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写两个人名字离婚后的分配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房屋产权证书上产权所有人登记的是夫妻两个人的名字,一般会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非法隐藏、转移拒不交出的,或非法变卖、毁损的,分割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不分。
父母的房子母亲过世遗产应该如何分配
1、父母的房子母亲过世遗产的分配:首先由父亲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人,取得房屋的一半产权,剩下的一半,母亲生前立有遗嘱的,则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方式分配,即母亲的配偶、父母,孩子共同继承剩余的一半。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
家庭遗产纷争的解决途径
444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是什么
159人看过
-
以何种途径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499人看过
-
离婚房产处置方案:家庭纷争的解决途径
86人看过
-
离婚后夫妻双方争夺房产,如何解决?
51人看过
-
家庭纷争:房主过世,配偶与子女争夺房产权益
106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同胞间房产权益争执的解决途径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20在解决房屋所有权争议时,您可以选择以下四种途径:和解、协议、仲裁或诉讼。首先,需遵循和平同等互利的原则进行民意调解。如果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您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协助以达成共识。其次,如果协商未果,根据房屋买卖协议条款,您可以申请特定部门进行仲裁处理。若再遇困难,最终您还可以寻求司法诉讼作为最后屏障。 根据《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
-
赠与合同权益归属争议解决途径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24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的效力认定如下: 1. 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有交付受赠人财物的义务。 2. 赠与合同成立且赠与人已将赠与财物交付受赠人时,物权发生转移,视为受赠人合法享有受赠财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合同。
-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7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河北省际边界纠纷解决途径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22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
-
内蒙古边界纠纷解决途径探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27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