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失相关问题思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1 20:05:18 487 人看过

摘要:犯罪过失理论处于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中,犯罪过失不再认为足纯锌的心理事实而是主客观两层面的结合的构造。注意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犯罪过失的构造、以及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过失理论中是很重要的问题。注意义务不能包括结果避免义务,两者是并列的关系,而对此两种义务的违反,是过失的客观面的内容,也便是犯罪过失违法性的内容,甘违法性的认识及认识的可能性.是从客观到主观的结合,作为构成要件过失和责任过失的认识因素之一。关键词:犯罪过失;注意义务;结果避免义务;构造;违法性认识法理论上对犯罪过失的认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无论中外,现在都主张犯罪过失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事实,而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国外刑法理论原先一向认为过失是责任要素,但晚近又有学者主张在构成要件和违法性上,都要考虑过失,承认过失作为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主观要素,臼狱而也在理论和判例上成为一种有力的主张。新中国刑法在1950年拟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总则部分的犯罪一章中规定,过失的犯罪行为,系指犯罪人并无故意,但应预见自己行为之结果,而竟未预见或轻信可避免结果之发生者。闭把“无故意”作为过失存在的前提。而此后的1980年实施的刑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剪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1997年修订刑清第十五条以同样的内容规定了过失犯罪,并没有直接规定犯罪过失。而在刑法理论上,一致认为犯罪过失是作为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的一种罪过形式。犯罪过失作为一种主观罪过,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构造,同时,如何将注意义务、违法性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联系统一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注宜义务和结果通免义务的问皿犯罪过失,按通说,本质在于对注意义务的违反。但关于注意义务的内容,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英雄认为,所谓注意义务,从客观上看,能不能说这种行为是有过失的一个标准具体的说,为了规避结果,不仅要把必须做些什么作为结果发生的结论加以考虑。这种注意义务就叫做结果回避义务。131也有的学者认为注意义务是结果预见义务。闭还有多数学者认为,注意义务包括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51笔-者认为,注意义务是一种主观的精神上义务,包括认识义务[结果预见义务]和意志义务结果避免义务是一种客观的行为上的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所以两者不能同时包括在过失的注意义务之中,精神义务和行为义务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注意义务也不仅是结果预见义务,结果预见义务是一种认识的义务,即要求行为人的在实施一定行为时,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有正确的充分的认识;而所谓意志义务则是指,行为人应该在其认识的范围内对行为加强意志的支配.以履行结果避免义务,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过失都是对注意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的违反。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没有预见结果的发生,首先就违反了认识的义务,进而没有在意志上加强支配,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没有避免结果的发生,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在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虽然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所认识,但这种认识不能说是履行了义务,因为行为人并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而是错误的佑计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错误的相信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利条件,从这一点上说这也是违反了认识义务,进而也便在意志上没有加强,同样没有采取行为上的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样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虽然注意义务是结果避免义务的前提,但是两者毕竟不是相同的事物,故不宜把它们统一在注意义务之下。或者会认为这样的细分会太过于复杂和繁琐,但是,笔-者认为,过失中关于义务的这种构造,有利于对诸多问题的说明。首先,在过失的两种类型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平衡的关系。按照通说,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违反了结果预见义务从而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没有违反结果预见义务只违反结果避免义务,如此看来,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要是行为义务的违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主要是认识义务的违反,这两者在构造上就产生了不平衡,而在定罪和量刑上,没有明确规定区分这两种过失。其次,如前所述,注意义务是主观的精神义务,结果避免义务是客呱的行为义务,两者本质不同,日本学者大*仁认为.所谓回避犯罪就是不引起犯罪给果的友生,为此安*门为人必须实施法律所要求的一定的作为、不作为。以行为人的内也态度为中心来理解过失时,内心的注戏粼拓就不仅仅是结果预见义务.作为行为人闯山印精神作用,有知的方面和俩意的方面,在倩意方面的要素,是为实施嘟班那果.所豁要的作为,不作为赋予酬**练娜大教授指出了主观精神的义务,烤值绍宵定的。另一位学者野-村称认为,对于过失,应当将作为主观的要素的过失与作为客观的要素的过失相区分。将前者作为应当考虑到采取结果回避措施的义务.亦即,使意识处于紧张状态以采取结果回避措施这种表明内部态度的义务[主观的态度]。[7铭两位学者都把预见结果和赋予动机的意志的义务作为主观的注慧义务,而把在客观面上的行为义务的结果避免义务作为客观的注惫义务。仍然把结果避免义务放置在注慧义务之内。这样会使不作为犯的对作为义务的违反与过失犯的对注意义务的违反的界限不清。不作为犯是以不作为的形式违反了应作为的结果避免义务,而这也是过失犯,所以,注意义务和作为义务之间界限不清。如果把注意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分开,则自然是界限分明的,过失犯罪都是违反了注意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而在过失犯罪中,如果结果避免义务有要求以作为的形式履行的而行为人是以不作为方式违反的则构成了过失的不作为犯。如行为人系一铁路扳道工,在值班之时,因为过失忘记执行任务,结果发生了重大事故,则行为人本来负有一定的作为义务,但由于过失而没有注意及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过失的不作为犯[过失忘却犯]。这样,不作为犯与过失犯就可以区分,前者是从行为方式上来说明的,后者则是从主观罪过方面来说明的。是存在相交的两个集台。所以,笔-者认为过失中的义务有两种,首先是主观精神上的注意义务,其次是客观行为上的结果避免义务,这并不是注意义务的主客观两个方面。对过失的整体的把握,则犯罪过失是由主、客观两方面构成的,这在下文详述。而注惫义务不是由主客观两方面所构成,因为注意义务并等同于过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3日 05: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关于抗辩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规定了被告可以反驳和反诉,而对被告的抗辩未有明确规定,常常使一些法官面对被告为减轻或免除其民事责任的抗辩主张无所适从,要么重视不够,不予审理;要么要求被告以反诉的形式提起。其结果:不予审理,可能导致被告另诉,有悖于诉讼经济原则;要求被告反诉,不仅直接增加当事人的讼累,而且对被告是否行使诉权进行了直接干预,有悖于法理。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实务,就抗辩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供参考。关于抗辩,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种说法是:所谓抗辩就是在诉讼中,用来对抗对方请求权的合法手段。另一种说法将抗辩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抗辩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而狭义的抗辩,仅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通过提出抗辩事由而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1上述几种定义,侧重点是被告对原告实体权利请求的对抗,而对被告诉讼程序
    2023-04-21
    465人看过
  • 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
    继3月份福建南平惨案之后,我国近期又接连发生数起伤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暴力案件,校园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为维护校园安全,各地学校及相关部门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安保工作。是什么导致一幕幕校园惨案的发生?除了从社会治安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社会原因。而保证学生安全,维护学校治安,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从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职保安,设置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对进校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相关部门联合防范。公安机关要增加警力、建立巡防制度,并联合教育部门等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防控措施,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和防范。另外要完善疏解机制,防患于未然。心理学家、社区工作者、信访接待人员等在心理疏导方面可以发挥相应的作
    2023-05-03
    488人看过
  • 关于过失爆炸犯罪正确认定的问题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现实生活中,过失爆炸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特点都是由于行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安全引起的。如在易燃易爆物品仓库中乱扔烟头,引起爆炸等。从行为方式看,过失爆炸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完成的,过失爆炸罪,行为人必须负有特定的义务。要构成过失爆炸罪,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如果爆炸不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引起的,而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其他不能预见、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则不成立过失爆炸罪。(2)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3)必须造
    2023-02-16
    447人看过
  • 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的相关问题
    一、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的四种主要情形1、所有者、经营者共同滥伐林木;2、所有者、经营者将森林或者其他林木转让他人,协议规定由出让方办林木采伐许可证,双方都知道超额采伐,双方共同构成犯罪;3、雇用他人采伐,雇工明知滥伐而为之,共同构成犯罪;4、串通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虚假设计,少批多砍的,采伐者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应按共同犯罪论处,如果采伐者不明知,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设计不合理,造成超伐数量较大,按渎职罪论处。二、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的定罪与处罚问题1、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与其他类型共同犯罪一样,是具有特殊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犯罪的共同性,其中某个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各犯罪人的共同行为才符合刑法规定。因此,应首先解决共同犯罪作为一个整体犯罪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认定各自应当受到的刑法处罚,对参与共同犯罪,处于不同角色,承担不同分工,起着不同作用的参与者的处罚也
    2023-04-15
    314人看过
  • 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的相关问题
    一、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的四种主要情形1、所有者、经营者共同滥伐林木;2、所有者、经营者将森林或者其他林木转让他人,协议规定由出让方办林木采伐许可证,双方都知道超额采伐,双方共同构成犯罪;3、雇用他人采伐,雇工明知滥伐而为之,共同构成犯罪;4、串通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虚假设计,少批多砍的,采伐者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应按共同犯罪论处,如果采伐者不明知,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设计不合理,造成超伐数量较大,按渎职罪论处。二、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的定罪与处罚问题1、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与其他类型共同犯罪一样,是具有特殊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犯罪的共同性,其中某个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各犯罪人的共同行为才符合刑法规定。因此,应首先解决共同犯罪作为一个整体犯罪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认定各自应当受到的刑法处罚,对参与共同犯罪,处于不同角色,承担不同分工,起着不同作用的参与者的处罚也
    2023-04-28
    181人看过
  • 盗窃罪的相关问题
    盗窃罪的罪数问题(1)盗窃既遂后,行为人使用、毁坏该财物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没有侵犯新的法益),无罪。(2)盗窃既遂后,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无罪。(3)盗窃既遂后,行为人以此财物作担保骗取他人财物的,具有期待可能性,成立盗窃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4)明知是假币而盗窃,再持有的,属于吸收犯,成立盗窃罪;误以假币为真币盗窃,知道真相后持有、使用的,成立盗窃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5)盗窃他人财物后,被害人当场要求返还财物,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免除返还义务,如果符合事后抢劫的,成立(事后)抢劫罪;否则,直接按照抢劫罪处罚(抢劫财产性利益)。盗窃罪的责任内容故意,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误认为是自己占有、所有的财物而取回的,不成立盗窃罪(事后变占有为所有的,可能成立侵占罪)但是,即使是自己所有的财产,
    2023-05-01
    41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单位过失犯罪问题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3-09
      根据《刑法》的规定,是存在单位过失犯罪的,比如说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等,都是犯罪在主观上存在过失的条件下成立的犯罪。这些单位过失犯罪大都集中在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和危害社会秩序犯罪中,严重地危害了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些单位犯罪的主体大都是企业法人和事业单位。
    • 关于过失犯罪诉讼时效的问题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4
      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或者宣告无罪。对于过失犯罪,在其结果尚未发生之前,我们不能将过失行为定性为犯罪行为,在这个阶段既不存在追诉犯罪的问题,自然也无从谈起计算时效。对于故意犯罪,其行为的发生即是犯罪的发生,无论最终是否出现实际的危害结果,也应对该犯罪行为加以追诉,但在
    • 经济犯罪出国的相关问题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28
      影响。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不准出境。
    • 过失犯罪经济赔偿问题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17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害人的家属是可以主张民事赔偿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律师过失犯罪执业问题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9
      律师过失犯罪执业证书要看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律师因故意犯罪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所以不能再重新当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