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是由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订立的一种合同。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一起签订该合同。如果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没有提出异议,那么集体合同将立即生效。
集体合同的签订是由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一起签订该合同。如果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没有提出异议,那么集体合同将立即生效。
工 会 如 何 代 表 职 工 签 订 集 体 合 同 ?
是的,工会可以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指由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订立的合同,主要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与劳动合同不同的是,集体合同的签约主体为职工代表和用人单位,而非劳动者本人与用工单位。因此,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集体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职工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确保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得到充分保障。工会还可以在劳动行政部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情况下,使集体合同立即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
协议签订的最佳实践
106人看过
-
技术开发合同签订的最佳实践
371人看过
-
签订P2P网络借贷合同的最佳实践
77人看过
-
合同订立的最佳实践方法
246人看过
-
签订居家用品购销合同的最佳实践
181人看过
-
手写合同签署的最佳实践
76人看过
集体合同是指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以上参会人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讨论,听取意见,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依法签订... 更多>
-
签订和修改合同及协议的最佳实践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18在日常生活中,房屋租赁合同的变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房屋租赁合同的变更涉及到出租人和承租人的重大利益,因此了解房屋租赁合同变更的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以便趋利避害,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那么,下面是合同变更协议的样本,供您参考: 甲方(盖章):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对___年___月___日签订的劳动合同书作如下变更: 合同变更协议的内容: 甲方(
-
公司股权收购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31、召开股东大会,研究股权出售和收购股权的可行性,分析出售和收购股权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并对收购方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进行分析。操作过程中,务必遵循公司法相关规定。 2、出让和受让双方进行实质性协商和谈判。 3、出让方(国有、集体)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股权转让申请,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进行评估和验资。出让的股权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公司的,需到国有资产办进行立项、确认,然
-
实践合同签订时间多久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1实践合同的成立时间为双方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完毕时。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
-
什么是集体合同的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订立程序?如何履行集体合同?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04集体合同的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Collectivecontract)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订立程序如下: (1)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 (2)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3)将讨论通过的集体合同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 (4)劳动行政部门自收