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名誉侵权纠纷责任如何判定
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2.行为人的侵权行为违法。行为人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应当特定而明确,具有指向性;
3.侵害行为产生了恶劣影响;
4.行为人有过错。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名誉侵权纠纷怎么写起诉状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3.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4.原告应当提供的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也应当提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三、名誉权侵权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
侵害名誉权诉讼时效是三年。侵害名誉权属于一般侵权,一般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n(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n(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n(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n(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名誉权侵权纠纷之侵犯名誉权有什么样的责任
367人看过
-
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与名誉权纠纷区别
308人看过
-
涉及名誉权侵权时,如何确定赔偿标准?
422人看过
-
名誉权纠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可以起诉吗?
217人看过
-
网络名誉侵权是什么,网络名誉侵权如何认定责任
456人看过
-
如何应对涉及名誉侵权的起诉
178人看过
-
涉及名誉权侵权纠纷怎么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13损害公司名誉权纠纷处罚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相应的赔偿,其次还需要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等。名誉权的主体指的是公司法人个人,在公共场所进行侮辱诽谤他人,公然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
如何判断名誉侵权的责任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0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末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
涉及侵权责任纠纷怎样定举证责任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8举证责任,又称“举证的必要”。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中须确认的事实依法负有的提出证据的义务。依现代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举证责任根据证明对象由双方当事人分担,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
到底是名誉权纠纷还是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纠纷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7根据诉讼费用缴纳标准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
如何处理侵犯名誉权纠纷案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201、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 2、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 3、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