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受伤家长要调监控合法吗
当家长的孩子遭受伤害性事件时,他们有权要求调阅监控录像以获取相关证据,这种要求在法律框架下是受到支持和保护的。但是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及相关的法律原则。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明确规定,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公正、必要性的基本原则,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首先,必须获得个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的明确同意,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殊规定;其次,必须公开处理信息的具体规则;最后,必须明确告知处理信息的目的、方法以及所涉及的范围。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若家长希望调阅监控录像,可向公安部门报案。待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之后,将依据法律规定调阅监控录像作为取证手段。如经调查发现存在问题,则需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后,家长方可查阅监控录像。若对方拒绝家长的请求,家长仍可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待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之后,将依据法律规定调阅监控录像作为取证手段。如经调查发现存在问题,则需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后,家长方可查阅监控录像。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孩子受骗成帮信罪该怎么办
若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不慎陷入电信诈骗的圈套并被迫加入了犯罪团伙,而当个体自身察觉到这一行为后,务必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在此过程中,如能详细阐述受骗原因,同时还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支持,将有可能使得“帮信”的指控不再成立。假如因为这样的误会而被错误地判定为帮信罪名成立的话,那么应权衡自身权益,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当家长们面临自己子女遭受不测事件时,他们享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调阅监控录像申请的权益。然而,此项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合法性的要求进行。具体而言,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仅在个人或法定监护人明确表示同意(除非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方能进行;其次,需要公开处理规则,并且向相关人员详细说明调阅的目的、方法以及所涉及的范围;最后,在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之后,可能还需要获得上级部门的批准。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拒绝,家长们可以选择继续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调阅的权利。
-
孩子在学校受伤如何赔偿,家长有权看监控吗
284人看过
-
孩子被打家长有权看校内监控吗
168人看过
-
在学校被打家长有权调监控吗
369人看过
-
父母安监控摄像头监控孩子犯法吗
366人看过
-
在家安摄像头监控家长违法吗
484人看过
-
工伤调查会查监控吗
475人看过
-
-
-
孩子在学校被校外人员打伤,家长有权看学校监控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
幼儿园监控孩子被人抓到,孩子受伤了怎么办?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13关键是孩子是怎么受伤的。以此判断幼儿园是否有过错。 一、幼儿园有保护孩子的义务,如是幼儿园的疏忽造成的,幼儿园承担全责:《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如果孩子本身并无过错,作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幼儿园如存在管理上疏漏,应该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二、如果是其他小朋友的过错造成的,则幼儿园与小朋友的父母承担连带责任
-
小孩受伤家长误工费,家长有权向误伤者要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5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劳动法上的劳动主体资格,不能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维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用主要由其监护人承担,因此,无从谈及“误工”一说,审判实务中,一般不会获得法院的支持。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