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可能构成什么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2 17:46:03 230 人看过

首先判断是否危害公共安全。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空白罪状,如何界定“其他危险方法”的范围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

对于碰瓷者而言,驾车冲撞他人车辆也是一种危险行为,行为人通常在选取作案路段、行驶速度、碰瓷方式等方面都会有一定节制。实践中,大量碰瓷者是利用道路混乱、机动车起步阶段以及违规变道行驶等条件,在车流量小、行人稀少或道路进出口等路段,行车速度慢,驾车与被害车辆发生碰撞,继而要求对方赔偿。与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相比,上述“碰瓷”行为所造成的危险不具有扩散性和广泛的杀伤力、破坏性,不足以严重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实际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损害后果的也不多见。对这类行为一般不能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当然,由于实践中驾驶机动车“碰瓷”的情形较为复杂,除了一般情况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个案的特殊性,准确认定行为的性质。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行为人选择的作案时间、地点、方式必然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危险的,则应当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例如,行为人在高速路、城市主干道等人流、车流集中、车速快的路段驾车故意冲撞被害车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使受到撞击的车辆失去控制,进而造成与其他机动车碰撞、追尾等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样的“碰瓷”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关于是否足以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属于对危险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判断,应当以认识和判断力处于正常、平均水平的人来判断。在时间、路段、路况、车速、“碰瓷”方式等诸多因素中,具备哪几项或者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认定“碰瓷”具有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高度危险,往往是见仁见智。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碰瓷”,一般来说对公共安全有较高危险,但如果当时是夜间,通行车辆较少,碰撞发生后,行为人或被害人及时设置路障标识,或采取防范措施,那么,其“碰瓷”行为就不足以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此,是否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必须综合考虑碰瓷发生时的各种情形谨慎判断。

其次再考察获取财物的方式

由于“碰瓷”的特点,其目的行为可能触犯不同的罪名,司法实践中,主要集中在敲诈勒索罪、诈骗罪和抢劫罪三个罪名的争议上。上述三罪在主观方面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客观方面获取财物的方式不同:

敲诈勒索罪是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具有行为人获取财物的“胁迫性”与被害人交付财物的“非自愿性”两个显著特征;诈骗罪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付财物,具有行为人获取财物的“欺骗性”与被害人处分财物的“错误性”两个显著特征;而抢劫罪是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则具有行为人获取财物的“暴力性”与被害人失去财物的“被迫性”两个显著特征。

因此,在“碰瓷”案件中,应当根据行为人获取财物方式,结合具体案情,准确认定“碰瓷”行为的性质。

第一种情形(敲诈勒索型)

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并造成事故系被害人过错所致的假象,继而以此为要挟,迫使被害人赔偿。表面上看,行为人具有欺骗的成分;但从实质上分析,所谓的“骗局”只不过是行为人为其顺利实施勒索钱财行为所制造的由头,行为整体上符合敲诈勒索罪的要挟、强迫特征,应当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实践中,要挟、强迫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以不赔偿就扣留车辆相要挟,有的抓住被害人车辆手续不全、正规处理程序烦琐、害怕耽误时间等心理,但不管具体方式如何,要准确把握行为要挟、胁迫的本质特征。

第二种情形(诈骗型)

如果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隐瞒事故真相,使被害人基于事故产生原因的错误认识而给付“赔偿”,行为人的行为就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第三种情形(根据主要取财手段认定)

在有的“碰瓷”案件中,被害人是完全被胁迫交付钱财,还是既有被欺骗又有被胁迫的因素而交付钱财,有时不容易区分。尤其是在系列“碰瓷”案件中,行为人在有些犯罪过程中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交付了钱财,而在有些犯罪过程中因被害人识破骗局而使用了要挟的手段。对类似案件,应从系列行为的整体特征考察,根据行为人主要取财手段的特征,以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论处,而不宜进行数罪并罚。

第四种情形(抢劫型)

如果行为人驾车碰撞他人车辆后,又以暴力或实施暴力相威胁而索取钱财的,构成抢劫罪。

第五种情形(故意毁坏财物等类型)

如果行为人实施的“碰瓷”行为不足以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碰瓷”后,由于主客观原因,也没有进一步实施诈骗、敲诈勒索或抢劫行为,那么,对于只撞毁车辆,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要件的,可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致人伤亡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既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同时符合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19: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数罪并罚相关文章
  • 碰瓷构成敲诈勒索罪吗
    碰瓷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的算敲诈勒索。碰瓷者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但其目的是让被害人产生恐慌,以便进一步威胁、要挟使其就范,从而达到索要财物的目的。被害人因行为人的威胁或者要挟产生恐惧情绪,因而交出财物的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既遂,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通过碰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行为人通过碰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3-03-25
    138人看过
  • 什么叫碰瓷,被“碰瓷”怎么办?
    碰瓷原意指旧时一些混混无赖之辈手拿易碎的瓷器故意撞人,瓷器应声落地而碎,以此敲诈行人,因为用意相同,如无赖找茬敲诈餐厅,宵小故意倒地敲诈车主等行为同样被称为碰瓷。遇到碰瓷:1、及时报警,让警察出面协助解决。当他们看到司机已经报警时,部分作案人在心虚胆怯之下,往往终止了违法犯罪行为。2、坚决表明先去医院为伤者检查,否则赔款免谈的态度;同时尽快通知你的车辆所在的保险公司,熟记保险有关条款,保管好相关票据和事发地事故处理部门的证明材料,以便将自己可能承担的损失转由保险公司承担,达到避免或减少自己损失的目的。3、立刻锁上所有车门,不让车里的亲戚朋友下车,不要与他有任何的肢体接触,打开车辆双闪开关,保护好行车记录仪,并且打开自己的手机录像。律师补充:“碰瓷”是指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听说的就是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利用被害人
    2023-05-07
    374人看过
  • 故意碰瓷构成敲诈勒索罪么
    碰瓷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的算敲诈勒索。碰瓷者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但其目的是让被害人产生恐慌,以便进一步威胁、要挟使其就范,从而达到索要财物的目的。被害人因行为人的威胁或者要挟产生恐惧情绪,因而交出财物的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既遂,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通过碰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行为人通过碰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3-03-29
    128人看过
  • 碰瓷什么意思,何防范碰瓷
    一、碰瓷什么意思?碰瓷,原属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例如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碰瓷”其实质属于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有相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二、开车过程中如何防范碰瓷?1、首先,及时报警,让警察出面协助解决。敲诈者利用的就
    2023-03-19
    415人看过
  • 碰瓷是什么行为,属于犯罪吗
    “碰瓷”其实质属于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有相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2-24
    104人看过
  • 碰瓷是什么行为,属于犯罪吗
    一、碰瓷是什么行为,属于犯罪吗“碰瓷”其实质属于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有相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3-04-15
    32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数罪并罚是指一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数罪,或者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或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审判部门依照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的原则和方法对一人所犯数罪的... 更多>

    #数罪并罚
    相关咨询
    • 碰瓷撞死人构成犯罪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4
      碰瓷被撞死不会判刑,只会得到赔偿,但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 酒驾碰瓷构成什么罪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8
      碰瓷是指行为人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诈骗赔偿金,只是以碰瓷为手段,诈骗为目的的行为,其实质属于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饮酒驾驶机动车属于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但被他人以交通事故进行诈骗五万元的,构成诈骗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碰瓷可以构成诈骗罪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3
      1、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主观目的,使用了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的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诈骗受害人财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 2、敲诈勒索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主观目的,使用了另受害人会产生精神压力的威胁,一般都属于非暴力,且多以涉及当事人隐私的威胁,迫使受害人屈服,而敲诈勒索受害人财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 3、碰瓷,一般是违法或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主观目的,虚构己方被对方碰伤的事实,骗取受害
    • 碰瓷老人是否可能会构成诈骗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5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碰瓷老人是否构成诈骗罪,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碰瓷老人对事实真相加以隐瞒从而骗取对方“自愿”交付赔偿款,会构成诈骗罪。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
    • 遇上碰瓷的撞死了构成犯罪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31
      碰瓷被撞死不会判刑,只会得到赔偿,但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