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和经济纠纷有哪一些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4 17:20:43 329 人看过

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经济纠纷有两大类:一是经济合同纠纷,如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等;二是经济侵权纠纷;如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所有权侵权纠纷、经营权侵权纠纷等。在市场经济中,合同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间确立交易关系,共同实施交易行为,追求和实现经济目的的法定和普遍的形式,因此,合同纠纷是经济纠纷的主要部分。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被害人“自愿处分”财物,被告人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被害人受损。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一、合同诈骗案件

发生合同纠纷,尤其是对方当事人存在诈骗情形,当事人的第一反应是:我要报案!当事人或者公民,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有权向公安机关举报、控告,公安机关受理后,认为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立案调查处理,并根据侦查的事实和证据,作出是否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决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合同诈骗,是指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捏造、虚构事实,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在处理合同诈骗时,要注意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与欺诈犯罪行为的区别和界限,对于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存在具有隐瞒、虚构事实进行欺诈的瑕疵行为,但并不对合同交易目的产生质的改变的,不能认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能以诈骗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只能作为经济纠纷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

二、合伙生意一方私自上门算不算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诈骗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哥们义气”,也只好“束手就擒”,更有甚者,把有人寻访看做一咱荣耀,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继而“慷慨解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9: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犯罪相关文章
  • 识别诈骗与经济纠纷的方法
    诈骗和经济纠纷的区别在于,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诈骗是非法占有。经济纠纷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诈骗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从而使被害人受损。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区别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定义不同,电信诈骗包括了网络诈骗。具体而言,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而网络诈骗,是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
    2023-07-20
    449人看过
  • 民事责任和经济纠纷有区别吗吗
    ①民事纠纷。指民事法律地位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相互之间基于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发生的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大部分属于民事纠纷,主要表现为:服务合同纠纷(违约纠纷)、侵权纠纷、不动产相邻关系纠纷、无因管理纠纷等②经济纠纷。正确地说是经济管理和协作纠纷。指存在经济组织隶属关系地位不平等的个人与其所在经济组织之间、下级组织与其上级组织之间或者依法依合同结成经济协作性隶属关系的不同经济组织之间,基于经济利益关系和组织管理职责关系而发生的纠纷。其主要表现为:基于营业性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而在承发包当事人(物业管理企业与特定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之间发生的经营管理权限纠纷;基于复有权和成员权而在业主个体与业主小组、业主会议、业主委员会或住区管委会之间发生的经济事务自治权利义务纠纷;有关单位依物业管理法规应当相互协助而未尽协助职责纠纷等等。经济纠纷与民事纠纷的基本区别在于:经济纠纷是由于一定经济活动组织
    2023-04-17
    431人看过
  • 经济纠纷与诈骗罪怎么区分
    两者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系民事纠纷。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要在综合考察以下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1、审查行为人主体资格;2、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履行合同的能力;3、行为人是否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行为;4、考察未履行合同的原因;5、考察行为人在对方当事人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后的表现。有学者强调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发生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亦可产生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而且注重考察事后是否挥霍对方当事人的货物、货款等。诈骗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诈的手段骗取或利用受害人的无知而骗取其财物。而经济纠纷则是双方发生经济方面的纠纷,是一种法律上的民事行为纠纷。一般来说,两者比较容易混淆的,就是典型的借钱不还的问题。借了钱,债务人打了欠条,然后没钱还,如何界定是经济纠纷还是诈骗,真的很难说。但按照目前我国刑法疑罪从无原则
    2023-03-03
    167人看过
  • 合同诈骗和经济纠纷有什么不同
    一、合同诈骗和经济纠纷有什么不同1、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诈骗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诈骗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2、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
    2023-06-05
    489人看过
  • 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区别
    经济犯罪和经济犯罪的区别主要是性质不同,经济纠纷是属于民事纠纷,而经济犯罪是属于刑事案件,经济犯罪要给予刑事处罚,经济纠纷不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
    2023-06-02
    133人看过
  • 非法集资和经济诈骗罪区别
    刑法上没有非法集资罪,如果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构成集资诈骗罪。1、犯罪的对象不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但经济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2、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一百九十四条【票据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
    2023-02-08
    482人看过
  • 经济纠纷和债务纠纷有哪些不同
    有区别。1、债务纠纷可以理解为各种金钱贷款偿还关系问题引起的矛盾。债务纠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因为钱而产生的矛盾,称之为债务纠纷。2、经济纠纷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债务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由于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论,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市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关人员和行政机关之间由行政管理引起的经济内容的纠纷。经济纠纷和诈骗的区别是哪些经济纠纷和诈骗的区别如下:1、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2、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被害人自愿处分财物,被告人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诈骗公私财物达到立案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酌情从严惩处
    2023-08-05
    165人看过
  • 经济纠纷和诈骗案件的量刑?
    一、经济纠纷和诈骗案件的量刑?经济纠纷和诈骗案件的量刑如下:经济纠纷的量刑是:会判刑三年和五年有期徒刑之下,有期徒刑最高可至无期。大部分经济类型案件属于民事纠纷,一般的都不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只有当案件严重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被刑法所评价。经济纠纷,又称经济争议,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诈骗案件的量刑如下: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经济纠纷和诈骗罪最大的区别经济纠纷和诈骗罪最大的区别如下:1.两者的含义不同。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
    2023-06-22
    467人看过
  • 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分别
    经济纠纷属于民法的范畴,可以由当事人双方自行调解或仲裁解决。经济犯罪属于我国刑法的范畴,只能通过法院判决予以解决。经济犯罪与经济犯罪的区别主要是性质上的区别。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经济犯罪属于刑事案件,经济犯罪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经济纠纷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一般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3年,从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挪用资金罪与经济纠纷的区别是什么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挪用资金罪属于刑事案件,两者的区别在于经济纠纷只需要追究民事责任,而无须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行为人构成挪用资金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2023-07-01
    413人看过
  • 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经济纠纷和诈骗呢?
    经济纠纷和诈骗的区别如下:1、两者的含义不同,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矛盾而引起的权益纠纷,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2、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诈骗的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经济纠纷不是,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欺骗或隐瞒事实的手段,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合同诈骗和经济纠纷的区别1.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不同:如果个人或单位企业明知自己并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以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财物的,以合同诈骗罪论。如果个人或单位有部分履行能力,只是夸大或事后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后来合同无法履行的,按照经济合同纠纷处理。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诈行为不同:合同诈骗行为,行为人采取欺诈行为的目的是以欺诈他人钱财为目的,并且
    2023-07-04
    391人看过
  • 经济纠纷跟债务纠纷的区别
    经济纠纷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债务纠纷。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债务纠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因金钱而引起的矛盾,称之为债务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2024-05-19
    72人看过
  • 该如何界定经济纠纷和诈骗罪
    经济纠纷,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人身和财产权益发生的权利冲突,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也可通过民事诉讼保护合法权益。诈骗罪,是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危害社会行为,受害方难以通过民事诉讼来实现其权益,必须请求国家公权力保护其财产权益。《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0
    473人看过
  • 一般经济纠纷证据有哪些?
    一、一般经济纠纷证据有哪些根据法律规定,证据有以下七种:1、书证。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待征事实的书面材料。如:合同、票据、电报、文凭、书信等,书证应提交原件,如有困难,可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非原件书证,应提供原件线索或印证材料。2、物证。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物证也应提交原物。如有困难,可提交复制品。3、视听资料。能够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从电子计算机中提取的资料。4、证人证言。知道案件中有关情况的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案情的如实陈述。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指定鉴定部门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通过分析、检验、鉴别、判断作出的科学结论。如医学鉴定、文书鉴定等。7、
    2023-09-09
    230人看过
  • 经济纠纷和诈骗应该怎样定性?
    一、经济纠纷和诈骗应该怎样定性?诈骗罪与经济纠纷的实质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通过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经济纠纷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人身和财产权益发生的权利冲突,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保护其合法权益。而刑事诈骗犯罪是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危害社会行为,受害人一方难以通过单一的民事诉讼方式来实现其权益,必须请求国家公权力动用刑事手段来保护其财产权益。在经济活动中,刑事诈骗与经济纠纷的实质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通过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诈骗行为超越了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和界限,本身具有必须运用刑罚手段予以制裁的必要性。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2024-01-23
    22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刑事犯罪
    相关咨询
    • 诈骗案与经济纠纷区别和立案标准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2
      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
    • 经济纠纷与诈骗罪区别都有哪些,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18
      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系民事纠纷。在客观手段方面,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
    • 诈骗罪跟经济纠纷怎么区别,有哪些法律规定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03
      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系民事纠纷。在客观手段方面,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
    • 2022年经济纠纷和诈骗的区别具体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9
      1、经济纠纷指当事人至今因权利义务的争议产生的纠纷;而诈骗罪的行为人自始即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有使用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的手段进行诈骗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 经济纠纷和经济诈骗如何处理
      北京在线咨询 2024-09-16
      针对遭受经济诈骗案件所引发的维权问题,主要可采取以下五种方式加以妥善处置:首先是协商与和解。基于自愿及互谅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对方直接对话的形式,阐述事实、阐明道理,明确责任归属,进而达成和解协议,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纷争。其次为投诉调解。当事人可以选择寻求调解途径,也就是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对争议双方进行说服劝导、沟通协调,尽最大可能促使双方就纠纷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再次是行政申诉。若当事人希望借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