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定义早已过时
按消法第二条的规定,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其权益受消法保护。由于对消费者的定义限制在了为生活消费需要,实践中难题重重。
消法难覆盖消费领域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网络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实物消费比重逐步下降,服务消费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非现场购买的盛行等,使消法无法覆盖现实的消费领域。
举证责任规定难服人
相对于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向消费者组织投诉、向行政部门申诉、向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时,由于立法上没有减轻消费者举证成本、加重生产者和经营者举证责任的制度设计,使消费者在纠纷解决中常处于劣势,常常因无法搜集到必要的证据而得不到保护。
例如,在医疗纠纷中,对于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的因果关系,医院方最明白,哪些证据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主动权掌握在医院方。如何分配双方的举证责任更为公平合理?
格式条款谁有责把关
经营者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订,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的条款简称为格式条款。滥用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一直存在。比如银行、电信、房产、保险等行业。谁为各行各业的格式文本合同的出台把关?一些职能部门该负什么责任?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出台前须经过哪些程序?
谁担连带责任没说清
比如消费者在展销会期间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受到侵权损害,是由销售者(服务者)承担责任还是由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出租者承担责任?如果由销售者(服务者)承担责任,展销会已撤,销售者(服务者)已很难找到,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出租者承担什么责任?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再比如,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实施了侵权行为,营业执照持有者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双倍赔偿模糊不清
消法第49条被称作惩罚性条款,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和遏制危害消费者权益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在实践中由于商品一词缺乏明确的界定,如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房总面积为60平方米,而短少的面积为一平方米,其一倍赔偿是指60平方米的一倍还是一平方米的一倍?再比如,消费者购买的新车是经营者以曾经撞过的汽车当新车卖给消费者的,其一倍赔偿是整车价的一倍?还是撞过修理后的某个部件的一倍?
关键责任条款却含混
例如,经营者出售假冒的2B铅笔,消费者购买了价值仅一元的冒牌2B铅笔,即使双倍索赔成功,愿意索赔的消费者也不会多,商家也不在乎双倍赔偿,客观上无助于打击造假、售假行为。而我国法律没有建立最低赔偿金制度,对造假售假行为没有基本的惩戒、对消费者权益没有基本的保护。
何为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消法第50条第一款第七项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行为,有行政处罚规定,但是,没有解决如何界定故意拖延、无理拒绝,被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消费者如何维权等问题。
厂家没了三包谁来管
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转行、破产等退市情形不可避免,恶意退市也难以杜绝。当企业破产进行资产清算时,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序清偿的是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社会保险费用、破产人所欠税款、普通破产债权,对消费者作出的承诺如何兑现在法律上不明确。
根据消法等有关规定,售后服务和质量问题谁经销、谁负责,家电企业倒闭或退市了,售后服务也停了,购买该企业家电的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该怎么办?汽车企业退市了,其汽车还在城镇乡村的道路上跑着,三包等售后服务找谁?
精神赔偿数额无规定
由于消法并未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尽管精神赔偿原则在中国司法审判中已付诸实践,但是,精神赔偿走低仍是客观存在的。
虽说人格不是商品,精神损害赔偿不能精确定额化,但精神损害赔偿如果判定的数额过低,其负面危害更大,起不到应有的补偿和惩戒作用,甚至会纵容加害人,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听证会规定漏洞百出
听证作为现代的行政理念,给公民提供的是参与民主。但现在的听证过程,得不到法律有效的规范和制约,因此,听证核心的东西难以实现。
现在听证的范围有限,许多直接影响消费者权益的领域,还没有纳入听证的范围,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听证会的许多程序细节损害了听证会实际意义的实现。比如,听证会代表的产生方式有缺陷,导致代表人的代表能力有欠缺。
向听证代表送达材料提前时间多长?听证材料上百页,涉及专业技术,前十天让代表应对根本不可能掌握;让代表发言时间少,听证笔录在决策中期的作用不知道,没经过听证会的材料作为决策咋办?
-
消费者权益包括哪些,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哪些
433人看过
-
消费者的哪些消法活动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110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年首修消费者多了哪些权益?
56人看过
-
著作权保护要深入“模糊地带”
405人看过
-
除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哪些法律能保护消费者权
436人看过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哪些
323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代表着哪些法律的效力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4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还有《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各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规章也涉及相关的内容。这些法律法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共同构筑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体系。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此体系中处于综合性的法律地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在法律适用上,体现为优先适用《消费者权益
-
消费者保护权益法侵犯了哪些权益?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享有以下九种权利: 1.安全权。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人身财产不得受侵害; 2.知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所购买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受他人胁迫; 4.公平交易权。即消费者在质量、价格、计量交易条件等方面享有与所有消费者、经营者同等的权利; 5.求偿权。即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有获得赔偿的
-
现在哪些法律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23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现行法律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还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计量法实施细则》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另外,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定权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及地方规章,也有许多保护消费者权益
-
消费者保护权益法对消费者定义是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5消费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消费者是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1]。 共2张 中国消费者协会会徽 消费者与生产者及销售者不同,他或她必须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经营者。也就是说,他或她购买商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或家庭需要而不是经营或销售,这是消费者最本质的一个特点。作为消费者,其消费活动的内容不仅包括为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而购买和使用产品,而且包括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1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