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自杀中为自保致对方死亡如何定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1:40:50 421 人看过

李某与离异妇女高某长期非法同居。2002年12月12日,李某与高某为琐事发生争执,冲动之余相约一起投河自尽。当天中午12时许,李某与高某不顾邻居劝阻,手挽手跳入村前的小河中。入水后,不会游泳的高某紧拉住李某不放,两人顺水漂往河中心。生死关头?李某突然反悔不想自杀。为摆脱高某的牵扯,李某数次推搡高某的身体,将高某的头部摁入水中而自己始终浮在水面,致高某当场溺水死亡。后李某被闻讯赶到的群众救起而得以生还。

对于本案的定性?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李某与高某的行为属共谋自杀,两人在相约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不具备故意杀人罪的特征,因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理由是,李某落水后心生悔意,为自保多次将高某摁于水下,致高某溺水死亡。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却故意实施这种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主要理由是,所谓相约自杀,是指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在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普遍认为对于相约自杀的行为,在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不具备故意杀人罪的特征,因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如果其中有的自杀身死,有的自杀未死或未自杀,则不能一概而论,应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相约自杀案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相约自杀中一方受托先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逞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只是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这种案件实质上符合受嘱托杀人行为的性质。尽管我国刑法对受嘱托杀人的行为无明确规定,但按照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这种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性质,应以故意杀人罪定性。因为主观上行为人具有以自己的行为直接剥夺对方生命的认识和意图;客观上实施了直接剥夺对方生命的行为。因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在处罚上应予酌情从宽掌握,一般可在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档次处理。

(二)一方教唆对方自杀,同时表示自己一同自杀,在共同自杀时,被教唆者自杀身亡,而教唆者自杀未逞的,对教唆者应按教唆自杀处理,定故意杀人罪。但这种情况与只是教唆他人自杀而自己并不自杀的情况有所不同。如果一方为另一方自杀提供条件,他方利用此条件自杀死亡,而提供条件的一方自杀未逞,对提供条件的一方应按帮助自杀处理,可以比一般帮助自杀者处罚更宽一些,一般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为宜。

(三)相约双方各自实施自杀行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自杀未逞,未逞一方并不负刑事责任,不能认定未逞一方犯有故意杀人罪。当然,未逞一方如有教唆、帮助死亡一方自杀的行为,则应另当别论。如果双方相约自杀,在一方实施自杀行为之后,另一方反悔发生思想变化而不实施自杀行为,对实施自杀的一方有作为义务和作为能力,故意不予抢救而致其死亡的,对未实施自杀的人,亦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就本案来说,与上述数种情形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李某与高某开始的确属于相约自杀,但在自杀过程中,李某却反悔不想自杀,其不仅没有对高某履行救助义务,反而为自保致高某死亡,从而使案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李某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纵观本案,李某经历了从求死到求生乃至牺牲高某以自保的思想变化。诚然,李某与高某开始因冲动而相约一起投河自尽,也共同实施了投河的行为。但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李某畏缩了,又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愿望。因此,当不会游泳的高某牵扯住李某不放时,李某作出了牺牲高某保全自己的选择。正是在这种牺牲他人保全自己的动机驱使下,李某实施了推搡高某,并将高某的头部摁入水中的行为。

其次,李某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相约自尽的李某和高某手牵手跳入河中后,不会游泳的高某出于本能紧抓住李某不放。而此时,李某已放弃自杀的念头,不顾一切地想挽救自己的生命。李某十分清楚,不设法摆脱高某的牵扯,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也是他的行为由相约自杀演变为故意杀人的关键所在。为了保全自己,李某数次推搡高某的身体,将高某的头部摁入水中而自己借力始终浮于水面,最终导致高某溺水死亡。客观地说,没有李某的推、摁等行为,高某生还的希望也不大。但李某的上述行为,却直接加速并最终导致了高某的死亡,也为李某自己被人及时救起赢得了时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03: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非法同居相关文章
  • 相约自杀行为应该如何处置?
    对于相约自杀行为的处理如下:1、甲乙双方相约自杀。甲方实施自杀后,乙方暂时改变主意而不自杀,能够帮助但不帮助甲方的,乙方构成犯罪;2、双方自杀成功,不存在犯罪问题。如果双方各自实施自杀行为,一方死亡,另一方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自杀失败,失败的一方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诱骗他人相约自杀行为人诱骗他人自杀,并表示自己也一起自杀,但实际上并没有一起自杀。在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诱骗他人自杀的行为,实质是一种教唆自杀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被诱骗者自杀身亡,行为人则是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如果被诱骗者实施了自杀行为,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死亡,行为人是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依法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被诱骗者在实施自
    2023-07-08
    297人看过
  • 导致他人自杀的行为如何定性呢
    关于这种行为,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死自杀者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应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
    2023-06-03
    388人看过
  • “恋人”相约自杀,一方死亡,另一方需要赔偿吗?
    杭州婚姻律师:“恋人”相约自杀,一方死亡,另一方需要赔偿吗?婚外情已经违反夫妻忠诚义务,违背公序良俗,双方还相约自杀,更是让人瞠目。2009年,小明与小红因婚外情相约自杀。小红喝完药后,感到后悔即给宾馆服务台打电话,二人被送往医院抢救,小明抢救无效死亡,小红脱离危险。公安局侦查后作出不予立案通知书。小明近亲属诉请小红赔偿损失。本案中,小红与小明长期有婚外情,由于双方未能按正常人准则行事,在生活中难免会感到处处不能如意,以至于对生活产生绝望心态。在此心态支配下,双方选择离开人世,并共同实施了结束生命的一系列行为。二人相继喝下农药后,小红出于求生本能而打电话求救,小明因抢救无效不幸死亡,小红脱险,这不仅表明小红与小明一同求死的意愿与行为,亦表现出挽救小明的意愿与行为,小红对小明的死亡无过错。小明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喝农药致死结果及如何终止自杀行为应有足够清楚认识,小明死亡系其自己放弃生命
    2023-06-17
    73人看过
  • 矿工自杀缘何认定为因公死亡
    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
    2023-05-05
    100人看过
  • 相约一起自杀对方死了我没死要承担责任吗
    相约自杀,是指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1、如果相约双方各自实施了自杀行为,一方死亡,另一方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自杀未得逞,未得逞的一方也不构成犯罪。2、如果双方相约自杀,在一方实施自杀行为之后,另一方临时改变主意而未自杀,未死者是否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相约自杀这种先行行为加强了参与共同自杀者自杀的意图和决心,并使其付诸实施,所以在相约自杀行为开始实施后,如果某个参与者自杀未死或放弃自杀行为,他就负有救助其他参与相约自杀而可能死亡者生命的作为义务。但仅有作为义务还不够,未死者还应具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3、相约自杀中的一方受托杀死另一方,如果双方都死亡了,当然就无法追究谁的刑事责任了。一方自杀未死,或改变主意未实施自杀行为,都构成故意杀人罪。4、诱骗他人相约自杀。行为人诱骗他人自杀,并表示自己也一起自杀,但实际上并没有一起自杀。在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2023-06-12
    434人看过
  • 男子欠赌债相约女友自杀致其死亡犯故意杀人罪获刑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洪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法院查明,2012年,被告人洪某与女被害人赵某认识后同居。后二人因赌博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遂萌生一同赴死的念头。2014年10月6日,二人决定在暂住处一起烧炭自杀,共同准备了盆具、木炭、沙子、胶带等物品,洪某用胶带将住处次卧的窗缝封住。7日20时许,二人一起吃饭、喝酒,并服用了洪某提供的安眠药三唑仑,二人分别写下遗书,洪某将三只盛有燃烧木炭的不锈钢盆放于次卧内,又用胶带将卧室的门缝封住,之后二人一起躺在床上。次日6时许,洪某醒来,发现赵某已经死亡。同日中午,洪某出门购买了木炭、安眠药、胶带,返回住处继续烧炭,准备再次用同样的方法结束生命,并服下安眠药。午时,赵某母亲来到暂住处,发现洪某躺在客厅沙发上睡觉,赵某躺在次卧床上已经死亡。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将洪某现场抓获。经法医鉴定,赵某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23-06-11
    171人看过
  • 对死亡保险中被保险人自杀应该怎样处理
    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保险法》第四十四条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保险人依照前款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第十二条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
    2023-05-05
    478人看过
  • 情侣烧炭自杀一死一获刑相约自杀也算故意杀人
    曾厝垵北二路,大洋山庄小区内,女子小菲(化名)被人发现死在密闭的房间内,身子僵硬,嘴唇呈樱桃红色。她是和男友相约自杀的,两人服下安眠药,又在室内烧炭。结果,小菲死了,男友施某却意外活了下来。近日,自杀男子施某被送上了厦门中院的被告席。他和女友相约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这一问题,成为法庭争议焦点。现场:女子殒命密闭房内去年10月8日下午,大洋山庄小区保安发现小菲屋内异常情况后,马上报了警。很快,警察就赶到了现场,在房间内发现了已经身亡的小菲。当时,屋里的炭火盆已经熄了,但明显有燃烧过的痕迹,屋里拉着窗帘,就像一个大蒸笼,密不透风又燥热难当。小菲躺在靠墙的一侧。据房东说,她赶到时,出事的次卧的门是锁着的,男子施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神情颓丧。他们二人原本是要一起自杀,不知道为什么,施某活了下来,而小菲死了。案发后,小菲的母亲、哥哥都赶来了。他们认为,是施某害死了小菲。据邻居介绍,小菲还有
    2023-06-11
    100人看过
  • 相约自杀犯法吗
    法律综合知识
    相约自杀是不是属于犯罪,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如果相约自杀,其中一方受嘱先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逞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是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这种案件实质上符合受嘱托杀人的性质。尽管我国刑法对受嘱托杀人的行为无明确规定,但按照刑法界的通说,这种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性质,应以故意杀人罪定性。因为主观上行为人具有以自己的行为直接剥夺对方生命的认识个意图;客观上实施了直接剥夺对方生命的行为。但在量刑时应考虑到这种案件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要比普通杀人案件小的多,因而在处罚上应于酌情从宽掌握,一般可在故意杀人罪法条“情节较轻”的档次处理。(二)如果是相约的双方,一方教唆对方自杀,同时表示一同自杀。在共同自杀时,被教唆者自杀身亡,而教唆者自杀未逞的,对教唆者应按教唆自杀处理,定故意杀人罪,但这种情况同只教唆他人自杀而自己并不自杀的情况有所不同。如果一方为另一方自杀提供条件,例
    2023-06-12
    419人看过
  • 自杀行为在工伤认定中如何界定?
    上班时间自杀不算工伤。工伤又称公伤、因工负伤。员工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受伤。根据国家规定,执行日常工作和企业行政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未经企业行政指定但对企业有利的工作,以及从事发明或技术改进的工作,均为工伤。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视为工伤或者工伤:1、故意犯罪;2、醉酒或吸毒;3、自残或自杀。上班时间自杀,算工伤吗上班时间自杀的不属于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所谓工伤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其急性化学物中毒。《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3-07-11
    419人看过
  • 工伤导致职工自杀能视为因公死亡吗
    一、工伤导致职工自杀能不能视为因公死亡贾某工作时被重物砸到头部,经治疗出院后经常头晕目眩,恶心失眠,医院诊断为脑震荡,之后不久就自杀身亡。尸检认为是脑震荡引发的病变,以致情绪抑郁自杀身亡。贾某的亲属找到当地人保局申请工伤认定,该机构只对贾某因工头部受伤认定为工伤,针对自杀死亡不认定为因公死亡。于是,其亲属向法律人士咨询,贾某因工受伤后导致的自杀性死亡能否被认定为因公死亡?法律人士表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而死亡的、因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自杀的不予认定工伤。可见工伤认定的范围只包括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情形。但条例没有对自残或自杀的原因或情形作出具体规定,条例中“自杀”的理解应当是非因工作原因或工作事故导致的自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本案中因工伤导致的精神抑郁自杀性死
    2023-02-11
    436人看过
  • 婚外情双方相约自杀却只有一方死亡另一方需要赔偿吗
    婚外情已经违反夫妻忠诚义务,违背公序良俗,双方还相约自杀,更是让人瞠目。2009年,小明与小红因婚外情相约自杀。小红喝完药后,感到后悔即给宾馆服务台打电话,二人被送往医院抢救,小明抢救无效死亡,小红脱离危险。公安局侦查后作出不予立案通知书。小明近亲属诉请小红赔偿损失。本案中,小红与小明长期有婚外情,由于双方未能按正常人准则行事,在生活中难免会感到处处不能如意,以至于对生活产生绝望心态。在此心态支配下,双方选择离开人世,并共同实施了结束生命的一系列行为。二人相继喝下农药后,小红出于求生本能而打电话求救,小明因抢救无效不幸死亡,小红脱险,这不仅表明小红与小明一同求死的意愿与行为,亦表现出挽救小明的意愿与行为,小红对小明的死亡无过错。小明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喝农药致死结果及如何终止自杀行为应有足够清楚认识,小明死亡系其自己放弃生命权结果。然而,小明死亡与小红是有牵连的,小红应该承担行为牵连
    2023-04-18
    429人看过
  • 死亡保险中自杀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在死亡保险中,被保险人自杀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保险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被保险人自合同成立或者恢复合同效力之日起两年内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具有行为能力的除外。因此,自合同成立或者恢复合同效力之日起两年内,除非被保险人是自杀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否则无权要求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如果两年后自杀,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人身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受益人向保险人要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2023-05-02
    268人看过
  • QQ相约自杀赔偿案
    连带赔偿责任
    大学生利用腾讯QQ网络相约自杀,腾讯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日前,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死者家属对腾讯公司的损害赔偿请求。自2010年6月初起,张某多次在腾讯公司经营的不同QQ群上向不特定的对象发出浙江男找一起烧炭自杀、浙江男找一起自杀的联系我XXXXXX等内容的自杀邀请。2010年6月23日,范某在QQ群上看到张某留下的信息后,与张某联系并约定到丽水自杀。6月23日晚,范某到达丽水,并与张某在丽水市区一酒店实施了碳烧自杀。自杀过程中,由于疼痛难忍,张某用水浇灭了正在脸盆里燃烧的炭,终止自杀,并劝范某放弃自杀。下午5时左右,张某不理会范某不要走,再来一次自杀的要求,独自一人离开了宾馆。离开后直至晚上8时前,二人仍有手机通话和短信联系。晚上11时左右,张某打电话给宾馆总台,告诉宾馆工作人员502房间可能有人自杀,工作人员撞开房门发现范某死亡的相关情况后报案。范某父母将张某和深圳市腾讯计
    2023-04-24
    318人看过
换一批
#同居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非法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公开,是指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种同居行为。之所以说是非法,是因为这种行为不为我国法律保护。非法同居的认定如下: 1、双方均有配偶者而非法同居; 2、有配偶者的一方与没有配... 更多>

    #非法同居
    相关咨询
    • 自卫自杀,致人死亡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13
      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
    • 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己死亡的如何定性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7
      行为人自己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夫妻住进旅馆, 相约自杀, 应当如何定性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04
      夫妻住进旅馆,相约自杀,对被告而言是无法预见的,无论被告对旅客是否进行登记,都和旅客自杀或被杀没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被告对自己不进行登记就让旅客住宿的行为只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但对于发生旅客被杀的后果不存在任何过错,故被告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原告的损失应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承担,要求被告对这一犯罪结果承担哪怕是民事上的补充责任在法律上也是很牵强的.
    • 相约自杀后,一人死亡,一个没有自杀,没有自杀的犯罪了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2
      相约自杀,如果一方没有对另一方施以帮助,也不存在故意诱使对方自杀的情形,而仅仅是爽约未赴死,是无罪的。
    • 如何处理相约自杀事件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3
      相互约定共同自杀,因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一方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一方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以相约自杀为幌子,诱骗他人自杀的,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