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李升祥监视居住要多长时间?
监视居住分别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决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监视居住最长时间不超过6个月。
2017年08月30日,据昭通市纪委消息:经昭通市委批准,昭通市交通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升翔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监视居住分别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决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内容包括:简要案情及立案情况,拟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涉嫌犯罪的情况,拟监视居住的理由,拟监视居住的地点,决定监视居住的法律依据等。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监视居住的,办案部门制作《监视居住决定书》和《监视居住执行通知书》。
在和平发展时期,一个国家的敌人莫大于贪污腐败,因为这些犯罪行为带坏了风气,破坏了国家的形象,动摇了执政党的根基,最为重要的,是直接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被抓之后,这些犯罪分子在悔罪书中总是会说: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在他们心里,人民的位置仍然是排在最后面的。说自己贪污了国家的钱,那么国家的钱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人民的血汗吗?有人贪污受贿数亿元,那可是数百上千老百姓一生的全部收入啊。
目前,李升翔已经被检察院提起诉讼,且在监视居住期间,虽然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但等待他的终将是法律的制裁,他的案例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一直提倡廉洁清正,坚决抵制贪污腐败,作为官员更不能利用职权行己之便,作为民众更不能以为用钱就可以办成所有事情。
-
监视居住的办理程序是怎样的,监视居住要多长时间
197人看过
-
监视居住手机被监听吗?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345人看过
-
监视居住多长时间下逮捕证
482人看过
-
监视居住期限有多长时间?监视居住如何具体执行?
233人看过
-
监视居住时间的具体时长
331人看过
-
监视居住到审判期间有多长时间?
348人看过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
监视居住公安如何监视,监视居住时间是多长呢?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3关于监视居住公安怎么监视的问题作出解答: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公安在其间可以继续侦查,如有需要变更强制措施如逮捕,或改为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
-
什么人会被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最长是多长时间?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2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1、可能判处、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 4、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或者认为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监视
-
有病监视居住多长时间收监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01监视居住最长时间为六个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法律规定监视居住一般多长时间呢?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0我国《刑事诉讼法》只是规定了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最短期限没有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采取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
监视居住通常要到多少时间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81、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2、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