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挂靠单位是否构成逃税罪?
被挂靠单位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构成逃税罪。若是被挂靠单位实施的行为同时满足了以下的要件,则会构成逃税罪:
1、客体要件
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
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行为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不进行纳税申
报一般也是故意的行为,有时也存在过失的可能,对于确因疏忽而没有纳税申报,属于漏税,依法补缴即可,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逃税罪的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
二、逃税罪的处罚是什么?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行为人偷税数额要达到一定比例和数额或者具备法定情节,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01条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缴纳税数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才构成犯罪。对多次犯有偷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任何的单位、个人,都不得采取诸如欺骗、隐瞒、或者是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等的行为逃税,否则一旦逃税的比例、逃税的数额达到法定的规定,那么就涉嫌犯逃税罪。当然,即使逃税的行为并不构成刑事犯罪,也需要承担依法补税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n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n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
挂靠车辆司机与被挂靠单位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224人看过
-
被挂靠单位是用人单位吗
378人看过
-
涉嫌逃税罪对挂靠的单位怎么处罚?
320人看过
-
我国的单位构成逃税罪吗
434人看过
-
挂靠资质是否被施工单位允许?
474人看过
-
单位车挂靠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84人看过
-
挂靠施工单位虚构工程项目是否构成诈骗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8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根据你所说,虚构工程项目符合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情节。
-
单位车挂靠劳动关系是否成立?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18在车辆挂靠经营的情况下,被挂靠单位并非车辆实际所有人;并且关键在于被挂靠单位并不参与车辆的实际经营和管理,挂靠人作为车辆所有人实际支配车辆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所以说挂靠人所聘用的驾驶员与被挂靠单位之间在实质上并不存在人身、经济和组织上的隶属性,双方因此也就不构成劳动关系。
-
挂靠经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挂靠单位是否有权向被挂靠单位主张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28有权主张侵权赔偿。 (七)关于机动车挂靠经营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如何确定赔偿责任的问题。机动车挂靠经营的情形比较复杂,但都是法律所禁止的,目前审判实务中对机动车挂靠经营情形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如何确定被挂靠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存在较大的分歧,各地做法不一,《2005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内部批复的精神,规定被挂靠人在收益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这样规定相对比较合理,但实践中不易操作,鉴
-
-
挂靠关系能否成立单位行贿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8对于借用单位名义或者挂靠单位经营情况下所发生的行贿行为,应当严格依据单位行贿罪的构成要件来认定,即是否为了本单位的不正当利益并由单位实施行贿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借用或者挂靠单位对私人企业的行为并不知情,而私人为了谋取自身的不正当利益且违法所得归自己所有的,则不应当认定为单位行贿罪。如果私人企业以被借用资质或者挂靠单位的单位名义行贿,而且单位为了追求中标后自身能获得的“管理费”的利益而采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