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逃税是否产生刑事责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7 08:06:02 385 人看过

一、首次逃税是否产生刑事责任

纳税人首次偷逃税费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如何区别避税和逃税

避税和逃税,虽然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但二者却有明显区别:

(1)适用的法律不同。避税适用涉外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后者仅适用国内的税法规范。

(2)适用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外商投资、独资、合作等企业、个人;后者仅为国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各自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不完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纳税的目的的行为;后者则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纳税到期前,有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其他财产及收入的行为,达到逃避纳税的义务。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严重的构成偷税罪,手段情节突出的可构成抗税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13: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几日来首次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书
    交通事故后一般是10天出责任认定书,如果需要检验的,时间会加长。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当事人。出了交通事故责任书下一步怎么做一、出了交通事故责任书下一步怎么做1、出了交通事故责任书下一步确定受害人的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由交警部门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进行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书,受害者可以以此作为法律依据向责任人进行索赔。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
    2023-07-13
    471人看过
  • 逃税没钱补缴刑事责任是怎样的?
    一、逃税没钱补缴刑事责任是怎样的?逃税没钱补缴刑事责任是需要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来进行处罚,同时是有罚金的处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
    2023-06-15
    268人看过
  • 人生首次购房是否免费交契税?
    不免。根据规定,以现行契税政策,个人购买住房实行差别化税率。当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为家庭唯一住房的,所购普通商品住宅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税按照1%执行;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的,税率减半征收,即实际税率为2%;所购住宅户型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契税税率按照4%征收。购买非普通住房、二套及以上住房,以及商业投资性房产,均按照4%的税率征税。新移民在美国购买第一套房可免税祖籍潮汕的蔡先生家底殷实,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女儿学习成绩好,2004年已前往芝加哥西北大学留学,年生活费加学费30万元左右。考虑到还有两个儿子,如果都要出国留学的话,这笔开销让精明的蔡先生心有不甘。他最后选择了移民美国,既拥有了身份,也可以为孩子们上学省下不少钱。2006年,在成功办理投资移民一年后,蔡先生一家在芝加哥团聚了。由于有大女儿接应,一家人一下飞机,立即就到原先挑选好的motel
    2023-07-08
    60人看过
  • 立案后是否会对刑事责任产生影响?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六种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1、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识犯罪的。2、经特赦令赦免的。3、犯罪己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5、依据刑法告诉才处理的,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6、其它免予刑事责员的。哪些情形能够不追究刑事责任我国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2023-07-05
    381人看过
  •  逃避责任是否属于事故逃逸?
    这段内容讲述了交通事故中当事人逃逸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察觉到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不会被视为逃逸,而当事人知情并逃离现场才算逃逸。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人,若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当事人逃逸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当事人不察觉到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不会被视为逃逸。如果当事人知情,且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才算逃逸。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人,若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逃逸算不算犯罪?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涉及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处二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构成犯罪,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追究刑事责任。
    2023-08-29
    117人看过
  • 开车掉下去逃逸是否有刑事责任
    弃车逃逸的行为人有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肇事后弃车逃逸的有刑事责任,此种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开车碰到路灯逃逸怎么处理一、开车碰到路灯逃逸怎么处理1、开车碰到路灯逃逸处理如下:(1)报警处理,交警会根据现场划分责任;(2)交警出示的责任认定书给付相应的赔偿;(3)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3-07-31
    438人看过
  • 伪劣药品生产销售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系前款规定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并有偿使用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一、生产销售不合格医疗器材是如何处罚生产销售不合格医疗器材的处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
    2023-06-21
    53人看过
  • 在校生是否可以免刑事责任
    一、在校生是否可以免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校生要是犯罪时不满14周岁,或者有法定的免于刑事处罚的几种情况后,是可以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定免于刑事责任的六种情形是指: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刑法规定了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超过上述法定追诉时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这种特赦命令具有终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被害人提出告诉为前提。被害人没有提出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对这类案件的追究就失去了法律基础。5、犯罪
    2023-06-11
    363人看过
  • 抽逃注册资本的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一)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三)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3.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4.利用虚假出
    2023-03-15
    67人看过
  • 逃税罪应该怎样追究刑事责任
    一、逃税罪既遂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1、构成逃税罪的,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则应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逃税罪的,一方面对单位判处罚金,另一方面按照上述对自然人的处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人员追究刑事责任。逃税罪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犯罪,因疏忽没有申报属于漏税的行为,依法补缴即可,并不构成逃税罪,逃税罪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本罪不仅仅是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构成逃税罪。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
    2023-06-15
    235人看过
  • 逃税罪责任是否适用于法人?
    逃税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根据我国刑法关于逃税罪的规定,逃税罪的主体可以是纳税人,也可以是扣缴义务人。而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法等税法相关规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是包含单位的,亦即只要符合刑法规定的逃税罪的其他构成要件,单位也可能会成为逃税罪的犯罪主体而被追究刑事责任。逃税罪认定的犯罪主体规定问题《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刑法》的规定偷税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才可构成(税务人员作为此类犯罪的共犯除外)。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般对单位判处罚金没有异议,但因偷税罪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单位的财务处理问题,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及财务
    2023-07-01
    350人看过
  • 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
    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是否刑事责任的开始?刑事责任从何时开始?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1)刑事责任始于犯罪行为实施之时。理由是刑事责任伴随犯罪而产生,无犯罪则无刑事责任,有犯罪必有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实施之后,不论是否发现这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即同时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只是使这种客观存在的刑事责任现实化的过程,并不是刑事责任产生的过程。(2)刑事责任始于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之时。理由是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只能由犯罪人来承担。而在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之前,很难说行为人就是犯罪人,也就不能要求其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开始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被告人被查获,证据确凿,犯罪事实昭然若揭;二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犯罪最终被证实(注: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84—585页。)。我们认为,
    2023-06-11
    112人看过
  • 是否逃避责任导致撞人轻伤不追究刑事责任?
    撞人轻伤逃逸不需要坐牢。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触犯的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内容如下: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2、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主要指公路、水上交通运输中的各种交通规则、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同时也包括铁路、航空交通运输中的各种管理法规。3、必须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单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不成立本罪。4、重大交通事故必须发生在交通过程中以及与交通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本罪的责任形式分为两种情形;1、一般的交通肇事罪为过失,既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
    2023-07-23
    236人看过
  • 假离婚逃避债务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假离婚逃避债务一般是属于民事纠纷,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利益。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无偿处分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五百四十一条【债权人撤销权除斥期间】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一、假离婚逃避债务怎么执行(一)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执行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案件,执行人员应采取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执行人员首先应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指出法院认定其为假离婚的事实依据,以及借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借假离婚逃避债务案件原因
    2023-04-03
    37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偷税罪首次追究刑事责任依据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03
      1、要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已经构成犯罪。 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
    • 逃税罪首罚不刑是否合理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6
      按法律规定,不是。因逃税而涉嫌刑事追诉不需要行政处罚前置。 相关
    • 弃车逃逸是否付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31
      1、发生交通事故弃车逃逸的,需要负行政,民事,刑事三方面的责任。 2、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
    • 实际经营者逃税法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9
      如果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 因逃税被处罚,关于第一次逃税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0
      《刑法》规定: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