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重复处理行为”探析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4:14:27 329 人看过

重复处理行为对于中国大陆是一个较新的法律术语,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在第一条第2款第5项中对于重复处理行为作出规定,让学界产生立法走在理论前面之叹。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的理解涉及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当事人提起申诉有哪些情形?其次,谁驳回,驳回主体是行政机关还是人民法院?再次,重复处理行为是什么?在回答上述问题后还需要解决驳回对当事人提起申诉是否仅仅为重复处理行为情形之一的问题,如果是,那么重复处理行为还有哪些情形?

申诉在我国是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申诉包括诉讼性申诉和复议性申诉。诉讼性申诉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不服而提出的申诉,可能引起再审。复议性申诉是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又无权起诉而提起的申诉。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未起诉,丧失诉权后提出申诉。

2、复议申请人对终局复议决定不服提出申诉。

3、复议被申请人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对复议决定不服提出申诉。据此,当事人提起申诉的情形应当是复议性申诉中所列三种情形,驳回主体应为行政机关。

根据德国法的理论,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系指行政机关对先前行政行为已确定的行政法律关系状态予以再确定,并未产生新的法律效果之行为。中国学界对于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内涵与外延意见不一。有学者把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和行政强制执行等行为列入行政重复处理行为范围。有学者认为行政重复重复处理行为不仅包括行政主体依申请作出的行政重复处理行为,还包括行政主体依职权作出的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有学者将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内涵界定为:原行政相对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行政行为通过正式法律救济途径无法救济或救济不足之后向原行政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提出再次处理申请,原行政机关及其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与原行政行为内容一致,且未产生新的法律效果的行为。笔者采最后一种观点。

将重复处理行为、复议性申诉及行政复议三者作行政程序进行上的先后比较,复议性申诉后于行政复议,而重复处理行为是复议性申诉的一种处理结果,又后于复议性申诉。行政复议有两种结果,对复议决定服从和对复议决定不服从。对于不服复议决定的后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终局的复议决定和非终局的复议决定,对于终局的复议决定可以提起复议性申诉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对于非终局的复议决定行政相对人当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因不享有诉权而无法提起行政诉讼,只能提起复议性申诉。如果行政相对人对非终局的复议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未能提起行政诉讼,则丧失诉权,但可以提起复议性申诉。对行政相对人或者行政主体提起的复议性申诉,处理后果有产生新的法律效果和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两种,重复处理行为即为此处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的处理后果。

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包括两种情形:

1、驳回了当事人即行政相对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和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提起的申诉2,维持了原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行政复议决定不产生新的法律效果的情形为申诉处理机关并未改变原复议决定及其依据理由。驳回当事人申诉仅仅为重复处理行为中的一种,法律只对此种情形进行规制。原因在于驳回拒绝了审查程序的启动,而作出维持决定则已经进行了审查程序,申诉人的目的即在于通过申诉进入再次审查程序,驳回使这种目的无法实现,维持则已经实现了这个目的。对于无法实现目的的申诉当事人会寻求其他的救济方式,比如起诉,这就相当于是行政诉讼中对再审无法实现而进入后再审阶段,后再审阶段目前是不存在的。规定不受理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在于已经出现了前述情形而对此情形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解决,贸然使之进入行政诉讼程序会出现混乱,让行政行为之确定力,公定力和执行力同样出现不稳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1: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当事人相关文章
  • 试析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除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外,还对大量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进行了审查和执行。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继颁布并实施,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受理、审查、执行程序更加规范,审查更加严格,对指导和规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就如何执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规定,出现了几种理解和认识。对此,笔者就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理解发表粗浅之见。一、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是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
    2023-04-24
    357人看过
  • 行政诉讼失信行为中途可以恢复审理吗
    法律明确规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不得进行本案的各种诉讼行为。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按照职权恢复诉讼程序。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不得进行本案的各种诉讼行为。从中止诉讼到恢复诉讼程序,诉讼期间中断。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中止诉讼前的诉讼行为仍然有效。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按照职权恢复诉讼程序。中止诉讼的案子怎么恢复审理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在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都不得进行本案的各项诉讼行为。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根据当事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1、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
    2023-08-07
    114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与行政诉讼中证据概念辨析
    证据是用以证明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存在的客观证明材料。一般的证据法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包含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两个要素。证据能力是指客观材料成为证据的资格和要求,一般包含证据的形式、取证的主体、证据的内容三方面的考察。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事实的能力,也就是指证据能够证明什么、能够证明到什么程度的效力。从古至今,由于诉讼历史的发展,证据也经过了从神示证据到法定证据再到自由心证三个发展阶段。神示证据阶段,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是混同的,完全依靠所谓的神明等超自然力量决定证据的资格和效力。这种神示证据因为其欠缺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被法定证据所取代。法定证据适应了封建时代君主和教会集权专制的需要。当时的法庭将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作出了格式化的区分。首先确定了要成为证据的底线即证据能力,然后再用明文法典的形式对每一种证据种类的证明力作出区分。例如当事人的口供等于四个见证人的供词等等。应该说,法定证据相对
    2023-06-06
    26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重新诉讼与重复诉讼的区别是什么
    一、行政诉讼中,重新诉讼与重复诉讼的区别是什么两者的区别在于重新起诉可能会被法院受理,重复诉讼属于违法,不会被受理。重复起诉: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而提起的诉讼,或者就同一案件向两个法院提起的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情形的;(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六)重复起诉的;(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所羁束的;(十)其他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情形。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有什么二者的区别:1、审理
    2024-01-13
    10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一行为一诉原则行政复议
    一行为一诉讼”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基本原则。在一个行政案件中,当事人可以针对同一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提出多个相关联的诉讼请求,但不能针对不同被告作出的多个行政行为一并提起诉讼。除法律和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外,在同一行政案件中,针对不同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同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不符合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一、行政诉讼中被告是行政机关吗?是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
    2023-03-04
    344人看过
  •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重复处理行为是指以行政机关根据公民的申请或者申诉,对原有的生效行政行为作出的没有任何改变的二次决定。重复处理行为实质上是对原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的简单重复,并没有新形成事实或者权利义务状态。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引起重复处理行为的条件是当事人对原行政行为不服而提出了申诉,并且这里的申诉行为不是申请复议行为,而是指当事人在超过复议申请期限和起诉期限的情况下,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的申诉。人民法院不受理重复处理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维护公共行政的稳定性和效率。如果这驳回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具有可诉性,任何公民都可以不遵守复议和起诉期限,都可以用最简单的申诉启动诉讼程序,法律规定的救济期限也就失去了意义。
    2023-06-06
    444人看过
  • 行政主体添置行政程序行为探析
    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审批、发证过多,办事手续繁琐的现象,诸如办理结婚登记要先缴纳养老保险或计划生育保证金,农民子女入学得先缴清统筹款、提留款等。上述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额外增加相对人义务的行为,可概括为添置行政程序行为。下面对该行为的属性、可诉性以及司法审查的诉讼运作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一、添置行政程序行为的涵义和特征所谓添置行政程序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赋权或授益性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它是超越法律规定范围而附加负担性条件的行政行为。我国的一些行政法律法规对行政主体类似于添置行政程序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例如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婚姻登记,不得要求当事人出具本条例规定以外的其他证件和证明。目前,行政主体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中,由于主体职责、领域、地域、相对人等因素不同,导致其添置行
    2023-05-22
    268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如何认定重复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的重复诉讼判定方式如下:若在行政案件审理中或者审理结束,作出判决后,有其他人又以该案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认定为重复诉讼。一、行政诉讼法是实体法吗行政诉讼法不是实体法,而是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而行政诉讼法这种诉讼法的主要功能在于规定和确认权利和职权以及义务和责任。因此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应该采取严格的方式来进行对待,用程序流程化的方式进行对待。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对有关内容的规定如下: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第十四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
    2023-06-25
    392人看过
  • “规定”及其行政复议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已于1999年4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行政复议法的重大修改和进步,是赋予了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同时,一并对作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定提出复议申请的权利。但行政复议法未对相应的问题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使其缺乏应有的操作性,本文试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行政复议法关于规定复议权的发展行政复议条例第43条规定: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发现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与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相抵触的,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撤销或者改变。复议机关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与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相抵触,而复议机关又无权处理的,向其
    2023-04-24
    228人看过
  • 行政诉讼行政事实行为中的实情可以处理吗
    行政事实的可诉性有一个演变过程。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规定,人民法院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具体行政行为以外的其他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除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具有行政性、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除行政法律关系,可以造成权益损害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影响或改变事实状态而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行为。怎样理解行政诉讼中的效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2023-08-05
    183人看过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标准探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性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是行政法界不断争论的基础性问题,前者所解决的是何种性质的行为可以作为行政案件而被法院受理,界定的是行政诉讼的客体范围;后者所回答的是何者满足这一具体情况的条件可以以行政诉讼的方式诉诸法院,界定的是行政诉讼的主体范围。简而言之,两者所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进来和谁可以进来。国内很多学者将两者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受案范围问题的探讨更具有基础性,也即,只有当一个行为满足受案范围的条件时,讨论原告资格这一问题才具有意义。二、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定标准我国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集中在《行政诉讼法》第2、11、12条,及《若干解释》第1条。笔者认为,确立受案范围的核心标准有二:其一,被诉行政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其二,被诉行为不属于法定排除情形。(一)须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第2、5、11条中均将可诉的行政行为直接指向具体
    2023-06-06
    430人看过
  • 评析行政诉讼“谁行为谁被告”
    对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目前,我国奉行的是严格的三主体合一标准,即必须同时符合行政主体、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三个标准,才能确定正确的行政诉讼被告谁主体谁被告。这种思维模式对行政诉讼实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在相对人无法确定行政主体的情况下,就无法通过行政诉讼程序对自身的权利进行救济,针对这一局限性,有的学者提出了谁行为谁被告的理论。一、谁行为谁被告的含义(一)对行为的界定。对于行为的含义,不能简单的将其界定为行政行为,这一点要从行政行为本身的含义入手来理解。对于行政行为的含义,目前理论界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如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关于行政行为的含义虽然各不相同,但始终离不开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这两
    2023-06-06
    261人看过
  • 行政诉讼被告举证实务探析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与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不同,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不力将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但在实践中,作为被告的许多行政机关却不知该如何举证,导致行政诉讼举证制度不能得到很好地遵守。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遵守举证时限。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被告应当在法律规定或法院依法指定的期限内,就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相应证据的期限。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期限,即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诉讼法上的
    2023-06-06
    452人看过
  • 行政诉讼相关行政行为中的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是不进行管理的。法院不进行管理的案件分别有: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一、行政复议的意义行政复议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政方法。行政争议是行政活动实施中的一种障碍、阻塞和不畅,在一定时期内还使行政关系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种争议解决不好,或者会影响行政效率,影响对国家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或者会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所以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加以解决,使合法。正确的行政决定得以贯彻执行,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以撤销或者废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的损害得以恢复,从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良好的救济。第二,行政复议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的行政审查制度。行政复议机关对作出
    2023-04-10
    483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行政行为而与国家行政机关发生法律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并受法院判决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告是指因行政行为受到侵害,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更多>

    •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复议受理即为受理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20
      法律意见:自复议机关收到之日起算,行政复议受理即为受理。停止执行申请人无权决定。法律规定的提供之执行除被申请人、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或者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后复议机关同意的,可以停止执行之外,其他的主要就是行政决定被撤销、不可抗力、执行标的物灭失、执行对象死亡但无遗产和义务承受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但无财产可供执行和义务承受人等等停止执行的情形。
    • 行政诉讼中重新诉讼与重复诉讼的区别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11
      1、重复起诉指的是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而提起的诉讼,或者就同一案件向两个法院提起的诉讼。 2、重新起诉符合起诉要求的会被法院受理,重复诉讼则不会被受理。 3、当事人不得重复起诉。当事人重复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已受理的,应当驳回起诉。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
    • 行政诉讼失信行为中途可以恢复审理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15
      法律明确规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不得进行本案的各种诉讼行为。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按照职权恢复诉讼程序。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不得进行本案的各种诉讼行为。从中止诉讼到恢复诉讼程序,诉讼期间中断。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中止诉讼前的诉讼行为仍然有效。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主动
    • 行政复议中重复处理行为的相关内容是怎么的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3
      行政诉讼中重复处理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复议机关作维持决定的而提起的诉讼则属于行政诉讼的受宁范围。
    • 行政复议中具体行政行为该如何处理?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29
      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仍然有效,不停止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行政复议法 第二十一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二十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