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哪些应急工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6 09:52:48 357 人看过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的应急工作是:

1、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2、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3、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4、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一、三级防控标准

三级防控标准是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启动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时,省卫生健康委派出工作组赶赴事件发生地,指导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0日 1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国务院相关文章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应急的依据是
    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非典型肺炎,是受《传染病防治法》规范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截至2003年8月4,非典型肺炎在中国大陆已经有非典患者348人死亡,确诊病例5327人,数万人被隔离。因为非典疫情,北京市政府宣布部分行业停业,各个地方政府对从疫区来的人员采取了程度不同的隔离措施,大量流动人口离开疫情严重的城市,WHO发出了旅游警告,航空公司取消了航班,外国政府的隔离要求这些情况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六类:1.非典疫
    2023-07-31
    164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应急措施是什么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处置的应急措施包括划定控制区、采取强制措施、流动人口管理、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等。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3-05-31
    216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发布向哪个部门公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一、行政复议受理单位行政复议受理机关可以是:1、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3、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4、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二、行政复议去哪个部门一是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市县级以上地方
    2023-06-28
    277人看过
  •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机构是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军队、武警系统要参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各市(地)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污染环境罪判刑标准污染环境罪判刑标准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害物质。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一)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
    2023-03-19
    356人看过
  •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全国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必须涵盖如下方面: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的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该类紧急预案需涵括下列核心要素:(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明确其职能及各相关部门的角色及义务;(二)对突发事件开展严密的监测与预警工作;(三)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汇报以及通报机制;(四)明确指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责任;(五)设定突发事件各等级及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六)做好突发事件的预先防范及现场有效管控,确保所需的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充足储备与灵活调动;(七)积极推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团队的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2024-05-20
    303人看过
  •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导致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职业中毒危害但尚未导致职业中毒事故发生,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不同情节,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1)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涉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事项,予以批准的;(2)发现用人单位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不予取缔的;(3)对依法取得批准的用人单位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规定的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其他行为不予查处的;(4)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职业中毒危害,可能造成职业中毒事故,不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施的。
    2023-04-26
    136人看过
  •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当向哪些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卫生部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由于这些情况引发的医疗事故争议影响大,情况复杂、后果严重、处理难度高,因此,医学机构必须迅速地在12小时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2023-06-05
    383人看过
  • 如何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正在逐步加大,突发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期。自1993年有环境统计数据以来,我国已发生近3万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1000多起,突发环境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有责任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对各级政府而言,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中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职责。主要包括: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在处置其他突发事件时,要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就是要提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引起有关人员及全社会的警惕,避免人身健康和财产受到损失。同时,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结果,
    2023-06-12
    449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疫区范围;经省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的,报请国务院决定。(二)采取强制措施:限制或停止人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活动等。(三)管理流动人口: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四)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铁路、交通、民航、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五)信息发布:突发公共卫生
    2023-05-06
    211人看过
  •  政府部门应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举报?
    该段内容讲述了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突发事件隐患或未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时,有权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或举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责任立即组织调查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存在的隐患,同时也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能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突 发 事 件 报 告 举 报 怎 么 处 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突发事件报告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二)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三)迅速控制危险源,标
    2023-09-03
    352人看过
  • 车祸发生后应该做哪些事?
    车祸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车祸发生后要如何收集证据1、人证要找目击者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很多种。当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司机看到行人没有走人行横道、闯红灯或非机动车有猛拐现象,一定要询问旁边的车辆或行人有没有看到刚才发生事故的一幕,并留下目击者的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因为事故民警一般会在发生事故后的5至10分钟赶到现场,尽量请目击证人留在现场,一同协助警方调查。这是人证。2、物证标出行人位置如果伤者需要马上送至医院,而警察又没到来时,可先用粉笔或可以画出痕迹的石块大概标出伤者倒地的位置。如果行人确为闯红灯或不走人行横道,交警在勘查事故现场时完全可以根据其倒地的位置和其他散落物测量出
    2023-07-29
    412人看过
  • 服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哪些规定
    在我国若是发生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一、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给谁?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有哪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法律规定,我国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三、公共场所不带口罩将被处罚依据突发事件发
    2023-06-22
    164人看过
  •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什么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是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社会动员的原则、比例原则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突发事件的特点是有目的明确性、瞬间的聚众性、行为破坏性等。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如下:1.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2.社会动员的原则。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3.比例原则。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限制。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二、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什么突发事件的特点
    2022-06-09
    417人看过
  • 河北交警演练校车突发事件应急逃生
    为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驾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逃生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近日,河北交警大队民警来到辖区大方经典学校开展校车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演练开始前,河北交警大队民警首先向师生讲解了紧急逃生和自我保护的要领。随后,模拟校车自燃演练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点也不慌张,用衣袖、手帕等捂住口鼻,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从车门和车窗两个通道有序撤出,学生们撤离到校车50米外的安全区域集合,由带队老师清点人数。之后,校车驾驶员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学生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逃生演练。
    2023-06-08
    349人看过
换一批
#国家机关组织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务院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国务院
    相关咨询
    • 发生医疗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怎样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你们老板不结工资,你们就不叫工,也不让他们开业,彼此都耗着,也许他们就把工资给结了。不行可申请仲裁
    • 发生医疗事故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负什么责任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2
      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未及时组织调查的; (二)接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审查或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 (三)未将应当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医疗事故争议移交医学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怎么应急处理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26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做好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准备工作;应做好报告与信息发布,各级政府及时报告调查的情况,向社会公布调查信息;应做好应急处理,做好督察和指导工作;应追究相关人的法律责任。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要做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措施。 法律依据: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如下: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 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如何处理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3
      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职业中毒危害状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有权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一)责令暂停导致职业中毒事故的作业;(二)封存造成职业中毒事故或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品;(三)组织控制职业中毒事故现场。在职业中毒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03-29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具体如下:1、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许多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很多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突发事件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预防的;2、防重于治,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