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恶意散布谣言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30 22:11:04 156 人看过

商业发展到如此发达的今日,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不少商家之间的竞争不仅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售价低廉等方面,有些不法商家还可能会利用网络散播谣言诋毁竞争对手,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但须知道这种行为是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需要承担责任。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的。由此可知商家恶意散布谣言构成不正当竞争。

当你遭遇其他商家恶意散布谣言导致自家商铺遭遇损失时,应及时保留证据,比如保留散步谣言网络信息、损失金额的证据等。找散步谣言的商家协商理论,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权。

除了散步谣言会构成不正当竞争,以下行为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5、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6、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7、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7: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正当竞争相关文章
  • 散布谣言算不算犯罪
    一、散布谣言算不算犯罪1、散布谣言属于违法行为,但不一定是犯罪行为。散步谣言本法条所规定的情形之一,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2023-06-11
    275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会构成哪些罪名?
    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罪。上述罪名一般均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进行适用。在专有罪名体系之中,可以直接适用具体罪名对编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人进行处罚。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
    2023-07-04
    491人看过
  • 恶意散播谣言得判多久
    法律综合知识
    恶意散布谣言得判多久,需要依据构成的罪名和具体的情节而定。恶意散布谣言可能构成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恶意散布谣言,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恶意散布谣言,尤其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可能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等犯罪。若构成诽谤罪,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指:(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法律依据:1.《刑法》第二百
    2024-01-23
    472人看过
  • 恶意散播谣言会怎么样
    法律综合知识
    蓄意制造并散播错误言论,既可被视为诽谤行为,亦或被归为捏造及刻意传播不实资讯之范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若有人故意捏造各类紧急情况如险情、疫情、灾害以及警情等,并将其发布至互联网或其他传媒中,抑或是明知这些信息为虚假,却仍故意在互联网上或其他媒体上进行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若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
    2024-08-21
    87人看过
  • 网络散布谣言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网络散布谣言罪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1、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
    2023-04-28
    150人看过
  • 在线散布谣言能否定罪?
    在网上诬陷他人能进行判刑。以暴力或者别的方法公然侮辱别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破坏名誉,损害人身人格,情节严重的行为。在增强网络自身的防御能力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严格执行科学的网络安全保护与监管制度,防止非法用户的网络犯罪行为。故意诬陷罪一般怎样判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
    2023-07-12
    418人看过
  • 恶意的不正当竞争如何维权
    (一)侵犯商业机密的处理1、通过监督审查机构责令终止违法行为;2、可视情节的严重程度作出1-20万元的处罚金额。(二)低价推销行为的处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进行了不正当推销行为时,遭受损害的其他经营者可以按照法律要求行为人负有损害的赔偿。(三)搭卖或额外增加不合适宜条件的处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未规定详尽的法律责任。被搭卖行为侵害的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惟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要求侵权行为人负有损害赔偿损失。(四)不正当有奖售卖行为的处理经营者违背了法律规定进行有奖售卖的,监督审查机构理应责成终止其不合法行为,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处以1-10万元的罚款。(五)污蔑竞争对手商业名誉的处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负有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方式重点包括除去影响、终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十一)招标投标中的勾结行为的处理投标者勾结投标商提高标价或者是降低标价,排斥竞争对手使其中标无法实现。监督
    2023-04-10
    185人看过
  • 公开散布谣言是否涉嫌违法?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朋友圈内,造谣、骂人都属于违法行为,其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具体来说被造谣人或被骂的人,有权要求造谣骂人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且还可以要求其赔偿精神损失等。公开恶意诽谤造谣污蔑是什么罪恶意诽谤造谣污蔑是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贬损他人人格的行为。构成诽谤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3-07-02
    477人看过
  • 谣言散布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具体处罚如下:1、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2、如果散布谣言的行为构成犯罪,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最低三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一、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下:1、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的行为;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3、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4、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行为;5、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综上所述,谣言是虚假的言论,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
    2023-07-01
    432人看过
  • 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等。4、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二、散布谣言要承担哪些责任1、散布谣言可能承担以下责任:(1)民事责任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2)行政责任上,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3)散布谣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按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法律依据:(1)《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2)《治安管理处罚法》
    2023-04-22
    177人看过
  • 男子散布成都封城谣言被拘,散播谣言怎么处罚
    一、男子散布成都封城谣言被拘,散播谣言怎么处罚12月8日晚,成都高新公安分局通报,12月8日9时许,赵某(男,31岁)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一微信群内散布成都卫健委:将视情况采取措施,不排除封城可能的谣言。据通报,赵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防疫工作相关规定,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疫情变化牵动人心,谣言的传播扩散严重影响了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二、散播谣言怎么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因此,如果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就会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
    2023-04-24
    149人看过
  • 散布谣言怎样惩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因此,如果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就会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派出所会依据规定,用传唤证对行为人进行传唤、查证、处罚。
    2023-05-01
    73人看过
  • 散布谣言罪判几年
    散布谣言在刑法上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5-02
    204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恶意竞争
    一、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恶意竞争所谓恶性竞争,系指相关企业或者个体针对市场中的竞争者实施的不正当、甚至非法的竞争策略,其意图在于将竞争者驱逐出市场、实现市场垄断之目的。在实践中,典型的恶性竞争行为包括不实广告宣传、剽窃侵权、恶意价格战等。在法治社会的框架下,恶性竞争行为已然明令禁止,并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然而,对于某项具体的竞争行为是否构成恶性竞争,则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如行为的动机、方式、手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进行与正当商业竞争原则相违反的商业行为,排斥、限制竞争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六百八十一条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二、如何判断是否“着手”实行犯罪判断是否着手,可以结合具体犯罪的罪状从两个角度考察:1.看行为的指
    2024-04-09
    240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正当竞争
    相关咨询
    • 用谣言向微信群里拉黑算不算恶意散布谣言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4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肌弧冠
    • 什么是散布谣言罪?散布谣言罪判几年?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03
      1、散布谣言在刑法上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
    • 微信群发谣言后多久能构成散布谣言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7
      视情况而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分别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罪名。若构成诽谤罪,五年内可以追究。若构成诬告陷害罪,十年内可以追究。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
    • 散布疫情谣言是否合法?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06
      传播疫情谣言的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传播谣言,谎报疫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依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散布谣言罪散布谣言罪治安处罚标准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0
      1、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但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为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