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隔离期过算旷工吗?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经隔离、医学观察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后,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待遇由所属企业按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支付。不能以旷工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法用工时间是否有明确规定
230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用工时间是否有明确规定
39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固定工资是否违法
477人看过
-
劳动法对旷工有规定吗
304人看过
-
劳动法对旷工有规定吗
462人看过
-
劳动法对旷工有规定吗
238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旷工怎么处理,劳动法对旷工扣钱是否有明文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8对旷工的处理,劳动法没有具体规定,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旷工当天没有出勤,自然没有劳动报酬;旷工不请假不出勤,可能会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主张赔偿损失。认为旷工扣钱不合理的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
-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旷工怎么处理,劳动法对旷工扣钱是否有明文规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1对旷工的处理,劳动法没有具体规定,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旷工当天没有出勤,自然没有劳动报酬;旷工不请假不出勤,可能会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主张赔偿损失。认为旷工扣钱不合理的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
-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旷工怎么处理,劳动法对旷工扣钱是否有明文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7对旷工的处理,劳动法没有具体规定,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旷工当天没有出勤,自然没有劳动报酬;旷工不请假不出勤,可能会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主张赔偿损失。认为旷工扣钱不合理的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
-
劳动合同法对旷工有怎样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25《劳动合同法》可以终止旷工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或者用人单位拒绝改正; (五)劳动合同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款规定无效的; (六
-
劳动合同法对旷工几天有何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1关于旷工几天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因旷工被除名的法律依据是:《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提出与无正当理由旷工的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除名的条件是:(1)职工经常旷工没有正当理由;(2)经批评教育无效;(3)达到规定的旷工天数,即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但是注意此规章已经于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第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