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被诽谤罪怎么定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19 14:11:42 359 人看过

一、在公司被诽谤罪怎么定性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之规定,倘若有人蓄意捏造并广泛传播虚假信息,损害某公司的商业信誉或者商品声誉,并且致使该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将有可能被认定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至于具体的定罪以及量刑标准,则需根据案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实施手段、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等等因素。若贵司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证实上述诽谤行为的确切存在及其对公司造成的实质性损害,便可依据本法条向相关部门提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在公司被猫抓了算工伤吗

若您在职业期间或所在工作地点,由于履行职务而遭到猫科动物的攻击,那么这种情况将被视为工伤。

然而,倘若受伤员工经过治疗之后其身体状况已逐渐趋于稳定并展现出残疾迹象或者劳动能力受限的现象时,他们应接受劳动能力评估测试。之后,依据评估结果来享受适当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1条之规定,蓄意编造并肆无忌惮地传播有关于某家公司的失实言论,从而致使该公司的商业信誉或者产品名声遭受严重损坏,甚至给其带来极其沉重的经济损失或是带来更严重后果者,如此行径是有可能被判定为对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侵犯的犯罪行为的。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案件的宣判需要全面细致地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使用的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只要能够提供确切无误的证据来证实这类诋毁行为及其实际伤害,那么受害公司应有权依法向相关部门提出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的申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8: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在什么时候叫诽谤诽谤罪
    诽谤罪特指故意编造并散播无中生有的不实情况,该行为本身足以抹黑、抵毁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声望。一般来讲,下列情形便可能导致诽谤罪的成立:首先,行为人须有编造虚假事实的行为存在;其次,此种虚假事实必须得以广泛传播;最后,行为人的行为对受害者的名誉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范畴,然而若其严重危害到社会秩序以及国家利益,则将由公诉机关进行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8
    376人看过
  • 诽谤罪怎么认定,如何认定诽谤罪
    一、诽谤罪怎么认定按照法律规定,情节是否严重,是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界限的关键。情节不严重的诽谤行为,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2)项的规定给予治安处罚,即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也不能构成诽谤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2024-01-08
    296人看过
  • 存在诽谤行为如何判定诽谤罪?
    一、存在诽谤行为如何判定诽谤罪?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具体的情况如下:1、要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主要有是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即使不指名道姓,但第三人可以判断出被害人是谁;4、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二、侮辱罪与诽谤罪有哪些差异?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
    2023-04-19
    449人看过
  • 在网上公司被诽谤或恶意中伤
    一、网上恶意诽谤公司企业该怎么办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诽谤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触犯刑法。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自诉案件,不告不理,只有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才会处理。公、检、法不会主动处理。二、相关知识补充1、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3、诽谤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
    2023-03-04
    96人看过
  • 定性诽谤罪的标准是什么
    一、定性诽谤罪的标准是什么定性诽谤罪的标准是: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上只能表现为故意;3.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4.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元以下罚款。二、诽谤罪与诬告罪怎么区分1.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诽谤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与名誉。2.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诽谤罪目的在于损害
    2023-10-02
    471人看过
  • 公司在诽谤罪客体范围内吗?
    一、公司在诽谤罪客体范围内吗?诽谤罪不可以是企业,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
    2024-01-09
    488人看过
  • 诽谤罪是否要求公然性
    诽谤罪是否要求公然,其明确规定传播出去的诽谤已经明确的伤害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中有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另外,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侮辱、诽谤案件公安机关不予处理。由被害人自行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处理。2、侮辱、诽谤案件,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刑事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安机关无权立案侦查,无权管理。3、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诽谤罪的,告诉的才处理。《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
    2023-03-02
    442人看过
  • 个人诽谤公司怎么办,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个人诽谤公司怎么办?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据此,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因侵权人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
    2023-03-29
    67人看过
  • 在网上被人诽谤怎么告
    如果被人诽谤,侵犯了个人的名誉权,可以提起名誉权诉讼;如果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受害认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6-03
    451人看过
  • 诽谤罪由谁定性定罪的标准
    对于诽谤罪之定性与定罪的裁量权通常交由各级各地的人民法院依据涉案事宜的具体特征和状况进行裁决。诽谤罪系故意编造虚假谣言并向公众大肆传播,这些谣言足以为受害者尊严及名誉带来贬低性影响。在司法实际运作过程中,各级各类的法院会综合多个层面的因素,诸如诽谤行为的形式、方法、影响力的范围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等方面的要素,来对诽谤罪进行定性和定罪。判断某项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恶意,以及其行为是否已经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30
    466人看过
  • 被造谣是诽谤罪还是诽谤罪
    在各类行为中,造谣与诽谤同样可被视为构成诽谤罪的关键要素,两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通过恶意编纂虚假事实来恶意中伤他人且情节严重者,便会构成诽谤罪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接受下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及剥夺政治权利等不同程度的刑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30
    290人看过
  • 诽谤一定是诽谤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诽谤一定是诽谤罪吗谣言并并非等同于诽谤罪行。实际上,诽谤行为可以归类为民事侵权或者刑事犯罪,具体的区分将取决于其恶劣程度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力。当诽谤行为导致受害人声誉受损时,受害方有权发起民事诉讼,以寻求相应的经济赔偿。然而,仅有在诽谤行为达到严重程度,足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认定为刑法中所规定的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一个人强奸构成诽谤罪吗确实如此,诽谤他人的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行为,其特点在于行为人故意
    2024-07-13
    133人看过
  • 什么是诽谤罪的性质
    诽谤罪的性质分别是: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诽谤罪的客观表现是什么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
    2023-08-02
    401人看过
  • 法律对诽谤罪的定性是什么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相关规定,诽谤罪乃是一种以暴力或其他手段以公众可见的方式公然予以他人侮辱或捏造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且情节严重者的违法行为。若此等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便可被视为犯罪行为,并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除非其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另外,倘若诽谤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而被害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又因提供证据存在困难,那么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
    2024-07-25
    7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公司怎么构成诽谤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31
      诽谤罪一、概念及其构成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被恶意诽谤怎么告人诽谤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2-11
      受害人需要收集诽谤罪的证据,然后准备好自诉状、原被告的身份证明直接到被告方所在地的法院起诉。诽谤罪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以受害人需要直接到法院起诉。
    • 被别人说诽谤,诽谤可以定为诽谤罪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0
      诽谤罪说别人坏话不一定都构成诽谤。诽谤罪概念及其构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要构成特征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
    • 诽谤罪的定性标准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6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
    • 诽谤罪的定性是怎样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02
      诽谤罪是实施诽谤的行为,捏造事实并且散布捏造的事实的行为,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犯罪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客体方面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还有名誉的行为,如果传播的内容是真实的则不构成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