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死亡之后,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的继承人追讨债务,继承人应当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债务人的债务偿还责任,但是超出遗产范围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偿还。
一、欠钱人死了又起诉怎么办
债务人死亡后的债务承担主要由债务人的配偶和债务人的法定继承人来承担。债权人可以起诉债务人的继承人来追讨债务。我国法律规定,作为债务人的继承人应当在继承债务人财产的范围内承担债务人的债务。继承人放弃继承债务人的财产的,可以不承担债务人的债务。
二、父母欠下赌债是否可以向子女讨债
父母欠下赌债不可以向子女讨债。赌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或债务担保人讨债。债务人死亡的,留下遗产,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继承人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偿还被继承人的债务。超出部分没有偿还义务。放弃继承的,不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继承人应当以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三、债务人生前所欠的钱是否还能要回来
债务人生前所欠的钱还能要回来。债务人死亡的,债权人可以向死者的配偶或者其法定继承人追偿。死者生前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从死者遗产中偿还。
继承人在继承死者遗产的同时,也有清偿债务的义务。除非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否则死者生前的债务应由其他继承人偿还。
因此,债权人可以要求死者的继承人和家庭成员在继承的财产范围内清偿死者的债务。
-
死亡债务人死亡债务人也死亡后债务怎么办
210人看过
-
债务人死亡其债务应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之后怎么办
380人看过
-
债务人死亡而债权人要怎么处理债务人死亡
258人看过
-
人死亡之后的债权债务
468人看过
-
人死亡后借条还有用吗,债务人死亡债权人怎么起诉?
149人看过
-
死亡后无财产债务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债务该怎么办
369人看过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
债权人死亡债务怎么办债权人死亡公证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5债权人死亡,而其继承人当时不知道存在这笔债权,不可能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应视为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丧失民事行为、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继承开
-
债务人死亡,债权人的钱怎么办?债务人死亡后还会偿还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3债务人死亡,债权人的钱怎么办?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因为债务人死了,债务人的欠款就不用去偿还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债权人的权益该如何保护,经济社会的秩序又该怎么办?死者生前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从死者遗产中偿还。除非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那么死者生前的债务应由其他继承人负责偿还。那么,除此之外,债权人还可以向谁讨要自己的欠款呢?请看下文
-
债权人死亡后未确定继承人债务人债务人怎么办债务人怎么办怎么处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5可以向法院起诉,但举证责任在原告,需要提供债权凭证或其他材料证明借款事实,还需要继承人的合法身份证明、债权人死亡证明等证据。 债权人死亡后未确定继承人,债务人怎么办 债务人可将借款提存。 债务人有以下情况,难以履行债务的,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
-
哪些人应当承担债务人死亡后其遗留的债务?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81、债务人去世之后遗留的债务应当由其继承人承担,但是继承人只需要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超出遗产范围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承担,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则也不需要对该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是,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
-
债务人死亡怎么追债,债务人死亡怎么追债青海在线咨询 2021-06-02债务人死亡,债务不能消灭。我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中,均明确了这一点。债权人要追讨债务,首先看债务人是否留有财产,其次看有无债务担保人。一般公民死亡后,有财产的,他的债务由他的继承人承担;无财产的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的,继承人不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规定:“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此外,《民法典》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