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截图能否作为证据提交的问题: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其中已经把“电子数据”明确列入到证据的新种类中。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因此,手机截图可以作为证据提交给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一、合同照片能作为证据呢
合同照片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合同原件是书证,合同照片作为其复制形态,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提交,但由于证据效力较低,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综合认定。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二、相关的法律依据:
1、《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一百零一条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
手机拍照可以当证据使用吗?
226人看过
-
手机拍监控视频能做证据吗
310人看过
-
洗澡偷拍没证据可以翻手机吗
257人看过
-
法律规定借条手机拍的可以不?
490人看过
-
借条丢了,有手机拍的借条照片还有效吗?能拿回钱吗?
57人看过
-
交警用手机拍的违章算吗
260人看过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应写明借款人和出借人的法定全名,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更多>
-
2023年欠条用手机拍下来算证据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161、照片只能证明债务存在,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有在债务人无异议的情况下使用。 2、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供原物,“证据材料为复印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手机拍的借据有效吗?怎么算有效?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7以下是手机拍的借据有效吗的答案; 还要搜集其他证据。只有照片是不行的,可以作为证据的。如果有其的证据加以佐证,可以起诉。单一这个证据,效力不高。
-
一般手机拍出来的借据有效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5-28以下是手机拍的借据有效吗的答案; 还要搜集其他证据。只有照片是不行的,可以作为证据的。如果有其的证据加以佐证,可以起诉。单一这个证据,效力不高。
-
借条上可以有拍照的证据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16只有借条,照片没有原件的借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还应当找相关证据证明,能够证明借款的银行付款凭证、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 借条,是书证,应当提供原件。借条,复印件、借条,的照片均非原件,其证据的真实性极弱,不易被法院采信。 还要通过佐证的方式来形成证据链,比如银行转款记录,借款时或催款的短信及通话录音等。
-
民间借贷诉讼证据是手机短信算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4判断民间借贷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采用,必须考察其是否具备证据的三性。 1、证据的客观性: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 3、证据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