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一般怎么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6 20:40:29 206 人看过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处罚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依法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犯战时造谣惑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勾结敌人造谣惑众是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特别加重处罚事由。

一、隐瞒、谎报军情罪情节认定

(一)区分隐瞒、谎报军情罪与拒传、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本罪和拒传、假传军令罪侵犯的客体相同,主观上也均由故意构成,而且并列规定在同一条款内,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隐瞒、谎报军情罪的主体一般是担负侦察、通信、译电等任务的军职人员,但也包括其他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要件只能是负有传达命令任务或发布命令职权的参战军职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隐瞒军情罪表现为故意将真实的军事情况掩盖起来,不报告给上级,从而造成危害的。谎报军情罪主要表现为编造虚假军事情报,从而使上级领导机关难以准确判断敌情,给作战利益带来损害;假传军令罪主要表现为发布或传达虚拟的或不真实的命令,给作战利益造成危害的。

(二)区分谎报军情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制造谣言,致使军心不稳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不同。谎报军情罪的行为人,一般是负有传递、报告各种军职情况等特定职责的人。而战时造谣惑众罪则是任何参战人员均可构成。

2、客观要件不同。谎报军情罪是对作战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谎报军情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则表现为在战时造谣惑众,致使军心动摇的行为,主要指散布在装备、士气、战绩、伤亡情况等方面吹嘘敌人、贬损我军的各种谣言。

(三)区分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的界限

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都有隐情不报的行为特征,而且遗失武器装备本身也属于军情,特别是遗失了重要武器装备,如将遗失武器装备的情况隐瞒,将可能造成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在定罪上发生混淆。这两种犯罪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隐瞒军情罪以隐瞒军情为主要特征,而遗失武器装备罪以遗失武器装备为主要特征,不及时报告仅是遗失武器装备是否构成犯罪的限制性条件,不能单独成为遗失武器装备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

2、隐瞒军情的行为人并不一定就是军情本身的当事人,而在遗失武器装备罪中,不及时报告的行为人就是遗失武器装备的行为人。

3、隐瞒军情罪是故意犯罪,而遗失武器装备罪是过失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遗失武器装备后不及时报告的,一般不能以隐瞒军情罪论处,除非已对作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继续以遗失武器装备罪论处,将造成明显的罚不当罪,才可考虑对其不及时报告的行为以隐瞒军情罪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0: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与客体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4-05-06
    476人看过
  • 中国刑法造谣惑众罪既遂时期怎么量刑
    中国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量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一、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最新量刑标准战时临阵脱逃罪有三个量刑档次:1、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战斗中更是不能擅离职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在战场上或者是在临战或者战斗状态下,擅自脱离岗位逃避战斗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行为人畏惧战斗、贪生怕死而逃避战斗。对于这种行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必要的惩罚,以严肃纪律,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对于率部临阵脱逃的、指挥人员或者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临阵脱逃的、策动他人临阵脱逃的、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的、临阵脱逃给战斗、
    2023-04-10
    238人看过
  • 我国刑法中的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应如何定罪量刑?
    战时造谣既遂罪量刑如下:1、基础量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情况下或者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内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者恐怖情绪,因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而散布军心的行为。中国刑法战时拒绝征召罪怎么立案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无正当理由经教育仍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二)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或者采取自伤、自残等方式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三)联络、煽动他人共同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2023-07-06
    282人看过
  • 怎么区分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
    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区别如下:1、主体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2、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判多久?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判罚规则:1、触犯本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
    2023-08-04
    146人看过
  • 法律角度下如何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
    一、法律角度下如何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是如下: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一般由故意构成。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1.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如果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三、战时造谣惑众罪可以缓刑吗战时造谣惑众罪满足条件的可以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
    2023-10-15
    260人看过
  • 缓刑是否适用于战时造谣惑众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1、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2、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
    2023-07-16
    195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罪(刑法第433条),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我军是人民的军队,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优势所在。在战场上适时做好战斗动员和宣传鼓动工作,对于激励官兵的战斗意志,鼓舞部队士气,稳定军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
    2023-04-25
    330人看过
  • 刑事战时造谣惑众罪罪犯的量刑问题研究
    刑事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在战时造谣惑众罪具体怎么量刑?对于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进行量刑处罚的标准为: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7-05
    95人看过
  • 战时造谣引众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刑事责任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一、战时临阵脱逃罪法院会判多少天?构成战时临阵脱逃罪的,法院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指军人在战斗中或者在接受作战任务后,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擅自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二、盗窃国家机关公文罪的刑事责任是怎么划分的盗窃国家机关公文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包括:1、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三、中国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如何量刑战时造
    2023-06-25
    122人看过
  • 根据刑法规定战时造谣惑众罪会判多久
    根据刑法规定战时造谣惑众罪可能判处的刑期是:一般犯罪情形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该罪有三个档次的量刑幅度,根据不同情节来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2024-04-17
    331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
    行为人若是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一般情况下会被人民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022-07-03
    53人看过
  • 什么条件下才会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符合以下条件下才会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1)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如果是以反革命为目的在战时造谣惑众的,应以反革命罪中的有关规定论处。一、什么是战时拒绝服役罪?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1、主体为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构成本罪;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什么是战争时拒绝服役罪行为符合下列条件才会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犯罪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3、主观方面为故意,目的是为了逃避服役;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三、是否构成战时拒绝征召罪战时拒绝征召罪由下列要件构成:1、主体只
    2023-06-28
    80人看过
  •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限于刑法上的军人;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4、客观上表现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一、关于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满足以下条件会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1、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一般是为了逃避服役,犯罪动机则多为贪生怕死、怕苦怕累。二、法院对造谣惑众罪如何裁判?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裁判如下: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三、雇用逃离部队
    2023-03-26
    328人看过
  •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如何量刑?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如何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要件为: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7-27
    36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战时有没有犯战时造谣惑众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7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2022年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如何裁判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4
      1、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裁判:法院对构成本罪既遂的犯罪分子,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
    • 战时引谣惑众罪既遂后可能判多久?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8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最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国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规定是行为人有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战时造谣惑众罪要判多长时间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21
      战时造谣惑众罪会一般判刑如下: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罪中的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 假如犯了造谣惑众罪,战时是怎么处罚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22
      战时散布谣言的处罚规定为: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该犯罪有三个等级的量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