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质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0:22:13 98 人看过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盗窃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这似乎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法律。著名刑法学者殴阳涛教授也认为“盗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据为己有或转移给第三人占有为目的。所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盗窃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并且希望把他人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转移给第三人占有的结果发生。”由此可见,盗窃罪是“目的犯”,它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笔者认为,构成盗窃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观点,既不利于惩罚犯罪,同时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值得商榷。

第一,在我国刑法条文中,并没有规定盗窃罪在主观方面必须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可见,盗窃罪条中,罪状是属简单罪状,只指出了罪名,而没有规定盗窃罪的主观方面,更没有提及该罪要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构成要件。这说明我国刑法分则中没有规定盗窃罪是“目的犯”,这正是基于司法实务中对盗窃行为人的主观想法、主观目的确实较难真正查清的原因所致。

第二,实践中确有盗窃罪间接故意的情况。如张某抱着弄六、七十元钱好好吃上一顿的想法,去公共汽车上扒窃了一个旅客的钱包,钱包扒到手以后发现包内共有钱1070元,张某将其全部据为已有。该案中,张某盗窃的70元钱是直接故意,但他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完全可以预见到该旅客的钱包内可能不止70元钱,而他却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且这种结果也已经发生了。在我们的办案实践中,类似案件时常可见,普遍均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既然实践中盗窃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则勿需加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限制语。

第三,若盗窃罪一定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构罪的必要条件,则既不利于界定罪与非罪,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混乱。若坚持认为盗窃罪构成需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那么在上述案例中,张某的行为则不能定罪,因为1070元钱中超出其“追求”范围的那部分是属间接故意,盗窃数额只能认定70元,这显然是放纵了犯罪;如果认定张某构成盗窃罪,这实际上就是将间接故意推定为了直接故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然而通常又按此确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08: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取他人财物什么罪
    有可能涉嫌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
    2023-05-03
    381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名字借条犯什么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名字写借条的,涉嫌诈骗罪,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即构成刑事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钱满足哪些条件可以逮捕嫌疑人(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二、借条满足哪些条件才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
    2023-06-28
    405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一定犯罪吗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下主要以盗窃罪为例进行说明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两个方面的机能:一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机能;二是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机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样具有这两个方面的机能。一方面,由于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盗用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例如,只是擅自将他人的自行车骑走一会然后又返还的,属于盗用行为;因为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所以不成立盗窃罪。另一方面,由于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单纯毁坏财物的行为,也不成立盗窃罪。例如,行为人从位于八层的被害人家里搬出电脑,然后从七层的楼梯口摔至楼下,导致电脑毁坏。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目的将电脑搬出,只是因为碰到被害人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将电脑摔至楼下的,仍然成立盗窃罪;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仅出于单纯毁坏的故意而实施上述行为,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非法占有的目的中的“占有”(与作为侵犯财产罪客体
    2023-05-03
    293人看过
  • 盗窃罪怎么认定占有目的
    在对盗窃犯罪中的"占有意图"作出判定时,我们通常会采用全面审慎的分析方式。首要考量的要素即为行为主体是否持有一种明确认知与非权人物品割裂开来,使其变为自身财产并对之实施自由掌控,同时遵照财物的原有用途进行合理利用及处置的意图。例如,行为人是否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之后,将其用于个人消费、变卖换取金钱等行为。其次,我们也需关注行为人所采取的获取手段以及后续的行为表现。若行为人通过非法且隐秘的途径获取了他人财物,且在取得之后并未展现出任何归还的意愿或实际行动,那么我们便可初步认定该行为人具备占有意图。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行为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2024-07-27
    88人看过
  • 盗伐林木罪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
    我国的林木有一些是属于国家公有资源,是不允许私人进行大量的伐木。如果构成非法占有目的,私自砍伐国家的或者私人的林木,构成一定标准以后,国家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进行具体的量刑。具体如下所述:一、盗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和林木的所有权。2、犯罪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的森林及其他林木,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不属于《森林法》调整范围的个人房前屋后种植的零星树木,不属于本罪的犯罪对象。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承包后种植的树木归承包个人所有,但这些林木已构成国家林业资源的组成部分,这些林木同样可作为盗伐林木罪的犯罪对象。此外,被盗伐的林木,必须是正在生长着,如果将他人已经砍伐下来的树木偷走,应以盗窃罪定。(二)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护森林法规,盗伐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
    2023-06-12
    267人看过
  •  分析非法占有的本质及目的
    这段内容讲述了非法占有的定义和特点。根据法律规定,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已经对财物实施了实际的非法控制状态,并且其主观上还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这里的“目的”指的是动机所趋向的结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实际上已经对财物实施了实际的非法控制状态,并且其主观上还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而“目的”乃是动机所趋向的结果。 财 产 犯 罪 的 目 的 与 非 法 占 有 的 关 系财产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等民事权利的行为。这些犯罪行为通常会导致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财产犯罪的目的与非法占有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财产犯罪的核心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财产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盗窃、诈骗、抢夺、侵占等。这些
    2023-09-09
    66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的后果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
    2023-06-05
    97人看过
  • 盗窃罪中非法占有的时间有多长
    在盗窃罪中,所涉及到的非法占有的时长并非是断定该犯罪成立与否的核心要素。其关键所在,乃是判断行为主体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明确意图,以及他们是否运用了诸如秘密窃取等隐蔽手法来实现这种企图。在司法实践领域内,即便非法占用他人财物的时间相对短暂,只要该行为同时满足了盗窃罪的各构成要件,便有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8-10
    271人看过
  •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罪量刑标准:(1)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行为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2)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3)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4)被害人谅解的;(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
    2023-08-12
    277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定抢劫罪要坐多久牢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定抢劫罪要坐多久牢抢劫罪之刑期,往往根据其所涉及之犯罪情节与严重程度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中,若行为人被判定犯有抢劫罪,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不等之有期徒刑,且必须合并剥夺政治权利以及缴纳罚金;对于那些存在诸如多次实施抢劫、进入私人住宅实施抢劫、以枪支作为武器进行抢劫等加重情节者,则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并且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法律责任。至于具体的刑期长短,则需要由法院依据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作出最终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2024-07-31
    325人看过
  • 强迫交易罪是否有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没有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为目的,情节严重的行为,是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强买强卖商品的;(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2023-04-15
    499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杀人构成什么罪
    行为人是牵连犯,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且对于牵连犯,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的外,从一重罪论处。所以,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刑法条文: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故意杀人罪条文释义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生命权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胎儿脱离母体,能够独立呼吸,就有了生命,具有生命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非法剥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中,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如正当的防卫行为
    2023-05-03
    442人看过
  • 盗窃行为的性质与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民事盗窃治安盗窃刑事盗窃的不同性质与区别
    盗窃行为的性质,是指盗窃行为的法律性质,即作出法律评价的性质。根据盗窃行为的具体情节并结合其法律后果,可将盗窃行为的性质分为三种:一是刑事性质的盗窃行为;二是治安性质的盗窃;三是民事性质的盗窃。刑事盗窃行为与治安盗窃行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后果的性质不同。而引起法律后果性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其盗窃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轻重以及次数多少。也就是说盗窃数额较小或情节较轻的(如虽然盗窃数额较大,但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所规定的不以犯罪处理情节的,即属于“情节较轻”者),或者在一年内入室盗窃或在公共场所扒窃,没有达到三次的,就是治安盗窃;盗窃数额较大(包括接近数额较大而情节严重者)或多次盗窃的,就是刑事盗窃。因而,刑事盗窃是治安盗窃量变的结果。而民事盗窃与刑事盗窃则不同。民事盗窃与刑事盗窃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区别。也就是说民事盗窃与刑事盗窃,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盗窃。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必须
    2023-06-11
    113人看过
  • 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抢劫如何定性
    一、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抢劫如何定性在我国刑法领域中,判定是否构成抢劫罪,关键在于被告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此处所说的“非法占有”并非单纯指行为人试图通过特定行为让财物离开物主的合法控制范围并实现实际掌控与管理,同时也包括了企图未经法律许可就将他人之物据为己有或者非法拥有物主财产的意图,以及对物主财产进行使用、收益或处分的明确表示。抢劫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强行立即从公私财产所有者手中夺取财物的犯罪行为。对于实施抢劫犯罪的罪犯而言,他们的最终目的始终是为了获取财物,而侵犯人身权利仅仅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
    2024-07-28
    203人看过
  • 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取他人财物什么罪
    有可能涉嫌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
    2023-05-03
    381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名字借条犯什么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名字写借条的,涉嫌诈骗罪,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即构成刑事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钱满足哪些条件可以逮捕嫌疑人(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二、借条满足哪些条件才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
    2023-06-28
    405人看过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一定犯罪吗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下主要以盗窃罪为例进行说明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两个方面的机能:一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机能;二是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机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样具有这两个方面的机能。一方面,由于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盗用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例如,只是擅自将他人的自行车骑走一会然后又返还的,属于盗用行为;因为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所以不成立盗窃罪。另一方面,由于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单纯毁坏财物的行为,也不成立盗窃罪。例如,行为人从位于八层的被害人家里搬出电脑,然后从七层的楼梯口摔至楼下,导致电脑毁坏。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目的将电脑搬出,只是因为碰到被害人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将电脑摔至楼下的,仍然成立盗窃罪;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仅出于单纯毁坏的故意而实施上述行为,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非法占有的目的中的“占有”(与作为侵犯财产罪客体
    2023-05-03
    293人看过
  • 盗窃罪怎么认定占有目的
    在对盗窃犯罪中的"占有意图"作出判定时,我们通常会采用全面审慎的分析方式。首要考量的要素即为行为主体是否持有一种明确认知与非权人物品割裂开来,使其变为自身财产并对之实施自由掌控,同时遵照财物的原有用途进行合理利用及处置的意图。例如,行为人是否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之后,将其用于个人消费、变卖换取金钱等行为。其次,我们也需关注行为人所采取的获取手段以及后续的行为表现。若行为人通过非法且隐秘的途径获取了他人财物,且在取得之后并未展现出任何归还的意愿或实际行动,那么我们便可初步认定该行为人具备占有意图。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行为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2024-07-27
    88人看过
  • 盗伐林木罪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
    我国的林木有一些是属于国家公有资源,是不允许私人进行大量的伐木。如果构成非法占有目的,私自砍伐国家的或者私人的林木,构成一定标准以后,国家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进行具体的量刑。具体如下所述:一、盗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和林木的所有权。2、犯罪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的森林及其他林木,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不属于《森林法》调整范围的个人房前屋后种植的零星树木,不属于本罪的犯罪对象。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承包后种植的树木归承包个人所有,但这些林木已构成国家林业资源的组成部分,这些林木同样可作为盗伐林木罪的犯罪对象。此外,被盗伐的林木,必须是正在生长着,如果将他人已经砍伐下来的树木偷走,应以盗窃罪定。(二)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护森林法规,盗伐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
    2023-06-12
    267人看过
  •  分析非法占有的本质及目的
    这段内容讲述了非法占有的定义和特点。根据法律规定,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已经对财物实施了实际的非法控制状态,并且其主观上还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这里的“目的”指的是动机所趋向的结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实际上已经对财物实施了实际的非法控制状态,并且其主观上还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而“目的”乃是动机所趋向的结果。 财 产 犯 罪 的 目 的 与 非 法 占 有 的 关 系财产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等民事权利的行为。这些犯罪行为通常会导致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财产犯罪的目的与非法占有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财产犯罪的核心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财产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盗窃、诈骗、抢夺、侵占等。这些
    2023-09-09
    66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 ? ?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1-04
      非法占有是指没有法律依据的占有,如占有、抢劫、私人分割、拦截、回扣、腐败、贿赂、欺诈等。上述四点必须同时确定。在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大多数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主观意图的:如盗窃、抢劫、抢劫、欺诈等。本章规定的12项指控中有8项是非法占有。
    • 如何认定盗窃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行为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年12月11日)第1条对如何认定盗窃罪当中第5款规定,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将其与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分。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偷窃少量财物,不能算作盗窃罪。偷窃的财物
    • 以非占有为目的盗窃数额较大的怎么处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1-28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如果行为人以非占有为目的盗窃,且他们窃取的物品价值已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的
    • 非法占有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哪些构成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23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 不以占有为目的情况下是否构成盗窃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1-14
      不以占有为目的是不可能构成盗窃罪的。一般来说构成盗窃罪需要行为人已满十六周岁,主观上是故意,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实施了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入户盗窃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