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怎么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两种,第一八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十六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间歇性精神病人。其中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未发病、其精神状况正常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三条【法定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与恢复】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四条
-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人们制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04人看过
-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犯诈骗罪怎样判?
119人看过
-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天天偷窃要判几年?
429人看过
-
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被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有什么规定
343人看过
-
辨认笔录辨认人不签字可以吗?
94人看过
-
辨认笔录不能作为犯罪认定的事实根据吗
180人看过
-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人们制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2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辨认识别能力不足,往往是因为先天因素或者疾病,事故原因造成的,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无法识别或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的成年人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一是对该成年人按法定程序选择监护人,保护其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其他合法权益,二是法定代理人主张该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取消该民事法律行为交易者可以事先决定是否与成年人
-
无法辨别或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06对于那些在认知能力上无法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应当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但是,在纯获利的情况下,或者与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符的情况下,这些成年人可以自行实施相关民事法律行为。
-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辨认如何申请限制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51、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如何认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
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7对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于其心智丧失,不具有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从保护他们的自身利益出发,法律规定他们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