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职工的劳动权益?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18 19:00:50 451 人看过

怀孕职工的劳动权益有:

1、不被降低工资的权利。

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3、在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15: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怀孕女职工劳动法如何保护
    劳动保护法关于孕妇的保护,女职工保健工作,根据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入特制定本规定》具体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及其子女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提高民族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入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女职工保健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注意女性生理和职业特点,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女职工的各项政策和法规。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第二章组织措施第四条本规定由各单位分管女职工保健工作的行政领导负责组织本单位医疗卫生、劳动、人事部门和工会、妇联组织及有关人员共同实施。第五条县(含城市区)以上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各单位实施本规定进行业务指导。第六条各单位的医疗卫生部门应负责本单位女职工保健工作。女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厂矿应设兼职
    2023-05-01
    437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怀孕女职工保护
    劳动合同法怀孕女职工保护有哪些《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共有16条。其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并在附录中详细规定了女职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规定》指出,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规定》指出,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规定》第七条指出,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规定》同
    2023-04-13
    245人看过
  • 女职工怀孕期间的劳动法律规定
    生育不该成为女性的职场拦路虎。那么,如何维护女性的权益呢?一方面,当权益受损时,女职工当然要拿起法律武器,忍气吞声换不来尊严也保不住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其实,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并不缺少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有详细规定,关键是如何落实。监管到位,法律才能长出牙齿,那些不守法的企业才会害怕。女员工不敢生的顾虑,也才会转变为企业不敢辞的顾虑。据调查,一些用人单位在坑妈这件事上可谓费尽心机。比如,与女青年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规定几年内不得结婚怀孕;要求女职工怀孕前通知用人单位,经同意后再排队生育;孕期仍经常安排出差、加班这些规定,表面上维护了企业利益,却在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冰冷的企业文化。缺乏人文关怀,无视法律规定,不尊重女性,最终无论男员工还是女员工都只会给出差评。如此,岂不短视?女职工在孕期的工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5条用人单位与
    2023-06-05
    232人看过
  • 劳动法中一些保护怀孕妇女权益的规定
    一、关于孕妇的聘用保护的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法》第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42条的规定(见下)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4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3、女职工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中华人
    2023-06-06
    428人看过
  • 怀孕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如何规定
    关于孕期女职工保护的规定,主要有下列内容:1、不得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双方的劳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也应顺延至产后一年,才能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但女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除外。2、劳动强度及禁忌劳动的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所谓“夜班劳动”一般系指从当日22点至次日6点从事劳动或工作。3、适当给予工间休息或适当减轻工作。妊娠满7个月应给予工间休息或适当减轻工作。女职工妊娠7个月以上(按28周计算),应给予每天工间休息1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2个半月。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工作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12周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4、已婚
    2024-05-06
    203人看过
  • 怀孕员工被辞退后如何维护职场权益
    一、怀孕员工被辞退后如何维护职场权益女职工怀孕被辞退的维权是,女职工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怀孕女职工被开除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
    2023-10-20
    228人看过
  • 怀孕期间女职工应享受哪些权益保护
    一、怀孕期间女职工应享受哪些权益保护怀孕期间女职工应享受的权益保护如下:1.用人单位应为女职工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2.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3.女职工产检时间计入到劳动时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二、女职工怀孕期间工资发放标准女职工怀孕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是跟平时上班都是一样的,开始享受产假后,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工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女
    2023-11-01
    447人看过
  • 怀孕员工合法权益有哪些
    一、怀孕职工享有什么权利女职工怀孕后的法定权益: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若在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届满的,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女职工生育可以依法享受98天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2023-08-03
    314人看过
  • 怀孕降职降薪劳动仲裁
    孕期调岗降薪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但可以与女职工协商一致后将女职工调到相对轻松的工作。用人单位违法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怀孕期间公司能辞退女员工吗公司不可以辞退怀孕的女员工。依据相关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得降低其工资。另外,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
    2023-03-08
    260人看过
  •  孕妇在劳动法中的权益
    根据《劳动法》,对于孕妇,任何单位都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单方面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或辞退女职工。以及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等。根据《劳动法》,对于孕妇,任何单位都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单方面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或辞退女职工。以及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等。 劳 动 法 明 确 : 孕 期 女 职 工 不 得 从 事 特 定 劳 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职工在经期有一些劳动是禁忌的。这些内容包括:1. 食品冷冻库内及冷水等低温作业;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3.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第级(含级)以上的作业。因此,女职工在经期应避免从事以上列举的劳动,以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孕妇在职场中受到特殊的保护,任何单位
    2023-09-18
    257人看过
  • 劳动合同缺失的职工权益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可以有何权益未签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双倍工资。若未支付,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怎么办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注意搜集并保存双方成立劳动关系的有关证据,比如:1、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求劳动者填写的报名表、登记表等招用记录。2、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者押金或扣押劳动者工资而出具的押金条、扣押条等各种票据。3、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门卡等各种工作证件。4、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的工资卡或其他工资支付凭证。5、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的工作服、饭卡等与用人单位有关的东西。6、职工的工资表、考勤记录、值班表、任命书、解除合同通知书、辞退通知书等各种加盖
    2023-07-16
    165人看过
  • 职工怀孕被停发工资是否合理?怀孕职工如何维权?
    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辞退或解雇职工。职工怀孕非用人单位的法定解除条件,不能随意解除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是有的用人单位还是以各种理由在员工怀孕期间不给员工发工资,逼迫员工自己离职,这种做法完全是不合理的,员工应当采用合理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一、职工怀孕被停发工资是否合理不合理,职工怀孕期间公司不能停发员工的工资,且按照法律规定只有以下几种情况才能跟怀孕职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怀孕的职工,依法享有带薪产假和生育津贴等福利,用人单位不能以未上班为由停发怀孕职
    2023-06-10
    287人看过
  • 何时不能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怀孕职工享有什么权利
    一、何时不能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即使存在女职工存在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或者用人单位经营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等等法定情况的,只要女职工是在“三期”期间,用人单位均不得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说用人单位将“三期”女职工辞退的,那么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将会依法确认为无效行为。二、怀孕职工享有什么权利劳动强度和禁忌劳动的限制: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2、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
    2023-03-15
    379人看过
  •  怀孕女职工在职场中需要遵守的劳动纪律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女性职工在孕期有一些工作是禁止的。这些工作包括:在空气中含有毒物质浓度超过标准的工作场所中工作;接触抗癌药物、己烯雌酚以及麻醉剂气体等物质;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和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高空作业;冷水作业;低温作业;三、四级高温作业;三、四级噪声作业等。在女职工孕期,有一些工作是禁止的,具体如下:女性职工在工作场所中,如果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那么这些工作就是禁止的。此外,在工作中接触抗癌药物、己烯雌酚以及麻醉剂气体等物质也是被禁止的。;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和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高空作业;冷水作业;低温作业;三、四级高温作业;三、四级噪声作业等。 素 材 中 列 举 了 哪 些 孕 期 女 职 工 不 能 从 事 的 工 作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孕期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有一些特殊的保护。根据
    2023-09-03
    34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职工怀孕有哪些内容,女职工怀孕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16
      女职工怀孕期保护包括以下几种: 1、不得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9条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双方的劳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也应顺延至产后一年,才能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但女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除外。 2、劳动强度及禁忌劳动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
    • 怀孕的女职工不能做哪些劳动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5
      怀孕的女职工不能做以下劳动: (一)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二)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的作业; (三)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 (五)冷
    • 怀孕有哪些禁忌女职工怀孕期间禁忌劳动?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怀孕女职工禁忌从事哪些劳动(一)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已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二)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烯雌酚生产的作业;(三)作业场所放射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四)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作业;(五)《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三级
    • 不能安排怀孕女职工从事的劳动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21
      劳动法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 如果保护怀孕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3
      据了解,类似个案在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里时有发生。如何依法保护女职工在“三期”中特别是被解除劳动合同后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妇女的权益是应该保护的,但不能把所有的义务推给用人单位或由女职工单个家庭来承担。因此,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应该公平地分配社会责任,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留给一方或劳资双方。 1、女职工生育表面上是自己家庭的事情,实际上她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的是人类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