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孤儿,一个让人忍不住动情关爱的群体,他们的无忧成长,是人们共同的祈愿。
胡雯(化名)
女,10岁,什邡市穿心店人,地震中失去父母,如今跟随姨妈姨父生活。
地震中,爸爸妈妈撒手西去,留下胡雯、爷爷奶奶和外婆一家。
地震后,外婆和爷爷奶奶两家人的亲情相向而来,却势同水火。身处其间,不由自主地,小胡雯一会儿漂到农村老家,一会儿漂到北京的领养家庭,一会儿又漂回什邡的板房区。亲情在两头,她不知道如何靠岸。
震中失去双亲
胡雯远远地用手指着一片废墟说,那里,七楼,是我的家。手指之处,楼体倾颓,只剩了下面三层。
清明节,何雯跟着姨妈姨父回什邡穿心店地震遗址祭拜。大人们烧着纸钱,小胡雯在断壁残垣中翻捡记忆。她东指一下,西划拉一下,说哪里哪里是爸爸的办公室,哪里哪里是妈妈的宿舍,哪里哪里是一家人住的地方
去年5月12日下午,一阵猛烈的地动山摇之后,胡雯从学校一路小跑回家,拉着外婆说,同学们都嚷嚷着工厂塌了,爸爸妈妈被压在下面出不来了。
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在距离什邡市内几十公里的穿心店。更多的时候,胡雯是和寡居的外婆李庆会一起生活在市内。
几天后,祖孙俩去辨认遗体。同去的,还有舅舅、爷爷奶奶和小叔。
叶落归根,逝者被葬在了爷爷奶奶所在的广汉农村老家。送葬那几天,胡雯大多数时候只是怔怔地看着,没有哭。
外婆说,孩子还小,这些事情还不懂得。我们不希望地震给她留下阴影,就这样像没事一样最好了。
但是,在没人的时候,小胡雯还是用纸叠了一个一个的心形,让外婆帮忙在爸爸妈妈坟前烧了。
在爷爷奶奶家短暂住了些日子后,她被外婆接回什邡市内的板房区。
从什邡到北京
在人前,外婆李庆会从不讳言城市生活更有利于胡雯将来的生长。
(爷爷奶奶)他们自己生活都顾不来,还常年有病,又是在农村,咋能教育孩子嘛?
她认为,自己的退休金加上政府对孤儿每月上千元的补助,绝对有能力把孩子带好,让她长大成人。
李庆会也盘算过,自己毕竟是60多岁的人,如果真有合适的人家,不是不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养。当然,还得参考孩子本人的意愿。
地震两个月后,在什邡参与灾后救援的一位北京军官,见到小胡雯后,心生怜爱,遂向外婆一家表达了希望领养的意向。
-
儿童监护权变更地点查询
481人看过
-
如何从取证入手争取儿童监护权
66人看过
-
儿童监护权到几岁
389人看过
-
儿童监护权和监督权一样吗
275人看过
-
儿童监护权协议和税
180人看过
-
儿童监护权如何变更?
460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如何保护异地儿童监护权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1监护权及政府负担经费时间。实行家庭寄养后,寄养儿童的监护权仍然由民政部门所有,寄养儿童的户口等保留在原地,不变更姓名,寄养儿童年满18岁之前,其生活、医疗、教育等费用由政府负担。四、寄养可变领养在此期间,家庭如果想改变寄养关系,领养寄养儿童,可向市福利院提出申请。经批准领养后,寄养关系自动解除,对儿童的监护权也由民政部门变更为领养家庭,儿童的户口可迁入养父母家中,并变更姓名,政府不再负担其生活等费
-
寄养儿童能否拥有监护权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121、寄养不能拥有合法监护权,孩子的监护权仍归民政部门。法律规定,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寄养儿童在寄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改变与民政部门的监护关系。 2、法律依据:《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第七条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被寄养。 需要长期依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技术
-
儿童抚养权和监护权怎么区别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06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即消灭。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
-
儿童监护权应该归谁?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9孩子的监护权归父母。如果孩子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作为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法院判决。
-
儿童监护权归哪个呢?江西在线咨询 2022-09-08父母都有,包括养父母和继父母。时可以争取孩子的,孩子超过两周岁不满十周岁的要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确定由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方,如果超过十周岁的,要征求孩子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