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财类案件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30 21:52:52 230 人看过

一般的涉财类案件没有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的,物品所有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分类:

(一)、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依据是否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可将精神损害赔偿分为可赔偿性精神损害和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可赔偿性精神损害指依法构成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的精神损害。否则,即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可赔偿性的判断标准是个难题。诚如欧洲学者在侵权行为法中认为的那样:“只有在避免了过分的责任时,才能作为有效的有意义的和公正的赔偿体系进行。”各国原则上都以法定为限。我国台湾学者也认为“可赔偿性精神损害指生理上或心理上所受之痛苦,且以法律之规定可以获得赔偿之痛苦者”。但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法律只是规定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大致范围,对于可赔偿性的规定在2001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第八条规定了“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令赔偿。“严重后果”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如何认定呢?

可赔偿性应以中性第三人的标准认定。具有可赔偿性精神损害往往表现为精神痛苦,而精神痛苦十分抽象。首先,是否痛苦难于认定。忧郁、绝望、怨愤、失意、悲伤固然有时反映精神痛苦,但这些诗人频繁使用的词汇显然不适用于法律。更何况还有“落第举子哭是笑”等假象。其次,同样的精神损害造成的痛苦因人而异,严重程度也各有不同。关-公刮骨疗毒还能若无其事地下棋,可林*妹无意的片言支语就会悲天悯人痛不欲生。因此不能以当事人的主观标准认定精神损害。中性第三人标准也即以普通正常人的标准判断精神利益的损害是否达到“严重程度”,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为准,甚至在当事人不知晓的精神损害存在的情况下都可认定。在审判中,法官依据经验法则予以认定。

(二)、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不可赔偿性精神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3.较低层次的精神不快或不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及法治程度不高及其他各因素,这些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如就餐时服务态度不好或饭菜久待不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这个范围将逐步缩小。

4.不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事实造成的精神损害。例如,侵权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要件一般为:侵权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缺其一则不具有可赔偿性。

(三)、侵权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依据损害行为的性质不同划分为侵权精神损害和违约精神损害。

侵权精神损害指因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相对较为成熟。侵权精神损害依据侵害对象的不同分为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侵害身份权精神损害、侵害特殊财产权的精神损害。

违约原则上不发生精神损害赔偿,但违约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广泛存在。另外在遵守违约无精神损害赔偿的同时,大多数国家在立法或判例中肯定了特定合同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我国许多学者也对之持肯定态度,梁*星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916条规定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中包括“非财产损害”内容。

(四)、违约侵权损害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是否发生责任竞合又可分为竞合违约精神损害和特定合同违约精神损害。竞合违约精神损害同侵权精神损害,只是也可通过违约赔偿请求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特定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还可以依据合同目的不同分为以获得满足为目的的合同违约精神损害和以消除痛苦为目的的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以获得精神满足为目的的合同如旅游合同。以消除痛苦为目的的医疗服务合同(不构成侵权)。该分类可由下图示意:(图略)另外,可依据损害事故是否直接作用于受害人分为直接精神损害和反射精神损害;依据对损害赔偿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回复原状精神损害和金钱补偿性精神损害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14: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损害赔偿相关文章
  • 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怎样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
    一、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中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如下两个方面场合:1、侵害生命权对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的救济。2、侵害健康权对其本人或其亲属所造成精神痛苦的救济。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因此如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数额,是审判实践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而且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以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问题。精神损害不同于财产损害,无法适用等价赔偿的原则来衡量,既然如此,精神损害不是赔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因此,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依照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使其赔偿数额适当合理。二、怎样确定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额1、适当补偿、限制原则。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很难用物质尺度来衡量其不含直接物质损失内容的相应价值,依据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难以正确
    2023-02-04
    434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是否要担责
    精神损害赔偿要担责。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024-05-01
    200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能否在工伤赔偿案件中提出?
    根据工伤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将精神赔偿列入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赔偿是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建立工伤保险关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则由保险机构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单位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单位也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职工进行赔偿。根据工伤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将精神赔偿列入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赔偿是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建立工伤保险关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则由保险机构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单位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单位也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职工进行赔偿。 工 伤 保 险 与 精 神 损 害 赔 偿 的 关 系工伤保险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工伤保险条例》和《精神损害赔偿解释》两个法律法规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伤导致精神损害的,其工伤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
    2023-09-12
    482人看过
  • 刑事案件是否赔偿精神损失费
    一、刑事案件是否赔偿精神损失费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1、若认为对精神损失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则意味着刑事诉讼法有关只有遭受物质损失的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只能根据物质损失判赔的规定就将失去实际意义。绝大部分被害人肯定会选择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同时赔偿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这样,势必导致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架空、虚置,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切实维护被害方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等重要功能无法发挥。2、若认为对精神损失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则意味着,就同一犯罪行为,被害方可以同一理由,两次提出损失赔偿要求,势必存在“一事两诉”的问题。3、从司法实践看,刑事案件审结后,特别是被告人被送监服刑或者执行死刑后,往往连有关赔偿被害方物质损失的附带民
    2023-04-20
    167人看过
  • 受损害受害人是否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带来的损失有以下三个方面:不合格产品本身价值上的损失、给存在契约关系的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和其它财产损失、给没有契约关系的当事人带来的财产和人身的损失。按我国目前的立法体例,受害者要么提起违约之诉要么提起侵权之诉,但是无论是提起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都会有一部分的损失得不到赔偿。如果提起侵权之诉,不合格产品本身的价值损失将得不到补偿,如果提起违约之诉,非契约当事人的损失将得不到补偿。对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德国的积极侵害债权理论。所谓积极侵害债权也叫做加害给付,指债务人履行给付不合债务本质,除发生债务不履行的损害之外,更发生履行利益之外的损害,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履行利益损失以及履行利益以外的损失的双重赔偿责任。引入加害给付理论后,对消费者的利益将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至于,产品责任致人损害,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笔者认为其应和我国目前侵权行为法发展的水平保持一致
    2023-07-02
    315人看过
  • 离婚案件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
    配偶精神利益损害主要指由精神利益受损所引起的直接财产损失。直接的财产损失包括配偶的人格权和身份权被侵害以后,身体健康相应地受影响或伤害,因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如精神遭受创伤致使无法工作而影响或失去工资收益;或致病需要医治等等。这些直接财产损失属于过错方赔偿的范围。配偶精神利益损害也包括由精神利益损害所引起的间接财产损失,例如,配偶身份解除使得无过错方配偶会失去原以配偶身份预期可得的财产利益。除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之外,配偶精神利益损害还应包括纯粹的精神利益损害,即人格利益和身份的非财产因素的损害。一、侵犯名誉权赔偿是怎样赔偿的侵害名誉权赔偿损失包括:1、财产损害赔偿。名誉权本身不是财产,不具有可以交换的经济利益,但由于此种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财产权的取得和丧失,因此侵害名誉权也会影响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
    2023-03-23
    293人看过
  • 由一例案件浅析精神损害赔偿
    原告:郭腊梅,女,49岁,汉族,无业,公路局宿舍1幢103室。被告:郭跃进,男,46岁,汉族,芜南路收费站工作,现在公路局宿舍9幢209室。诉讼请求:一、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其医疗费、交通费730元,营养费300元,误工费4200元,精神损害赔偿费4000元,合计9230元。二、要求被告承担诉讼费用。事实与理由:原被告系姐弟关系,因住房原因,经常发生争执,2004年3月9日下午,因家庭房产一事再次发生争吵,被告对原告大打出手,经医院诊治:上腹部有范围为6.5×7.5cm的皮下淤血,经赭麓派出所调解后,被告仍无悔改,并将原告的水、电断掉,致使原告已无法正常生活,故原告向镜湖区人民法院起诉,并请求法院根据诉讼请求予以判处。最终,该案的原告也就是我方的当事人在我们所律师的建议下,通过调解与被告达成协议,由被告赔偿原告1600元钱,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原告本抱着不打官司不达要求不罢休的态度,经
    2023-06-08
    81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相关内容
    当事人可以对下列案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1、侵犯人格权的案件;2、侵犯身份权的案件;3、侵犯财产权的案件;4、侵犯婚姻关系的案件;5、侵犯死者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以及非法使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犯遗体、遗骨的案件;6、违约造成精神损害的案件。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双方达成的协议继续有效。【律师点评】这是一起未成年人在幼儿图受到伤害的案件,幼儿园在被烫伤后,非但不及时治疗,反而隐瞒伤势,致使关某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对此应承担责任,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法院的正确判决,维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它的出台,是我国完善公民人格权司法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律师解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简
    2023-07-04
    310人看过
  • 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概念
    精神损害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精神损害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损失。狭义的精神损害只包括精神痛苦。精神痛苦是指公民因人格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的心理上、生理上的痛苦。精神利益的损失指公民人身权利益遭受的侵害。精神损害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与精神利益损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神损害可以因多种原因引起,如因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同时,使该公民或者其亲属产生精神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依据法律规定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如果是行政机关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时,致使当事人因害怕而生精神痛苦,则当事人则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无疑是一种精神利益损失,但精神利益的损失中只有一部分才能称为精神损害。所以,可以说精神损害只是狭义的精神利益的损失。精神损害,指不法侵害权利人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人身权利,给受害人的人格、精神、尊严
    2023-06-05
    114人看过
  • 法人有权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吗
    法人不能申请精神损害赔偿,但法人指法定代表人时,可以申请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因侵犯人格权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一、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哪些交通事故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和经济能力。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在道路交通的事故中,受害人或者是其近亲属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有以下两种的情形:1、受害人的生命权遭受了侵害,对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2、受害人的健康权遭受到了侵害,对其本人或者是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二、侵犯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指什么?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指的是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三、孕妇出车祸没保住孩子要赔精神损害吗孕妇出车祸没保住孩子是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因事故责任方的侵权行
    2023-04-05
    449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案件中是否存在争议
    根据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说精神损害是由犯罪行为导致的,被害人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抚养非亲生子离婚时能否向对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养非亲生子离婚时,不能向对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其中不包含养非亲生子离婚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
    2023-07-13
    219人看过
  • 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五大类
    一、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五大类(一)故意施加的精神损害与过失所至的精神损害根据人的主观过错不同,将精神损害分为故意施加的精神损害和过失所致的精神损害。两者都是行为人对受害人施加了精神痛苦或使其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二)因侵权所产生的精神损害与因违约所产生的精神损害根据造成精神损害发生的原因分为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和因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前者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人格造成的精神损害,后者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违反合同约定义务而给他方当事人造成精神损害。中国立法和司法规定了因侵权行为而造成的精神损害,受害人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因违约行为产生精神损害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三)直接的精神损害和间接的精神损害以侵权人的不法行为是否直接针对受害人本人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的精神损害和间接的精神损害。前者是指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直接针对特定民事主体即受害人本人并给其造成的精神损害;后者是侵权行为未直接针对受害
    2023-04-14
    429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金种类,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精神损害赔偿金种类精神损害赔偿的种类可分为:1.可赔偿性精神损害。2.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3.侵权精神损害。4.违约侵权损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四)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什么精神损损害赔偿没有具体的赔偿标准,按照司法实践一般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
    2023-04-11
    88人看过
  • 侵权能否赔偿精神损害
    法律综合知识
    一、侵权能否赔偿精神损害侵权能赔偿精神损害。根据法律规定,侵权就是侵犯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按照总数50000元(含本数,以下类同)以下的金额酌情给付。《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二、版权侵权能要求赔偿吗版权侵权可以要求赔偿,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
    2024-02-02
    208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损害赔偿
    相关咨询
    • 精神赔偿金是否构成精神损害犯罪,精神损害赔偿金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16
      犯罪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产被犯罪分子破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
    • 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能力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10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案件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7
      从损害利益角度来看,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利益损害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1、精神利益损害的赔偿配偶精神利益损害主要指由精神利益受损所引起的直接财产损失。直接的财产损失包括配偶的人格权和身份权被侵害以后,身体健康相应地受影响或伤害,因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如精神遭受创伤致使无法工作而影响或失去工资收益;或致病需要医治等等。这些直接财产损失属于过错方赔偿的范围。配偶精神利益损害
    • 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能否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6
      河南梅溪律师郎建勇工伤事故的发生,给受害人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给其或亲属的心灵也带来很大的创伤。那么工伤案件中当事人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呢工伤保险赔偿是指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建立工伤保险关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则由保险机构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范畴,具有公法性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应当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
    • 如何起诉精神损害赔偿案件
      澳门在线咨询 2023-12-16
      精神损害赔偿受害者起诉的,需要收集对方侵权的相关证据后,拟好起诉书去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同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