通公民,都在等待一个结果。9月8日,四川省高院第三审判法庭。复庭18分钟后,审判长宣读了终审判决:孙伟铭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审判庭内外,云集着扛着长枪短炮,从各路赶赴现场的记者;最高院门前,站满了自发赶来,甚至是上班请假的群众,他们都期盼能第一时间得知审判结果。这起酒精酿成的刑事案,在全国所引起的争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首例死刑掀起轩然大波孙伟铭案的真正发酵,是在一审判决之后。此前,对这场四死一伤恶性交通事故的跟进报道,主要来自本省媒体。毕竟,醉驾刑事案件年年发生,多人死伤的惨祸,在全国也时有耳闻
    2023-06-05
    359人看过
  • 死刑的含义和意义
    死刑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实施终身刑罚。我国死刑制度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必立即执行,可以判处死刑,并宣布缓期执行两年。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外,死刑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批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无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后执行死刑;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重新计算死刑缓期执行期限,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对于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决定限制减刑。缓期执行死刑是什么意思?判决死刑缓期执行的问题:判决死刑缓期执行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2023-07-04
    49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
    词条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死刑
    相关咨询
    • 刑事案件谅解书对于死者家属的意义大吗, 刑事案件的死亡赔偿怎么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23
      1.谅解书的目的和作用是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可以(而不是必须)做从轻考虑,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免除刑罚的效果,故检察机关仍然会继续追究你方刑事责任;2.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3.死亡赔赔偿金(区别城镇与农村户口)、丧葬费、
    • 死刑案件辩护人的权利义务包含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5
      法律并没有对死刑案件的辩护人,特别赋予有别于其他刑事案件辩护人的权利,因此他们的权利基本是相同的,包括: 1、阅卷的权利。即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的权利。 2、会见通信权。即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的权利。 3、调查取证权。即向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取证;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取证;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代为调查取证,调取未随案移送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证
    • 复核死刑案件条件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6
      死刑审查是一种审判程序。《刑事诉讼法》第三编审判第四章死刑审查程序第二百四十六条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第二百四十七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查,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交审判或者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第二百四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 刑事案件申诉释义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12
      刑事申诉是指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以及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含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 具有刑事申诉主体资格的是原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受委托的律师也可以代理申诉。
    • 刑事案件的权利,刑事案件证人的义务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刑事案件证人的权利1、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词的权利,证人如不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字,有权要求法庭为其提供翻译人员。2、有要求宣读、查询、补充、更正自己证言笔录的权利。3、有获得经济补偿或报酬的权利。4、有请求人民法院保障其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权利。5、享有特殊情况下的拒绝作证权,又称拒绝证言权或证言特免权,即当证人有义务向法庭作证时,法律赋予证人中的一些人因特殊情况下的情形而享有法律免除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