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证人的安全,是使证人能解除后顾之忧,充分、客观地提供证据,认真履行作证义务,如实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的重要条件。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或不如实作证,办案人员取证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证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亲属,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打击报复,甚至杀害等严重威胁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给证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司法人员办理案件,影响了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证人如实地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保证办案人员顺利地调查取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特别是人身、财产的安全。这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法定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调查取证中,应当想办法保证证人的安全。如询问证人应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尽量不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他们的亲属知道。发现证人及其近亲属可能因作证有危险时,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性的措施,如及时拘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帮助证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侦查阶段,应当为证人及其近亲属作证保守秘密等。对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证人或其近亲属的,应当根据情况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拘留、罚款、警告等治安处罚。对证人进行威胁包括以伤害、杀害、毁坏财产等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还包括以揭露隐私、毁坏名誉或利用证人的困难或弱点进行要挟,阻止证人作证、逼迫证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或证人的近亲属进行打击报复。对证人进行侮辱包括人身侮辱和人格侮辱。殴打就是直接用暴力对证人或证人的近亲属进行人身伤害。打击报复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亲属滥用职权对证人或其近亲属进行迫害以及威胁、侮辱、殴打以外的其他报复的行为,如不让就职就业,不给提职提薪等。保障证人的安全是打击犯罪的需要,是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
法院如何确保证人及家属的安全保障?
301人看过
-
租房安全问题:如何保障租客人身安全?
235人看过
-
快递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快递的安全性
411人看过
-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147人看过
-
政府如何保障融资安全?
225人看过
-
如何保障押金安全退还?
182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持卡人如何保障信用卡安全?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31第一:信用卡不要接给他人使用,防止他人恶意透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能造成你信用等级降低,刑法中还有信用卡诈骗罪等。第二;信用卡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在刷卡是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不要被他人所干扰,密码不要让他人知道,以免被克隆。第三:牢记刷卡消费时,如果你已经输入一次密码,收银员要你输入第二次时,要拒绝,否则会造成两次消费,以后还要找消费单位核实退款,非常麻烦。第四:核对每月消费记录,订正失误,及时还款
-
及其亲属的安全如何保障?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单位如何保障员工安全?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12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2、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疏散通道。禁止占用、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疏散通道。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
-
如何写比较安全有保障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7借贷双方的姓名(能详细最好有身份证上所有的身份信息),借款数额(大小写),借款目的(防止对方以该债务为赌债等理由赖账,一般写上“因经营所需”),如果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需注明,最后出条人签字,注明时间。
-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21、企业自身内功修炼,大环境也要保证,消费习惯需从便宜转向安全,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2、加强政府监管法律法规写得再漂亮不执行就是花瓶,实行区域问责制,干不好就走人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3、改变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农业生产向集中式合作社或大型农场发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4、对消费者的基本科普教育,不能是媒体机构担当普及“化学知识”的平台;专业的科普可以让消费者重拾对中国食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