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约下的借款合同违约金过高如何办
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是可以要求减少的;
根据《民法典》规定:
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借款合同应该包含的内容包括哪些
1、借款种类借款种类主要是按借款方的行业属性、借款用途以及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进行划分的。
针对不同种类的借款,国家信贷政策在贷款的限额、利率等方面有不同规定,以体现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
因此,借款合同一定要订明借款种类,它是借款合同必不可少的主要条款。
2、借款币种借款币种即借款合同标的的种类。
借款合同的标的除人民币外,还包括一些外币,如美元、日元、欧元等。
不同的货币种类借款利率有所不同,借款合同应对货币种类明确规定。
3、借款用途借款用途是指借款使用的范围和内容,即贷款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与哪种生产要素相结合,它规定了贷款的使用方向。
借款用途是由借款种类和条件所决定的,银行严格规定各种借款用途并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生性。
4、借款数额借款数额,是指借贷货币数量的多少。
任何合同都必须有数量条款,只有标的而没有数量的合同是无法履行的。
没有数量,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小就无法确定,借款合同没有借款数额,就无法确定借贷货币的多少,也失去了计算借贷利息的依据,因此,没有借款数额条款,借款合同便不能成立。
5、借款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借款利息与借款本金的比率。
利率的高低对确定借贷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多少至关重要,借款合同不能没有利率条款。
6、借款期限借款期限是指借贷双方依照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
借款期限应按借款种类、借款性质、借款用途分别确定。
在借款合同中,当事人订立借款期限必须具体、明确、全面,以确保借款合同的顺利履行。
7、还款方式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采取何种结算方式将借款返还给贷款人。
借款人一般可以采用一次结清和分期分批偿还,如果是分期的情况,应明确具体时间以及具体金额等。
8、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果借款合同中缺少了违约责任条款,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就失去了法律约束依据,当事人的权利就失去了保障,合同履行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对于督促当事人及时、正确、全面地履行合同,保护当事人权益有重要意义。
综合上面所说的,借款合同中是可以约定违约金的,但对于此金额是不能高过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如果存在的违约金过低是可以要求增加,反之,如果违约金过低的话,那么是可以要
-
违约金过高的借款合同,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338人看过
-
网上借款合同违约金过高合法么
191人看过
-
如何防范合同中的过高违约金?
106人看过
-
违约金约定过高时如何确定违约金的数额
348人看过
-
合同违约责任没有违约金的情况下如何办
173人看过
-
违约金如何算过高
145人看过
-
民间借违约金如何计算,借款利息及违约金过高合法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7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违约金的数额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进行计算;没有约定的,不计算违约金,但借款人要赔偿贷款人的损失或者支付逾期利息。《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1.在借款时,双方当事人有时会约定逾期利息以及违约金。 2.当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主张按照约定的
-
民法典规定采购合同违约金条款中违约金过高如何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07一般情况下,合同违约金是按照对方损失的30%进行赔偿,如果合同违约金赔偿过高,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
-
借款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可以判刑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29法律分析 调整借款合同违约金过高的方式是: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地予以减少。如果过低的,则当事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实际所造成的损失予以增加。
-
违约金约定过高如何确定违约金的数额?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18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一般不得超过损失的30%。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给对人造成的损失的,还应进行赔偿,补足违约金不足的部分;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过分高于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的,可予以适当减少。
-
如何正确认定贷款合同的违约金过高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30贷款合同违约金过高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减少。如果过低,当事人也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