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的没交罚金被收监合法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6 08:33:06 359 人看过

缓刑没交罚金被收监是不合法的。缓刑是一种监外执行的刑罚,法院判了缓刑,没有交罚金是不能被收监的。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对其适用缓刑,由社区或在指定地区执行。

判了缓刑信用卡消费很难还清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信用卡逾期一般不会被收监,因为是民事纠纷。但是信用卡逾期存在以下几点就会被收监,具体如下:

1、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14: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判缓刑不交罚金吗,被判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一、判缓刑不交罚金吗缓刑不同于免除刑事处分,就在于缓刑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留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因此,对缓刑犯在判决中必须宣告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刑法第68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的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也就是生效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但是,不能折抵考验期。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缓刑是对主刑而言,如果在主刑之外还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例如,判处徒刑附加罚金的,徒刑缓刑,罚金仍要缴纳。二、被判缓刑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
    2023-06-18
    62人看过
  • 判缓刑被收监可以被大赦吗
    是在范围,具体的参照如下特赦条件:要求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本次拟定特赦人群如下:一、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服刑罪犯。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外作战的服刑罪犯,但几种严重犯罪的罪犯除外(犯贪污受贿犯罪,危害人民安全的严重暴力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及涉恐、涉黑等有组织犯罪的主犯,以及累犯)。三、年满七十五周岁、身体严重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罪犯。四、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服刑罪犯,但几种严重犯罪的罪犯除外(犯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贩卖毒品犯罪)。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一是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2023-02-23
    200人看过
  • 法院说交罚金就可以判缓刑合法吗
    法院说交罚金就可判缓刑,根据犯罪性质的不同,如果是犯罪行为比较轻微,积极交罚金也可以视为悔罪的表现。但是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犯罪,也没有得到被害人谅解的,交罚金判缓刑是不合法的。一、是否可以不退赃只交罚金可以不退赃只交罚金。退赃不是法定的刑事处罚,与罚金不是选择关系,对于法院判决罚金的同时,仍然可以要求对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或者退赔。警方办案之后赃款是会在计算时候备案的,一般都会要求退赃,主动退赃的还可以减轻刑罚。退赃交罚金能否判缓刑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退赃交罚金不一定能够判缓刑。退赃可以减轻判刑;交罚金是本身是一种附加刑,不是从轻处罚的因素。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以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积极配合办案机关追缴赃款赃物,未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损失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1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一年。二
    2023-04-05
    379人看过
  • 缓刑期间发生交通事故会被收监吗
    一、缓刑期间发生交通事故会被收监吗当缓刑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时,是否会被收监取决于具体的情形。1.我们要明确的是,如果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包括交通肇事罪等,那么依据法律规定,将会面临撤销缓刑并执行数罪并罚的可能。这意味着,如果交通事故导致了新的犯罪行为的产生,如交通肇事并逃逸、酒驾肇事等,那么犯罪嫌疑人的缓刑可能会被撤销,并被收监执行相应的刑罚。2.如果交通事故并未引发新的犯罪行为,而是纯粹的意外事故,那么当事人通常无需因此而重新收监服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逃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二、缓刑期间车祸的处理1.在缓刑期间发生车祸后,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并配合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
    2024-07-12
    115人看过
  • 被判缓刑受行政处罚会收监么
    缓刑期间被处行政处罚的会收监。因为法律规定,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将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缓刑过后是否还会收监呢缓刑的规定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两罪并罚。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所以说,被判处缓刑的,在缓刑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没有发现漏罪的都不会收监。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予执行。《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
    2023-08-02
    411人看过
  • 证监会被判没收,缓刑是否执行?
    可以取保候审,说明情节相对轻微,有的则是已经获得受害方的谅解。最重要的是,取保候审说明不会发生社会危害。所以在量刑时,完全可以判缓刑,不用关进去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会收监吗?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会被收监。行政拘留说明违反了相关行政法规,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若治安拘留,则构成治安违法,而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此不会收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七十七条被
    2023-07-17
    178人看过
  • 被判缓刑的罚金不交会怎样
    一、被判缓刑的罚金不交会怎样单纯地不缴纳罚金是不会撤销缓刑的。法院的判决一经做出就具有拘束力,这个拘束力不仅仅针对当事人也针对法院本身,对被告的判决如果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错误是不能私自改判的。拒不缴纳罚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刑法》第五十三条【罚金的缴纳、减免】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
    2023-04-28
    257人看过
  • 一审缓刑上诉会被收监吗
    一、一审缓刑上诉会被收监吗判缓刑后被行政处罚会被收监。一审缓刑上诉会被收监的。《刑法》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收监的基本概念人民法院在将罪犯交付监狱执行刑罚时,应当同时送达必备的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和结案登记表。监狱在罪犯被交付执行时,如果没有收到上述法律文书,不得收监。上述文件不齐全或者记载有误的,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补充或者作出更正;对其中可能导致错误收监
    2023-06-03
    445人看过
  • 缓刑前当犯罪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受到行政处罚说明违反了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一、缓刑期间可不可以去外地工作缓刑期间可以去外地工作的,但是需要经考察机关批准。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
    2023-06-20
    199人看过
  • 法院判缓刑和罚金罚金可以不交吗
    法院判缓刑和罚金,罚金是必须要交的。罚金是具有强制性的,一般情况下必须要交。期满无故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经强制缴纳仍不能全部缴纳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包括在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的,应当追缴。如果有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犯罪分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少或者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2024-05-02
    428人看过
  • 诈骗没有立案缓刑还交罚金吗?
    构成诈骗罪判缓的,依然要交罚金,判缓刑并不能免除交罚金的责任。缓刑是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一、缓刑执行是什么意思?缓刑执行的意思:一般指的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二、刑事判决六个月缓刑一年什么意思缓刑,全称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一年是指暂不执行刑罚,给予一年考验期,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犯新罪或
    2023-03-11
    250人看过
  • 死刑没交罚金犯法吗?
    需要交。因为罚金属于刑事处罚中的附加处罚,判处罚金,处罚金并不是属于赔偿,而是属于刑事处罚的附加刑,赔偿一般指的是民事赔偿,可以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主张。并且罚金与死刑的目的不同,死刑和罚金并不冲突,法院可以对被告人同时适用死刑和罚金刑。一、刑事处罚和刑事拘留有何区别刑事处罚和刑事拘留最主要的区别是两者的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而刑事处罚是一种刑法制裁。根据法律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二、骗婚能要求民事赔偿吗?骗婚能要求民事赔偿。欺诈行为以非法占有别人财产为目的构成欺诈的,受害人遭受财产损失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赔偿,构成犯罪的,予以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
    2023-03-05
    60人看过
  • 被判处死缓缓刑期间需要收监吗
    死刑缓刑期间,是必须收监执行的。死缓与有期徒刑缓刑是不一样的,死缓是在缓刑期间,如再次触犯刑法,则执行死刑,有期徒刑缓期执行才是在监外执行的。死缓缓刑必要性(一)争议中国政府和一些人认为死缓是在不废除死刑的前提下,提倡仁政,做到少杀慎杀的手段和死刑立即执行相比较,提供了避免冤案错案,错杀无辜的可能。有利于保存人证,进一步调查案件。鼓励罪犯在服刑期间立功。另有人士,包括一些法学家则指出了死缓的下列问题:与死刑不衔接。目前中国刑法认为死缓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然而由于《刑法》第50条的规定,死缓罪犯只要在缓刑期间不故意犯罪,即可指望至少被减刑为无期徒刑。这和死刑的定义(剥夺罪犯生命的刑罚)相差甚远。与其他徒刑不衔接。上述死缓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比直接判处无期徒刑更重。加重司法腐败。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二者虽然都属于死刑,但对犯人来说几乎就是生与死的差别。一个
    2023-06-11
    92人看过
  • 行为人被宣告缓刑会被收监吗?
    一、行为人被宣告缓刑会被收监吗?法院判缓刑一般不会收监,除非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犯了新罪或者漏罪未处理,这种情况下就会重新收监。我国《刑法》第72条和第74条,对缓刑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方面: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这是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重蹈覆辙。3、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对未成年人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法院判缓刑
    2024-01-16
    26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不交罚金就缓刑一定会收监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02
      玲珑心,你这回不玲珑了。你听说过没有缴纳罚金就收监的事吗?没有缴纳罚金,并不是撤销缓刑的条件啊。你说得很明白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不缴纳罚金也不是违反有关缓刑监管规定啊。幸亏你不在法院工作,要不。 说的没错,不交罚金并不是违反了缓刑监督管理规定了啊。玲珑心可能还没注意到公安部门
    • 缓刑罚款交不交法院会收监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7
      罚金是刑法规定的刑种之一,是按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的,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因此不会影响到缓刑的执行。
    • 法院叫去交罚金会被收监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5-26
      答:一般不会被收监,但如果催缴多次都不缴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严重的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行为人涉嫌触犯的罪名涉及罚金刑的,在整个诉讼程序中都可认罪认罚,并且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积极缴纳罚金,可以得到从轻处罚的判决结果。刑事判决作出之后,也可通过执行庭缴纳。服刑期间是否缴纳罚金影响减刑。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二条【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
    • 缓刑没判刑法院就不让交罚金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7
      不一定,罚金仅仅是附加刑,与主刑没有直接关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处罚罚金的目的:法院让你在判决之前先交罚金,首先是要保证罚金的执行率,另一方面是要看你的悔罪态度,有没有对法律的敬畏。如果你积极上交了罚金,判决结果一般会对悔罪表现有一定的认可,至少是正常判决,如果你拒不提前缴纳,法院仍然会判你罚金,执行与否就不重要了,但不会在判决中认可所谓的悔罪表现。有无悔罪表现的结果体现在自由刑(主要是有期徒
    • 被判处刑罚缓刑后的人是否被收监?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24
      被依法执行缓刑的罪犯,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可以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实刑。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七十五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