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禁令的规定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30 22:01:36 57 人看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野味防控是目前发布的最严格的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的决定,文件规定,违反规定食用、交易、运输有关野生动物等行为,都会在现有法律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的基础上加重惩罚。目前最新的文件并没有规定一个更加严格的新的处罚标准,只是说明了会加重处罚,比如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话,法院会在考虑刑罚时加重处罚时长。

吃野味触犯什么法律

吃野味触犯了刑法。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禁野”决定的出台,各地立法“禁野”的进程不断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东、深圳、珠海、天津、福建、湖北、青海、甘肃、重庆、江西、湖南、山西等12个省市出台或修改地方性法规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北京、广西正就修法征求意见。各地均明确了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范围,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在内的陆生野生动物被全面禁食,部分地区也将列入保护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纳入禁食范围。针对非法食用等行为,不同地区按动物价值倍数和罚款金额两种方式论罚,部分地区增加信用惩戒措施。全面“禁野”后,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备受关注。广东、山西等省份将非食用目的人工繁育管理写入法规。这也意味着,这些省份不会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人工繁育,部分人工繁育的陆生野生动物将可以用于科研、药用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犯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346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规定: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13: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野味禁令是否是临时性的措施?
    野味禁令不是暂时的,是颁布了之后固定的。具体规定为:第一,野味禁令后可以吃的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是不列入“禁止食用”范围的,可以食用;家畜、家禽类,如果经过严格检疫后的,属于“白名单”范畴,可以食用。第二,野味禁令后不可以吃的为:两栖爬行类动物,大部分都是“黑名单”,是不可食用的。野味禁令的种类有哪些根据我国有关野味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野味禁令的动物按照“纲”分类,一共有七大类:第一,“兽纲”,第二,“鸟纲”,第三,“爬行纲”,第四,“两栖纲”,第五,“蛛形纲”,第六,“昆虫纲”,第七,“多足纲”。其中,“兽纲”有14种,主要包括貉、银狐、北极狐、水貂、果子狸、野猪、梅花鹿等野生动物。
    2023-06-30
    475人看过
  •  我国野味禁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全国野味禁令的规定包括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行为,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依法清理许可证件及文书,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经营野生动物等活动的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全国野味禁令的规定包括:首先,要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行为,同时坚决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第二,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依法清理许可证件及文书。第三,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经营野生动物等活动的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抱歉,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生成法律分析。请提供有关法律主题、问题或案例的更多细节,以便我可以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分析。全国野味禁令的实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禁令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我们应当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行为,取缔非法野生动
    2023-08-18
    143人看过
  • 野味禁令违反者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目前还在修改过程当中,大多数省份针对违反野味禁令的行为一般采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部分省份还增加了信用惩戒措施,对违反野味禁令受到行政处罚的,将违法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广东野味禁令明细广东是野生动物的资源大省、贸易大省和消费利用大省。广东率先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明确写入地方性法规。3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大幅提高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力度,最高可处罚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罚款。并且对食用野生动物予以全面规范,将禁食范围限定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生产、加工、
    2023-06-30
    346人看过
  • 禁止外售野味
    有期徒刑
    吃野味是犯法行为,要面临行政处罚,《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规定,明知或应当知道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食用为目的而购买的,构成非法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对以食用为目的而购买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野味禁令后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第一,野味禁令后可以吃的为:(1)鱼类等水生动物是不列入“禁止食用”范围的,可以食用;(2)家畜、家禽类,如果经过严格检疫后的,属于“白名单”范畴,可以食用。第二,野味禁令后不可以吃的为:两栖爬行类动物,大部分都是“黑名单”,是不可食用的。因此,要注意区分上述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犯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7-04
    121人看过
  • 新广告法禁令有哪些规定
    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今后不能再代言了新广告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代言药品广告,药品广告必须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同时,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食品广告。这意味着,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今后不能再代言了。新广告法阐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允许代言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商品或者服务,由于人体的独特性,作用于某个人有效并不代表对他人有效,广告代言人做推荐证明本身不具有科学性。不满10岁的童星不允许代言,小朋友果然应该好好上学9月1日之后,电视、网络等广告中将难见到不满10岁的童星代言人。因新广告法规定,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代言,这是否意味着一些儿童产品广告中不能再出现10周岁以下童星呢?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局局长张国华解释说,按照我国民法
    2023-06-01
    258人看过
  • 禁止食用的野味种类
    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以及食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下的六种野生动物是不能吃的:第一种,果子狸;第二种,黑眉曙蛇;第三种,虎纹蛙;第四种,喜马拉雅旱獭;第五种,穿山甲和第六种中华菊头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2022年最新广东发布野味禁令内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作出有关决定后,2022年广东率先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明确写入地方性法规,并在3月3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将大幅提高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力度,最高可进行处罚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罚款。该条例将会于5月1日起施行。
    2023-06-30
    73人看过
  • 哪些野生动物受到保护禁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我国有关野味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野味禁令的动物按照“纲”分类,一共有七大类:第一,“兽纲”,第二,“鸟纲”,第三,“爬行纲”,第四,“两栖纲”,第五,“蛛形纲”,第六,“昆虫纲”,第七,“多足纲”。其中,“兽纲”有14种,主要包括貉、银狐、北极狐、水貂、果子狸、野猪、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山东省在发布野味禁令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随着疫情爆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发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文件,这个文件的发布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表明这个文件是全国都需要遵守的,虽然山东自己没有发布省级的野味禁令,但是需要在山东适用国家级的野味禁令。所以,在省政府方面,山东没有发布野味禁令,在国家层面,国家发布了野味禁令,直接让地方省份遵守,不用山东再次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2
    2023-06-30
    350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的禁制令规定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来解决某些案件,如当事人行为难以执行或造成其他损害。若对方当事人申请,法院可以裁定保全其财产、禁止行为或当事人不提出申请。若法院决定采取保全措施,则申请人需提供担保,否则裁定将驳回申请。若情况紧急,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除外的其他禁止令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禁止令。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行为和其他原因,判决难以执行或造成当事人的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保全其财产,命令禁止行为或行为的当事人不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命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如果情况紧急,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的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应立即开始执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禁制令有哪些内容?民事诉讼法中的禁制
    2023-11-10
    412人看过
  • 人身禁止令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哪些
    禁止令是新增的一种对犯罪分子的行为规范。所谓“禁止令”就是对于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于违反禁止令但情节并不严重的犯罪分子,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处罚。如果情况严重的,比如3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或者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分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等,则由法院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一、禁止令的适用范围禁止令是指由法官签发的令状,主要是禁止被告为一定的行为,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民事禁止令通常在家庭暴力、子女虐待等类型的案件中下达,主要用来确保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禁止令也可用来禁止邻居间的恶劣纠纷。二、被人骚扰可以申请禁止令吗禁止令也可以是由法官签发的令状,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民事禁止令通常在家庭暴力、子女虐待等类型的案件中下达,主要用来确保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禁止
    2023-04-06
    84人看过
  • 职务犯罪侦查八项规定的禁令有哪些内容?
    一、严禁擅自处置案件线索、随意初查和在初查中对被调查对象采取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违反者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严禁违法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对未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或扩大适用范围,或在不符合规定的场所等故意规避法律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根据情节和后果追究决策者和执行者的纪律、法律责任。三、严禁违法干涉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非法插手工程建设、干预工程招投标,或非法插手经济纠纷,或超越职权办案,或接受赞助、报销费用、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严禁违法违规处理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对任意查封、扣押、冻结公私财产,或不依法及时返还扣押、冻结款物
    2023-06-03
    99人看过
  • 禁止令的司法解释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条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一项或者几项内容。禁止令,是一种法律学术语。指法庭下达的禁止当事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指令,也指由法官签发的令状,主要是禁止被告为一定的行为,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
    2023-06-12
    289人看过
  • 进入公众视野的刑事禁止令
    禁止进入酒吧、禁止进入网吧、禁止使用信用卡自今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以来,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各地法院频频发出五花八门的禁止令,禁止令作为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正式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禁止令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也是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积极回应。依法正确适用禁止令,切实保障和强化管制、缓刑的适用效果,有助于刑罚的实施、预防犯罪的发生;有助于进一步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激化,同时对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要。但是,刑事禁止令是我国刑事法律领域中一项全新的制度,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项制度,确保其的执行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一、准确界定刑事禁止令性质刑事禁止令不是一种新的刑罚,而是对管制犯、缓刑犯具体执行监管措施的革新。刑事禁止令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依附性。刑事禁止令是刑事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的
    2023-06-11
    118人看过
  • 盗窃罪禁止令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一、盗窃罪禁止令有哪些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行为所下达的禁止令,主要涵盖以下内容:禁止接近某类特定人士;禁止进入某类特定区域或者场所;以及禁止持有或者使用某类特定物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告人再次做出类似违法行为,同时也能为受害人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这些限制措施将根据每个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被告人的行为特征进行个性化制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明确规定了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的制度,但是这一条款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盗窃罪。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有权根据这一条款对被告人施加相应的禁止令。举例来说,如果被告人的盗窃行为与某个特定行业或者活动存在关联性,那么法院就有可能判决禁止被告人从事这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犯罪情况,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
    2024-07-26
    54人看过
  • 现在的法律规定吃野味犯法吗
    吃野味是犯法行为,要面临行政处罚,《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规定,明知或应当知道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食用为目的而购买的,构成非法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对以食用为目的而购买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1条第1款之规定,犯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346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一、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有哪些?一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地迅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形成强大声势,打击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
    2023-03-30
    42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野味禁令行哪些东西可以吃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4
      第一,野味禁令后可以吃的为: (1)鱼类等水生动物是不列入“禁止食用”范围的,可以食用; (2)家畜、家禽类,如果经过严格检疫后的,属于“白名单”范畴,可以食用。 第二,野味禁令后不可以吃的为:两栖爬行类动物,大部分都是“黑名单”,是不可食用的。
    • 违反野味禁令会受到哪些处罚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12
      1、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目前还在修改过程当中,大多数省份针对违反野味禁令的行为一般采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此外,部分省份还增加了信用惩戒措施,对违反野味禁令受到行政处罚的,将违法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 禁止吃野味法律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0
      禁止吃野味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 对临时号牌禁令具体有哪些规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25
      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里,明确规定车辆上道路行驶必须按规定悬挂号牌,未按规定悬挂号牌是要被处罚的。但是,在没有取得正式牌照以前,必须按规定申领机动车临时号牌方能上道路行驶。新车使用临时牌照不得超过15天,车主应及时向车辆管理机关申请使用正式牌照。民警遂对其做出暂扣车辆、罚款200元、扣12分的处理决定。
    • 缓刑禁止令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一)附属性:禁止令与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独立刑罚不同,它不是一种独立刑罚,而只是对管制犯、缓刑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措施的革新,因此禁止令本质上是一种监管措施,不能脱离管制、缓刑而单独适用禁止令,具有强烈的附属性。 (二)特定性:一是禁止令的适用对象特定,只针对被判处管制、缓刑的罪犯适用。二是禁止令的内容特定,对被判处管制、缓刑的罪犯,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