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型犯罪构成的立法论意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0 14:42:36 498 人看过

(一)精确性与模糊性之平衡是刑事立法的基本目标

1.在刑事立法过程中,精确性是法律规范的理想追求。

第一,精确性是由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所固有的刚性因素决定的[10],是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第二,精确性是法律稳定性的逻辑前提,是法律真正发挥功用的首要因素。第三,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是有效地限制刑罚权的随意发动、保障公民权利的锐利武器,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刑罚权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利(即公权力),本质上具有先天的扩张性与侵蚀性,除非它遇到强有力的阻碍,否则便会无限扩张下去;而作为刑罚作用对象之公民私权利则具有先天的脆弱性与内敛性,因而极易受到公权力的侵害。这便决定了整个刑事责任基本原则的核心是限制国家当局滥用刑罚,[11]假如不对刑罚权实施有效控制,那就意味着刑事法律会变成凶猛的怪兽,随时都有可能露出狰狞的面目与尖利的獠牙,吞噬人们的自由、生命与财产。而刑法规范的精确性恰如圈定刑法怪兽的藩篱,是控制刑罚权之发动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坚实盾牌。

作为近现代刑法之根基的罪刑法定原则,其斗争矛头正是针对封建制法律的不明确性与含混性;其基本要求便是法律条文必须意思确切,文字清晰,不容稍有混淆[12],我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标志着中国已经启动了法治列车。然而,制度化、条文化毕竟仅仅是个开端,其观念化、现实化尚需一段漫长而艰苦的路程,因此当前条件下,强调并切实加强刑法规范之精确性的意义犹为深远。

2.模糊性是刑法规范的又一基本特征,模糊性在刑法规范中的存在既有必然性,又有必要性①。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模糊性是由语词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英国学者哈特认为:语言具有空缺结构(opentext re)的特征——每一个字、词组和命题在其核心范围内具有明确无疑的意思,但随着由核心向边缘的扩展,语言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在一些边缘地带,语言则根本是不确定的。因此,消除一个给定术语的模糊性,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所希望作到的,至多是渐渐地接近于消除模糊性。[13]第二,模糊性是立法者基于刑法规范的精确性追求之困难及其副产品之巨大而不得不作出的次优选择。根据模糊论可知,法律的精确性是个相对概念,是法律的永恒追求,绝对的精确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法律规范的精确性是一柄双刃剑,其弊端即刚性太强而灵活性欠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亦令人们大伤脑筋:一旦出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执法者和公民便无所适从。既然如此,法律规范的模糊性便成为立法者的次优选择。第三,模糊性是立法者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而有意作出的积极选择。从价值取向上讲,如果说刑法的精确性旨在限制刑罚权的发动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着重体现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那么,刑法的模糊性则有利于推动刑罚权的发动,重在体现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人权保障固然重要,社会保护同样不可轻视;特别是在社会治安比较严峻,各类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跨国犯罪日趋严重的形势下,适度设立一些空白罪状或者模糊性、柔软的、概括性的规定,对于强化刑法的适时性、灵活性与超前性是很有必要的。适度的模糊性也是刑法规范保持其生存所必要、合理张力的必要条件。

总上所述,精确性与模糊性是法律规范的两个基本属性。我们必须在立法实践中努力谋求精确性与模糊性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设计并完善实现刑事规范精确性与模糊性之平衡的具体运行机制。在刑事规范精确性与模糊性趋于平衡的天平上,持有型犯罪构成是模糊性一端的砝码。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

(二)持有型犯罪构成是模糊犯罪构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就持有型犯罪构成的最初起源来讲,它是立法者在无法证明持有行为的先前行为或后续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为了严厉打击相关犯罪而作出的选择。

对于立法者而言,持有型犯罪构成的出现起源于对不罚预备刑事原则的补救。②详言之,对于某些以诸如伪造的货币、毒品、枪支弹药等特定物品为行为对象的犯罪而言,其犯罪行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具有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都有必要严厉地予以刑法规制;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对于那些单纯持有特定物品的行为人而言,司法机关无法以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先前行为或后续行为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违背不罚预备这一总则性的刑法原则,又不能让犯罪人逃脱法网,两难之下,立法者将持有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行为方式予以单独规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然而,究竟行为人之持有行为的先前行为与后续行为具体是什么?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与刑事可罚性?对于立法者来讲显然是不明确的、模糊的。由此可知,在发生学意义上,持有型犯罪构成是刑事规范模糊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而言,持有型犯罪构成与模糊性刑事规范都是立法者严密刑事法网、严格刑事责任的重要手段,都重在体现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

如前所述,精确性犯罪构成以其精确性、具体性、非此即彼性体现着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而模糊性犯罪构成则以其概括性、模糊性、亦此亦彼性体现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而持有型犯罪构成恰恰以其模糊性与不尽明确性体现着对于犯罪人的打击与惩治。具体言之:

持有型犯罪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出现与持有行为作为第三种行为方式之地位的确立,绝非我国立法者盲目追崇、简单模仿外国刑事立法最新潮流的结果;而是立法者深层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与反映——简言之,它反映了立法者严密刑法法网、严厉打击某些严重犯罪、充分发挥刑法社会保护功能的价值追求。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在持有型犯罪构成中,对于犯罪构成客现要件的要求标准较普通犯罪要低,司法机关只要有证据证明持有这种状态性行为的现实存在,便可以认定犯罪的成立。而持有是一种现存客观事实,是容易证明的,发现了持有这个事实便等于证明了这个事实。由此可见,持有型犯罪的设立实际上减轻了司法机关的证明责任,从而有利于更有效地打击某些多发性、危害巨大而且难以用传统犯罪构成惩治的犯罪。

总上,持有型犯罪构成作为模糊性犯罪构成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保障实现刑法规范精确性与模糊性之平衡的重要手段,在立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瑞麟.论持有、使用假币罪[J].中国法学,1999,[4]:132.

[2]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61.

[3](英)

克罗斯·琼斯.英国刑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8.

[4](美)拉菲夫·斯科特.刑法(英文版)[M].West出版公司,1972.182.

[5]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4.

[6]储槐植.刑法例外规律及其它[J].中外法学,1990,(1).

[7]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11.

[8]喻伟.刑法专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83.

[9]杨书文.刑法中的持有行为不是不作为[J].人民检察,1999,(6).

[10](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02.

[11](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218.

[12]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216.

[13](美)威廉阿尔斯顿.语言哲学(牟博译)[M].上海:三联书店,1998.206.

一、已判死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享有生育权吗

1、理论上有的,但是现实中难。

2、根据《刑事诉讼法》《宪法》规定,被判决限制人生自由的人是要依法收监执行,且男女分开,虽然法律并未禁止生育权,但是实际中难以实施。

死刑犯的生育权问题的提出,是与现代科技发展有关系的,以前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羁押期间,被告人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无法行使性的权利和生育的权利,实际上就是被剥夺了性权利和生育权。现在人工授精技术的出现,使被告人在被限制和剥夺身体自由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完成生育的行为。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科技发展对传统司法观念的一个挑战。

从目前监狱管理的角度看,死刑犯的很多权利是受到限制的,但是死刑犯的民事权利并没有当然被法律禁止,因为权利的剥夺必须通过法律来明示。法律如果不承认死刑犯的生育权,对婚姻的保护就是不完善的,而且会影响到妻子的权利,让妇女权益保障法里的妇女的生育权成为一纸空文。

刑法是用刑罚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基本法律,实行罪刑法定原则,对法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都要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定罪判刑。对一个罪犯处什么刑,剥夺什么权利,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那些权利仍依法予以保障。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不论是主刑、附加型中都没有剥夺生育权利的刑罚。在我国,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哪些权利被剥夺和受到限制,法律上是清楚的,因此,我不赞成说这在法律上还是一个灰色区域,更不同意说这是一个盲区。

死刑犯的很多权利在未决之前仍然是享有的。现在的法治国家,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在刑法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没有明文规定对生育权进行剥夺。但有一个特殊情况需要指出来,如果本案中被告人是一个女性犯人,她有没有生育权呢?如果也有的话就与刑法重大条款发生冲突了。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怀孕的妇女不能执行死刑,如果一位妇女在被判决死刑之后、执行之前通过人工授精怀孕了,就不能执行死刑,她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规避法律的制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8日 15: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什么是犯罪构成的意义和定义?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意义:1.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2.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根据;3.犯罪构成所我国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意义及价值1、现实国情决定了刑事案件判决的多样性地区和经济发展差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分布不匀,由此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普遍。不同的消费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如果不加以区分,难免造成量刑不合理。国情发展差异(时间发展差异)。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不论信息、科技、文化都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停留在对以往的案例审判的模仿上,就会因信息滞后而出现量刑失误甚至量刑失衡现象。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处的大家庭,各个民族之间风俗、习惯、文化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如果以统一的善恶观、价值观来作为量刑根据,则必然出现各民族之间地不和谐甚至演变为民族矛
    2023-07-18
    425人看过
  • 犯罪构成的意义及定义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意义:1.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2.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根据;3.犯罪构成所我国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一、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有哪些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一)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与犯罪有关的各种事实情况的总和。它既包括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二)量刑必须以刑法为准绳,量刑必须以刑法为准绳,是指人民法院在认定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必须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刑、判什么刑、判刑轻重以及如何执行刑罚作出判处。二、我国对单位行贿四要件是什么?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四要件包括: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单位正常管理活动和声誉;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索取、收受他人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
    2023-06-26
    105人看过
  • 浅论抢劫罪的含义和构成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比如灌酒将被害人反锁房中等),强行将公私财物拿走的行为。抢劫罪犯罪构成(一)抢劫罪客体要件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比,本法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二)抢劫罪客观要件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所谓暴力,是指对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的人身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致使被害人不能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等,以达到抑制受害人的反抗的程度即可视为暴力。所谓胁迫
    2023-05-05
    55人看过
  • 论侵占罪的犯罪构成都有什么
    一、论侵占罪的犯罪构成都有什么侵占罪之完整犯罪构成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行为人须有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实质,亦即公然攫取并持有他人所拥有的贵重物品;其次,该等被侵占的财务必须明确属于他人合法所有;再者,行为人均需蓄意且恶意地企图占有这些财物;最后,必须证明这类被侵占的财物已经完全脱离了其原始所有人的实际掌控范围之内。这一罪行的设立充分彰显了对于个人财产权益的严格保护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二、论侵占罪既遂的认定证据有什么侵占罪完美成立的判定往往需要收集并整合以下关键性的证据:首先,确保证据可以明确表明行为人存在着触犯法律的非法占据行为,比如有权限的所有证明文件、关于物品保管的相关合同等等涉及所有权问题的重要资料
    2024-07-20
    65人看过
  • 构成累犯的犯罪类型
    1、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对应第65条第一款的但书的,也就是说,过失不存在累犯,累犯的主观方面排除过失。这反应的是立法上控制累犯的范围,重点就是在于惩治那些主观上处于故意而实施犯罪的行为。2、刑度条件: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所判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有期徒刑以上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逻辑上无期徒刑和死刑不存在执行完毕的情况,但是根据我国减刑和假释的制度,以及宪法中规定的赦免的制度,以上两个刑种有可能出现累犯的情况。应当指出,前罪刑罚是已经被实际判处并执行完毕的,是种已然刑罚,而后罪刑罚是尚未被实际判处的,只是种估计,如果后罪没有被实际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犯罪人不能构成累犯。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起算的时间点,这里的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对于被同时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构成;
    2023-03-26
    53人看过
  • 立体犯罪构成下的被害人承诺理论
    随着刑法人文理念的不断发展,刑法目的的多元化开始逐步地显现,刑法不仅仅是保护法益的手段,其更为重要的目标是使得国民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刑法的价值趋向也从最初的压制性法律开始向回应型法律转化,转化的承载体之一就是刑法中的民权,而被害人承诺也成为民权最为直接的理论体现者之一,那么,如何使得被害人承诺这一民权体现者得以充分地发挥其功效,必须结合我国现行的刑法体系加以研究。被害人承诺作为行为的边缘性理论,刑法理论对其给予的关注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研究,但是基于我国刑法的入罪机制对于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把握仍然不够准确。在现有的刑法入罪与出罪一体化的状况之下,要对被害人承诺理论开辟出罪或者罪轻的道路是困难的。这是由于学者们将犯罪构成限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下,对其进行单一解释而造成的,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犯罪构成功能的单一化。而犯罪构成本身是一个全面、立体的结构,其凝聚了刑法入罪与出罪的全部功能,就其本身而言,
    2023-04-22
    132人看过
  • 论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认定及处罚
    (深圳陈-伟律师手机:)一、什么是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二、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刑法中生命起始的标志能说为胎儿脱离母体后,开始独立呼吸。生命的终止我国实践中以心脏停止跳动为标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心脏不可逆转地停止跳动,可以认定为生命已经终止。因此,母体中的胎儿与尸体都不能作为故意杀人的罪的客体,但侵犯其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侮辱尸体罪。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1)、行为的非法性,即没有非法阻断的理由。有合法依据的行为则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正当防卫中杀死不法侵害者、对死刑犯依法执行死刑等。(2)、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作为,如枪击、利用他人或动物,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如母亲不给婴儿喂奶导致其饿死。不作
    2022-10-28
    163人看过
  •  是否言论构成犯罪?
    言论犯罪行为的惩罚并非针对言论本身,而是针对言论行为及其方式。只有当言论进入意志实现阶段,且内容是煽动或煽动他人危害社会时,才能被视为犯罪行为。言论自由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但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言论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对言论犯罪行为的惩罚并不是针对言论本身,而是针对言论行为及其方式。例如侮辱罪、诽谤罪、传授犯罪方法罪、教唆犯罪、煽动性犯罪等。如果发表言论只停留在意志形成阶段,则只属于意义表达;如果进一步进入意志实现阶段,如果意志表达的内容是煽动或煽动他人危害社会,则成为犯罪行为;如果有人讨论如何实现除煽动和煽动外的犯罪意义,这是一种准备行为。从需要到动机到犯意形成,都属于思想范畴,不受处罚。只有在犯意的控制下,才能积极或消极地实现犯意的外部行为。如何判断一个言论是否构成犯罪?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言论自由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言论可能会被认为构成犯
    2023-10-20
    306人看过
  • 刑法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和三阶层的理论知识定义
    一般认为,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有影响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一种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其构成要件为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另一种是英美法系国家双层次的犯罪构成体系,一是本体要件,包括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二是抗辩事由,包括胁迫、防卫、警察圈套、未成年等要素;第三个就是前苏联和我国耦合式的犯罪构成体系,由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四个要件组合而成。在我们国家,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其优点是通俗易懂,比较容易掌握。应该说四要件理论对认定犯罪是有帮助的,但是近年来我国刑法学者对它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不少批评,主要问题是它是一种平面式的封闭结构,四个要件之间并非截然可分,而是存在依存关系,它对简单犯罪的认定不存在问题,但要解决疑难复杂案件就会存在问题。更为主要的是,它没有反映定罪的思维逻辑过程,在这点上与大陆法系国家的三要件理论有很大差距。三要件理论是递进式的逻辑结
    2023-04-03
    71人看过
  • 非法持有枪支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一、非法持有枪支犯罪构成是怎样的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枪支、弹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杀人、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而且危害公共安全。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不包括爆炸物。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行为。所谓私藏,是指持有和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性。即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未依法取得持枪证件而持有、携带枪支、弹药,或者虽有证件但将枪支、弹药携带出依法规定场所,或者在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的
    2023-04-13
    329人看过
  • 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看法和建议
    西方功利主义法学代表人物边沁把国家将某些持有行为犯罪化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预防相关犯罪,即通过禁止持有某些种类的物品以防止围绕该物品而发生的犯罪;二是预防主要犯罪,如果犯罪人在第一步时没有被禁止,那么他可能在第二步或者第三步被制止,因此,一个警惕性的立法得就如同一个有谋略的将军,仔细侦察敌人的所有情况,从而破坏和打烂敌人和计划,持有型犯罪就是要通过禁止次要犯罪来防止主要犯罪。我国刑法学界对持有型犯罪的认识与边沁的观点存在诸多暗合之处:持有型犯罪就是在由于某些原因如证据难以查证或者证据不确凿而用传统罪名难以入罪的情况下出于严密法网,防止更严重的犯罪的发生的考虑而设立的。不难看出,持有型犯罪似乎就是为了执行堵截犯罪功能而存在的,这就有悖于犯罪的本质属性了。根据犯罪行为理论,犯罪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立法者既然把持有行为犯罪化,当然地应该以持有行为本身的危害性为责难的重点。但遗憾的是,我
    2023-06-11
    85人看过
  • 持有型犯罪的举证责任
    证明犯罪构成的责任主要由公诉案件中的检察院承担,即由公诉方向法院提供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能提供或者所提证据不足以说服审判者信服,就要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一、交通事故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一、基本举证原则,谁主张谁举证,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诉讼法举证责任的基本分配原则,在交通事故民事诉讼也同样适用交通事故一方提出的某项主张,就由该方提供证据证明,如果没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所提出的主张,那么就可能需要承担相应不利的法律后果。二、特殊规则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倒置是根据法律的规定提出主张的一方用提出证据证明,而是由另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另一方不能提出某种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证据的,那么就推荐对方主张的事实成立。二、诽谤录音短信属于证据吗诽谤录音短信算证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
    2023-06-23
    352人看过
  • 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及意义有哪些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构成的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成立或者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有的属于犯罪客观方面,有的属于犯罪主观方面,它们有机统一形成某种罪的犯罪构成。2、犯罪构成是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犯罪构成要件是指从同类案件形形色色的事实中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带有共性的,对于犯罪性质和危害性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任何一种犯罪,都可以用很多事实特征来说明,但并非每一个事实特征都是犯罪构成的要件。只有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那些事实特征才是犯罪
    2023-06-03
    108人看过
  • 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关键词:间接故意;意志因素;风险控制;行为本位;罪过形式内容提要:强调意志因素的传统故意理论难以满足刑法控制风险的需要,有必要以对危害结果是否存在认识或预见作为区分故意与过失的标准,并在故意与过失之外引入轻率的罪过形式。随着刑事立法受行为本位思想的影响,结果要素在刑法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这对以结果作为认识内容核心的传统故意理论构成重大挑战,后者因此无法对某些犯罪的罪过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犯罪故意是刑法总则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总论中其他主题领域近年来在学术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相比,罪过领域基本上是由传统刑法理论独霸天下,鲜有学术性的争鸣。大体而言,我国传统的罪过理论有三个特点:(1)区分故意与过失乃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时,要求必须同时考虑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2)固守故意与过失的二分论;(3)就故意犯而言,原则上需要对属于构成要件事实的所有要素具有明知。本文对故意理论的反思将围绕与之相对应
    2023-04-22
    37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理论在刑法学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8
      犯罪构成理论在刑法学理论中是基础地位。通俗的讲,犯罪构成理论就是刑法学在实践中,如何将刑法条文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方法。刑法的理论有很多种,在我国一般沿革为前苏联四要件学说模式和张明楷提出的依普通法系为基础的三阶层理论,加之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共同使法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前苏联模式为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三阶层理论为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其实只是一种判断方法的不同,得到的结
    • 持有型犯罪中的持有型犯罪包括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4
      我国刑法中的持有型犯罪大多是出于对违禁品的管理而制定的条款,例如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等等。持有型犯罪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理解,有观点认为持有是积极的身体动作,应当属于作为,因为行为人对持有对象有违法性认识并且积极的实施了持有的行为;而有的观点认为持有是消极的身体动静,应当属于不作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持有行为本身不带来社会危害性,但是行为人有不持有这些危险对象的义务,行为人违
    • 构成犯罪的意义就是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1
      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要素,即要件的总和形成犯罪构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犯罪构成要件可以分为具体要件与共同要件。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是指具体犯罪(如盗窃罪、诈骗罪等)的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是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共同要件是从具体要件中抽象出来的。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
    • 论受贿犯罪的构成要件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
    • 论述有关重婚罪的犯罪类型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07
      通常情况下,在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有关重婚罪的犯罪类型如下: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