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赔偿金额需要具体看审判结果,具体赔偿应该有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费、交通费等。
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该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其中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二、车祸撞死人赔偿标准
赔付项目: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三、撞死一个老人怎么赔偿
撞死老人的赔偿标准如下︰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3.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对不满十八周岁的,扶养到十八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4.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肇事者的承担能力,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家属的受伤害程度确定。
-
一人死亡事故赔偿金额是多少合适?
190人看过
-
故意伤害死亡赔偿金是多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
450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赔偿多少2023
498人看过
-
故意杀人赔偿多少是正确的?
395人看过
-
故意杀人是否可以主张死亡赔偿金
291人看过
-
过失杀人赔偿金额一般要多少
252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故意杀人赔偿金额是多少,2023最新规定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30故意杀人赔偿金额需要具体看审判结果,具体赔偿应该有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等等。
-
2023故意杀人赔偿金额标准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092018故意杀人赔偿金额标准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
故意杀人案有无死亡赔偿金?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4死亡赔偿金各地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根据是不一样的,但问题是目前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一般都不支持,司法实践当中刑附带民诉讼中的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多数是通过调解来实现的,一般是由律师在刑事方面施压来完成民事方面的诉求,具体得到赔偿的多少往往取决于律师的操作水平,你们可以受害人身份参与诉讼,委托律师代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要求对方在承担刑事犯罪责任的同时承担民事赔
-
故意杀人罪赔偿标准是多少,杀人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1-08-24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只是原则性规定,具体案情是更重要的。 关于赔偿问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如下: 1、丧葬费。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
-
精神病杀人赔偿多少金额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03精神病人杀人没有具体的赔偿标准,需要根据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具体的赔偿。 刑法对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除年龄上的限制外,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如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有关精神病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的几种情况。刑法第十八条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区分为三种情况,即完全的精神病人、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1、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完全的精神病人,即不能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